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口水位稍微抬高一丁点儿,牵一发而动全身,安徽在淮河、长江的泄洪,不但保护了自己,对整个长江三角洲功大莫焉。此次洪水发生地大多数都是长江以南,而安徽南部虽然有长江流经,但已经到了下游,靠自流水根本不可能往北方补水,说实话,安徽人,有担当,安徽泄洪,不但自己,也护江苏、浙江、上海。
1、南水北调,已通水,长江水位超警戒水位,为什么不向北方多补水?
南水北调取的是淮河流域的水,其中通水的中线工程取水点在位于河南南阳的丹江口水库,距离长江流域还真有点远。此次洪水发生地大多数都是长江以南,而安徽南部虽然有长江流经,但已经到了下游,靠自流水根本不可能往北方补水,每次洪水都是这样,一般自武汉开始往下游,或者是长江以南地区。这些年已经很少听到黄河防汛的紧张了,也是,黄河平常都是几乎干的,即使在汛期,我们到柳园口跟前也很难看到那种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壮观,
2、为什么有人会认为安徽长江泄洪是为了上海?都不学地理的吗?
说实话,安徽人,有担当,安徽泄洪,不但自己,也护江苏、浙江、上海!以淮河王家坝泄洪为例,想一下,这7亿立方洪水,一是可以降低当地淮河几十厘米水位(据说比预期差一些,因为上游降水不断),减轻安徽自己的抗洪压力(决堤危险);二是这一水位差,可以加大上游的行洪速度,缓解上游河南的抗洪压力(淹没面积);三是这7亿立方洪水,可以减轻下游洪泽湖的压力(已成事实上的地上湖),减少江苏决堤的概率(江苏的堤坝修得好);四是这7亿立方洪水,起码可以减少5亿立方注入长江,进而可以减轻下游长江口(上海)、当地江苏段、上游鄱阳湖和安徽段的抗洪压力;五是安徽在淮河的泄洪,减轻长江下游的行洪压力,降低长江口的水位,可以有力支持太湖向长江泄洪,进而保护了江浙沪。
同样的道理,安徽在滁河的荒草二圩、三圩泄洪,大大降低滁河水位,保护了安徽自己;同时也减少长江的流量,减轻长江下游的行洪压力(直接保护了江苏),多少会降低长江口的水位压力(这直接保护了上海),可以有力支持太湖向长江泄洪,进而保护了江浙沪(间接保护江苏、浙江、上海),长江中下游、淮河、太湖流域遭遇共同的雨季,也面临长江口这一通向大海的共同通道,再加上这一区域的海拨实在太低,江河的地势太平缓,江水流速太慢,河道行洪压力太大了!长江口水位稍微抬高一丁点儿,牵一发而动全身,安徽在淮河、长江的泄洪,不但保护了自己,对整个长江三角洲功大莫焉。
3、每次江淮有大的洪涝灾害都要安徽的王家坝开闸放水,为什么不能直接从长江排流?
人们常说,水火无情,的确如此,每当山洪暴发的时候,往往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而淮河在历史上泛滥成灾,安徽的王家坝就是因承担着淮河干流的分洪工程,保护淮河中下游的安全而盛名,下图王家坝地处淮河中上游分界处,淮河、洪河、白鹭河三河交汇处,这三条河流发源于大别山和桐柏山的北侧,具有山区河道特征,并且比较特殊,淮河全长1000公里,总落差200米。
上游长360公里落差174米,中游长490公里落差16米,下游长150公里落差6米,这样的落差主要集中在上游河段,而淮河流域降水多集中6-7月,每当夏季来临时,受地形抬升作用影响,产生大量的降水,由于山区河道流域范围狭窄,落差又大,流速快,水流急,泥沙含量又高,三河汇集到王家坝,地势减缓,垂直落差锐减,流速减慢,泄洪不畅,王家坝要遭受着洪水威胁,承受着很大压力。
如下图面对着出现的问题,在王家坝闸下建了一个蒙洼蓄洪区,该区总面积180.4平方公里,17万余人,耕地面积18万亩,主要作用是与淮河主槽,共同分泄淮河洪水。蒙河分洪道为宽浅型平原河道,汛期通过滩地及主槽同时过洪,非汛期仅在主槽有水,根据国家防总批准的《淮河洪水调度方案》,“当王家坝水位达到29.0米,且有继续上涨趋势时,开启王家坝闸启用蒙洼蓄洪区蓄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