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官话又细分为河南方言、关中方言东府话、关中方言西府话、秦陇方言、陇中方言、南疆方言。你所说的安徽方言和这两地方言相似,也是因为安徽方言中部分地区属于官话方言区,但范围较小,不像陕西和河南的方言有许多相通之处,我们要详细考察河南方言的音韵结构的演变与层次,必须了解河南方言的历史形成,了解河南方言的历史形成,,要置之于整个北方方言大背景下去了解其发展过程。
1、河南有几大方言?最难听懂的是哪儿的方言?
欢迎打开历史宝藏。说起河南话,我们会想起很多经典的话语,例如一句有味道叫骂:咦,你个鳖孙。还有河南人都爱说的:中在河南话中,也有一些地域的分别,河南省大部分地区都位于为中原官话区。中原官话,就是我们常听到的河南话的味道,其中河南有三个地方的方言,和中原官话有点差异。最难懂的,就是林州话了,林州、安阳、鹤壁这一豫北区,就是上图红色区域,当地的方言,受晋语影响,再加上这这一片比较封闭,著名的红旗渠的故事,就是在这里。
就在这个区域,保留下来晋语的味道,举个例子就能知道林州话的神奇之处的。除了林州话,河南话中和中原官话有较大区别的,就是信阳话了,信阳地区,因为受荆楚文化的影响,方言也有点湖北话的味道。信阳话不仅语速快,还h,f不分,对于大部分河南人来说,信阳话也是比较特殊的。更多河南历史文化原创内容,欢迎关注@历史宝藏,
2、为什么陕西、安徽和河南的方言很像?
河南方言的核心成分是中原官话,中原官话是官话方言的一支。我们要详细考察河南方言的音韵结构的演变与层次,必须了解河南方言的历史形成,了解河南方言的历史形成,,要置之于整个北方方言大背景下去了解其发展过程,1985年,语言学家李荣发表《官话方言的分区》、《汉语方言分区的几点意见》等论文,1987年,中国社科院和澳大利亚人文科学院合作编写《中国语言地图集》,基本确立了汉语方言“十分法”:将全国的方言分为官话方言区、晋语区、吴语区、徽语区、赣语区、湘语区、闽语区、粤语区、平话区、客家话区十个方言大区,每个大区下面又细分区、片、小片和方言点。
中原官话分布在远古华夏族的传统居住区,今陇海线南北,中原官话又细分为河南方言、关中方言东府话、关中方言西府话、秦陇方言、陇中方言、南疆方言。中原地区是汉族文化主要发祥地之一,中原官话的形成也必然与原始汉语有更多的内在联系,原始汉语最初分布于黄土高原(含渭河流域一洛阳地区一汾河流域南部)和华北平原西半部。
不难看出,今河南和陕西部分地区的方言,在历史上属于中原官话方言区,因此,有一部分相通或相似之处也是有历史渊源的,但随着时代变迁,也出现了自成一脉的风格。我们以特色方言“大大”举例陕西方言中“大大”(dada)指父亲的弟弟或者比自己父亲年龄小的叔叔辈,传统上,陕西人把爸爸的哥哥叫大伯(bei),二伯,把自己的爸爸叫大(da,读二声),把爸爸的弟弟叫大大,如果自己的爸爸排行老大,则把自己的爸爸叫伯(bei,读二声)。
在河南方言中“大大”有的地区是对本族直系父辈的称呼,也有地区是对伯父的妻子的称呼,在河南邓州及其周边地区方言中“大大”是对本族直系父辈的称呼,其中排名最长的直系父辈一般称为“伯”(读音:bai,轻声),如本族直系父辈中排行老大的称为大伯,老二称为二大,老三称为三大,父亲则多称呼为“爹”。在河南郑州、新乡一带,称呼伯父为“大爷”,伯父的妻子为“大大”,称呼叔叔为“叔”,叔叔的妻子为“婶”,
安徽方言并非指单一系统的方言,而是由各种不同的方言组成的。有官话区和非官话区之分,安徽省内各方言可大致分为官话、赣语、吴语、徽语四类汉语方言,官话区包括中原官话和江淮官话,官话区基本可以互相通话,而非官话区的赣语内部和吴语内部也基本可以互通,但徽语内部差异较大,互通有一定难度,安徽省内江淮官话的代表为合肥话,中原官话的代表为阜阳话,赣语的代表为怀宁话,吴语的代表为泾县话,徽语的代表为歙县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