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时候他同意吕蒙偷袭荆州,也是很现实的决定,第一,夺取荆州可以巩固长江中游的门户,第二,可以维持目前的均势,避免刘备独大,第三,夺取荆州以后可以把刘备封在三峡以西,避免来自西面的威胁。吕蒙是一个努力的人,像是“士别三日”刮目相待,从一个吴下阿蒙变成一个东吴大都督,说明一个人的成功在于努力学习进取,由于关羽有太多人的喜爱而贬低吕蒙是不对的,兵者诡道也,吕蒙很巧妙的抓住了战机并且成功的夺取了荆州,说明他有才干,是将才。
1、如何看待从刘备手中夺取荆州,并猎杀关羽的吕蒙?
吕蒙,字子明,东汉末年名将,少年追随孙策并有战功,孙权掌权后在逍遥津阻挡张辽,后来袭取荆州,活捉关羽父子二人,成就大功,后来病逝,终年42岁。吕蒙是一个努力的人,像是“士别三日”刮目相待,从一个吴下阿蒙变成一个东吴大都督,说明一个人的成功在于努力学习进取,由于关羽有太多人的喜爱而贬低吕蒙是不对的,兵者诡道也,吕蒙很巧妙的抓住了战机并且成功的夺取了荆州,说明他有才干,是将才,
2、吕蒙攻占荆州是正确的吗?
在关羽进攻襄阳、樊城时,吕蒙趁荆州空虚,白衣渡江,偷袭攻占了荆州,关羽兵败被杀,孙刘联盟也正式破裂。对于吕蒙攻占荆州是否正确,一直是有争议,其实这个问题这个要看孙权的战略定位是什么,荆州的重要性,在诸葛亮的《隆中对》里就有提到过: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在吕蒙偷袭荆州前,荆州其实是被三家人瓜分了,曹操占据了南阳群、襄阳、江夏的一部分,刘备占据南郡、零陵、武陵三群,而孙权则夺取了桂阳、长沙和江夏江南部分。对于蜀汉来说,荆州最大的意义无疑是从荆州北上,可以直接威胁到洛阳、许昌,比从益州出兵对曹魏的威胁更直接,然而对于孙权来说,从荆州出发,顺江而下对于东吴的威胁是极大的。
如果说孙权此时的目标是和曹操争夺徐州,那么自然是趁关羽进攻樊城,曹操自顾不暇的时候进攻合肥,继而北上是最好的选择,但是对于孙权来说,拿下徐州并不容易,之前东吴和曹魏的几次作战表明,吴军的陆战能力还很成问题,此时即使北上,也未必能占便宜。更重要的是,孙刘联盟仅仅是在曹操军事压力下形成的,彼此间历史上并无任何渊源,
随着刘备在汉中、樊城连续击败曹操,实力日益增强,对于孙权来说并不是好事。早在汉中之前,孙刘就因为荆州问题差点兵戎相见,最后只是因为曹操兵进汉中,刘备才不得不以湘水为界和孙权平分荆州,孙权也很清楚,刘备不会再轻易让步,如果刘备真的击败曹操,夺取了襄阳,甚至取得更大的战果,实力大增,那么想拿回南群就是千难万难了。
而且如果刘备顺江而下,江东是非常危险的,所以这个时候他同意吕蒙偷袭荆州,也是很现实的决定,第一,夺取荆州可以巩固长江中游的门户,第二,可以维持目前的均势,避免刘备独大,第三,夺取荆州以后可以把刘备封在三峡以西,避免来自西面的威胁。所以对于孙权来说,夺取荆州稳定了三国鼎立的局势,江东更为安全,自然是一个正确的决定,
3、威震华夏的关云长,为何会败在名不见经传的吕蒙手里?
首先,吕蒙为东汉末年东吴名将,并非名不见经传。吕蒙发愤勤学的故事,是中国古代笃志勤学的代表,与其有关的成语有“士别三日”、“刮目相待”、“吴下阿蒙”等,吕蒙袭取荆州前,已在东吴为将多年、且屡立战功,为孙权所倚重。关羽为东汉末年蜀汉名将,勇武过人,但也有自持过高、目空一切的弱点,关羽可以称为军事家,但绝非战略家。
吕蒙在接替鲁萧镇守陆口与关羽对峙时,主动与关羽交好,示弱于关羽,使关羽骄傲轻视于吕蒙,以为吕蒙惧怕自己,放松的警惕,建安二十四年,关羽发动襄樊战役,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威震华夏。一度曹操曾想迁都以避其锋芒,此时,吕蒙诈病休养,使关羽把镇守荆州防备东吴的部队都调到对阵曹军的前线,后方空虚,吕蒙乘机偷袭荆州,关羽腹背受敌,兵败被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