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9月27日,中央军委授予粟裕、徐海东、黄克诚、陈赓、谭政、小、张、罗瑞卿、王树声、许光达10人大将军衔,后被称为“十佳大将”2,1956年和1958年,另外两名高级将领被授予上将军衔,10大将在军队里,原来的说法是,不分先后,人人平等,1955年有57位将军,10多位,但徐海东大将和许光达大将认为其职级过高,提出辞去大将职级,未获批准,1。
1955年有57位将军,10多位。1955年,55名将军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军衔。1956年和1958年,另外两名高级将领被授予上将军衔。总结一下,第一次军衔制度期间共有57位将军被授予上将军衔,被称为“开国将军”。萧克、李达、张宗逊、李克农、、许、邓华、彭、张爱萍、杨成武、韩先楚、、傅、王平、陆、傅钟、肖华、甘思齐、宋任穷、赖传珠、洪学智、周士第、郭、周春泉、杨志成。叶飞、杨得志、王新亭、黄永胜、李天佑、陈明仁、何、严鸿雁、谢富治、陶志跃、吴、、杨勇、李志民、赵二禄、王建安(1956年1月25日授予)和李聚奎(1958年4月授予)。
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实行军衔制度。周恩来、黄克诚、谭政、小广金、王树声、陈赓、罗瑞卿、许光达、徐海东、张云逸等10人获此殊荣大将,后被称为“十佳大将”。除粟裕等10人外,中央原计划奖励李先念、张鼎丞等人。但徐海东大将和许光达大将认为其职级过高,提出辞去大将职级,未获批准。
3、共和国十 大将军分别是谁1。1955年9月27日,中央军委授予粟裕、徐海东、黄克诚、陈赓、谭政、小、张、罗瑞卿、王树声、许光达10人大将军衔,后被称为“十佳大将”2,10 大将在军队里,原来的说法是,不分先后,人人平等。不过从他们名字的排名可以看出,粟裕将军是其中的首席,他不仅参加了南昌起义和湘南起义,而且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指挥作用。本来苏将军是可以被授予元帅称号的,但是后来在大将中成了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