就比如蒙古之前的匈奴、突厥,也一样是横跨东亚、中亚的游牧帝国。需要注意的是,蒙古的千户授封制,不是简单的打散了原来的部落,进行重新组合,成吉思汗时代,蒙古帝国到底有多少军队,虽然蒙古帝国版图规模巨大,但是兵力部署不均,主要集中在南边,北边防御力较弱,真正的版图情况不太乐观,南北不顾,东西不衔,也是一种统治领土的畸形。
1、蒙古帝国全盛时期到底有多少蒙古骑兵?当时是个怎样的实力?
蒙古军队重视机动性蒙古军队大多是轻骑兵特别强调战场指挥权而蒙古军队规模不是很大但战斗力很强突出战场纪律性没有战场的统一指挥空有百万大军也等于没有战斗力蒙军巅峰时期在西方的征服军有18-22万之众,当中蒙古人的骑兵最多6万,加上一些契丹、金人、溪人等骑兵。铁木真统一蒙古帝国后他拥有铁骑30万之众,
蒙古人已经把骑兵战术发挥到了极致,加上他们骁勇擅于骑射。他们打仗一般不攻击城池,先靠机动快速穿插到你的重镇大城把你围起来,以抢掠四方作为军需,他们一般作战是不考虑后勤的,在陆地上跟他们决战根本没胜算,除非你的兵力优势在他们8倍以上,他们就很难取胜了,蒙古人很聪明打下后一般只要不是死命抵抗的他们不会乱杀,特别是会手艺的人,他们利用这些人遭火气、攻城器械,攻城战就用投诚的汉人和金人、契丹人军队。
2、蒙古帝国的崛起,主要是什么原因?
成吉思汗建立了世界历史上疆域最大的国家-蒙古帝国,蒙古汗国的疆域,最北方到达北冰洋,最南方到达波斯湾和西沙,最东方到达朝鲜半岛,最西方到达波兰,匈牙利,蒙古帝国总面积达到三千多万平方公里,如此庞大的帝国,这在人类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他率领部队发动了在古代史中规模最大的战争,蒙古大军,所向睥睨,战无不胜,北进俄罗斯,西挺小亚细亚,一举攻至德国,匈牙利等欧洲国家。
3、蒙古帝国的崛起的根本原因是铁木真的个人军事才能吗?
根本原因在于成吉思汗的政治才能,成吉思汗的军事才华,没的说,很优秀。就拿西征花剌子模来说,蒙古军15万,花剌子模军40万。兵力上,花剌子模军队握有绝对优势,并且,蒙古军是千里远征,人困马乏,客场作战。花剌子模军是本土作战,形势上,花剌子模也握有优势。按照花剌子模国王摩诃末的计划:将一半兵力部署于锡尔河沿岸各城,以另一半主力部署于都城撒马尔罕附近,
待蒙古军攻打锡尔河沿岸各城顿挫,士气低落时,自己顺势反击。如果蒙古军指挥不利,轻则无功而返,重则可能会全军覆没。但就是在这种客场作战的被动情况下,成吉思汗却反而把花剌子模主力给团灭了,这种战争奇迹是怎么做到的呢?具体来说。在战略上,既然花剌子模军坚守不出,那就利用蒙古军擅长运动的特点,快速机动,抢占战略要地,将花剌子模军队分割开,
化被动为主动,把主动权牢牢握在自己手上。在战术上,先集中力量围攻一座城池,如果攻击顺利,就直接屠城,如果攻击不顺,就将攻城武器和物资故意留在城外,然后撤退,引诱守军出来抢物资。待守军按耐不住,出城之后,蒙古军以小股骑兵杀回,引诱城内更多的守军出来迎战,这时候小股蒙古骑兵再撤退,一边退,一边用“射程外战术”,慢慢消耗掉守军的兵力。
如此反复几次后,待守军兵力耗尽,蒙古军再攻城,这座城,最后也会变成屠城对象。在几番屠城后,花剌子模老百姓的心理必然会产生恐惧感,军队的心理也必然会失衡。怕是不能再守了?要主动出击!在野战中击败蒙古军!于是,花刺子模军队开始反击,这时候,蒙古军再次示弱,采取诱敌深入或围点打援战术,将花剌子模军引入到空旷地带决战。
先以弓弩大量射杀,再以骑兵包抄之,待切断其退路后,聚歼并屠杀。如此反复数次,见花剌子模军队把守的一座座城池变为死城,中亚当地大量的游牧部落纷纷倒戈,背叛摩诃末,加入蒙古军序列,比如,征服阿富汗期间,成吉思汗就通过画大饼的方式(抢到的财宝五五分),招募到大量当地部落武装为自己效力,经过三年战斗,花剌子模军兵力锐减,而蒙古军的兵力却不见有明显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