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木制品行业里,湖北人的技术,能力与经验在国内是排得上号的,但是很多木制品单位的老板都不会让湖北人占比太多或者形成集团,否则就会形成隐患,一旦单位哪一方面做得不尽他们的人意,他们很少能理解别人或者单位出现的困难甚至不顾及大局利益,他们就会集体闹事,消极怠工甚至罢工不达目的不罢休,中间难以协商,让很多工厂的老板与管理下不了台,所以,在那些规模不大的工厂,坚决不会允许在同一个车间里让湖北人形成集团的。
1、外省人中的湖北人是怎样的?
天上的九头鸟,地下的湖北佬。湖北人的精明,非一般人所能及,虽然我从未有机会到过湖北,可找了个湖北老婆,几十年的相濡与共,使我对湖北人有一定的了解和感触。一,湖北自古为中国的中心,南国水乡,气候温和湿润,风调雨顺,乃鱼米之乡;这里的饮食文化,纯厚实在,他们做菜没有其它地方那么小气,大鱼大肉,话不多说就是吃,
湖北人吃鱼特别的老练,就好像鱼没刺似的,而我多年来吃鱼一直甘拜下风。二,湖北人以大米为主食,各种美食小吃花样多多,尤其是那江米糍粑是我的最爱,煎炸蒸炒,软濡香甜,还有那江米汤圆更是让人百吃不厌颇具特色;最绝的是我丈母娘做的腊鱼腊肉,那才是叫绝。每逢过年,家里到处都是挂着腌制好的腊肉腊肠,足有上百斤之多,
三,湖北人会做生意,在全国各地都是他们的身影,湖北人很自信,他们以自己是湖北人为荣,与北方人做生意,灵活不古板,尽显他们的聪明才智。四,湖北人以家为中心,过年一般不请外人做客,缺点是瞧不起北方人,对外人操普通话,而自家人之间全是说湖北话;和湖北人接触我发现他们有浓厚的重男轻女的思想,姑娘女婿都是客,儿子孙女再丑都是皇上,
2、湖南人和湖北人怎么区分?
我本人是湖南人,我来谈谈湖北人和湖南人的共同点和不同点。湖南和湖北同属一个楚,同饮一江水,同在一湖旁,互相称兄弟、半个老乡,都属于楚文化的分支,但其实彼此之间各方面差别都非常大,湖北人较圆滑,精明,会做生意。湖南人性格刚强,固执比较自大,说得不好听就是有点夹生,但性耿直,就算打不过也要打,有狠劲,吃得苦,霸得蛮,
湖北人要精些,碰到强敌会转弯,“天上九头鸟,地上湖北佬”就是这个意思。湖北和湖南人性情都比较急爆,爱吃辣好斗狠,湖南人吃的是干辣,不爱喝汤。湖北人特爱喝汤,面食多一些,湖南人相对说,更好面子,爱享受就算穷得只有10块钱也要穿得很体面。而湖北人比较爱赚钱,精打细算,湖南人不爱多说多话,说一不二,湖北人爱侃,说得多做得少。
总的来说湖南人性格比较冷,现实,狠些,湖北人较波辣,有包容性,柔和一点,也有些让人难以琢磨,湖南人刀刚火辣的性格特征十分鲜明,湖南人能说会道,语言丰富得像个杂货铺,向来有“湖南地出金,十里不同音”的说法。自宋以降,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重心南移,湖南也历经几次大的移民,他们与先秦湘楚先民们一起,历经楚文化的激荡以及中原文化等的洗练,创造出了湖湘文化,
宋代中国四大书院,湖南就独占其二(长沙岳麓书院、衡阳石鼓书院)。自此,湖湘教育逐渐居于中国前列,风气愈盛,至近代湖南人创造了“中兴将相,什九湖湘”、“半部中国近代史由湘人写就”、“湖南人材半国中”、“无湘不成军”等的盛况,湖南骡子精神:吃得苦,霸得蛮,舍得死,不服降。湖北人渊源于黄河长江流域之中华正统,
鼎盛于春秋战国之楚。衰弱于始皇帝的征服,湖北的湖泊数量为中国之最。所以,湖北人爱吃鱼,尤以鲳鱼为名。“十年淹九水”的湖北,以水为盛,湖北人以水为邻,与水抗争,在治水中也有了“水”的性格。水之浩浩淼淼,水之坦坦荡荡,水之浪漫灵动或静谧闲适,水之知进识退,水之汹涌澎湃,以至水之桀骜不驯,无不在湖北人身上烙下深深的印记,
楚人所自豪的在于他们的先古之楚文化。略逊于中原,却略高于南蛮,楚人赖以骄傲的祖宗之一庄王曾说自己“三年不飞,飞将冲天;三年不鸣,鸣将惊人”,说明了湖北人之狂妄自负心态,在文化上,湖北、湖南都属于楚文化的分支,其后世文人都是继承与发扬了祖先屈原的特色与优势,只是双方在接受屈原的风格时侧重各有不同了,湖北人追求的是瑰丽、内蕴、审美、精致、曲折、平和、迎合,即更追求艺术性,其实是发展了屈原学生宋玉的那个方向;而湖南人讲究的是质朴、尖锐、大气、悲壮、高亢、粗犷、直接,即更强调思想性,才是屈原文化精髓的主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