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妹在洛阳待过一段时间,喝过洛阳大街小巷的汤。一日深夜行至洛阳附近,见到一户人家,旧社会洛阳穷人多,一般人家买不起面粉,说实话,洛阳本地人很多都不知道还有罗洋白菜这道菜呢,正宗的洛阳水席分为前八品、四镇桌、八中件、四扫尾,一共二十四道菜称为全席。
1、洛阳白菜怎么做?
看到这个题目觉得题主也是一个美食爱好者啊,像洛阳白菜这道菜竟然都知道啊!说实话,洛阳本地人很多都不知道还有罗洋白菜这道菜呢?还好题主运气好,遇到我,我也是吃货一枚,经常会研究一些吃的东西,下面就让我给题主介绍一下洛阳白菜的做法!一、材料的准备洛阳白菜的主料当然是响当当的大白菜,其次还有里脊肉,当然了葱姜蒜(切成沫儿)、花椒、八角、辣椒必不可少,此外还有淀粉、芝麻酱、盐巴。
二、提前切菜配菜将大白菜洗干净,切成菱形,放入盆中备用,再将里脊肉切成肉片,大小3x5cm左右,之后放入淀粉、少许盐抓均匀,放入盘中备用。两大勺芝麻酱,放入碗中,加入开水绊搅均匀,备用,三、开始制作过程前面材料准备好以后,就开始真枪实弹的操作了,千万不要紧张,按照我的方法来就行了。先将锅烧热,然后加入植物油,随后放入花椒、八角、辣椒爆香,之后放入葱姜蒜炒香,
倒入切好的白菜,不断翻炒。之后倒入开水,水量为淹没白菜一半即可,放入适量盐巴,盖上锅盖煮一会,另外一只锅将肉片滑一下,不要太老了。白菜煮熟以后,捞入盆中,将肉片铺在上面,倒入调好的芝麻酱,如果喜欢吃辣的可以再放点油辣椒。通过以上三个步骤,一道美味的洛阳白菜即可出锅,接下来就开始享用美味吧!洛阳白菜还是非常美味的,喜欢做饭的朋友可以和我交流一下哦!,
2、正宗的洛阳浆面条怎么做?
浆面条(也叫酸面条,其原因是发酵后的浆酸味十足),洛阳的汉族传统名吃。是以绿豆浆发酵制作面浆,经特殊工艺而成的面条,洛阳的浆面条,制作简单,成本低、味道美、易于消化,酸味独特,咸香适口,因而自古以来流传不衰,成为颇具浓厚地方特色的地方名食。浆面条不同于浆水面,历史起源——历史传说一:这浆面条是起源于河南省洛阳市,当时是以豌豆浆面条著称,历史悠久。
据传在明朝正德年间,该县一个姓史的人开了个饭店,生意很兴隆,有一年小麦欠收,豌豆丰收,饭店天天卖豌豆面饭,一时生意萧条。一天,京城一位钦差大臣带随从路过此店吃饭,店主因无上等米菜下锅急得团团转,当他看到盆里磨碎的豌豆和桌上的面条时,急中生智,用椒叶、藿香等作作料,用豌豆浆作汤下入面条,做了一锅豌豆浆面条。
钦差大臣吃后十分满意,此后店主便新增了浆面条这一食谱,小店生意又兴旺起来,从此,这浆面条便成了河南的一道名吃。历史传说二:相传,东汉年间,光武帝刘秀为躲避王莽追杀,日夜奔走,数日水米未进,一日深夜行至洛阳附近,见到一户人家。便想讨些饭食,可主人贫穷,只有几把干面条,一些已经放酸的绿豆磨的浆水,刘秀饥饿难耐也顾不了许多,主人就用酸浆,把面条、菜叶、杂豆下入锅内烧熟。
刘秀狼吞虎咽,竟然觉得香气扑面而来,吃得那叫津津有味,日后刘秀当了皇帝,虽然有山珍海味伺候,却依然对当年落难中的浆面条念念不忘,以至于御宴中就有了浆面条这道菜。历史传说三:据说清朝末年洛阳一穷户人家,将捡来的绿豆磨成豆浆,隔了数日,发现豆浆发馊变酸,倒了舍不得,遂胡乱丢些菜叶,熬成糊状,一吃味道鲜美,后来家家效仿,
旧社会洛阳穷人多,一般人家买不起面粉。常常以菜代面,花个三五分钱上街舀两瓢酸浆,回家做浆饭。切少许萝卜丝或白菜叶下锅,待浆起沫后勾点面粉,稠稠的,谓之“挑浆饭”,若再下点小米,谓之“浆米气儿”。每到饭时,满院飘香,孩子们闻到浆味儿,兴奋异常。三碗两碗,风卷残云,若此时家中来客,浆饭招待,那比请他吃大鱼大肉还过瘾。
当然一般小康之家做浆面条儿讲究了:白面条、芹菜、大绿豆、(或油炸花生米),再佐以韭菜花或辣椒油,绿白红酸得辣,生生能把人的馋虫给勾了去,“剩浆面条儿”是浆饭中的上吕,民谚云:“浆饭热三遍,拿肉都不换”可见其魅力,浆面条,顾名思义,是以面条为主料,但这种面条用的不是上等的面粉,正宗的多为一些杂粮面,面条一定要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