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拉动江门发展还有一个大事,就是“江门大道”的开通。近年来的确见证着江门的不断发展,去珠海,也是到了90年代初才通车,江门外海大桥还是由江门市自筹资金建设的,中山佛山都不希望江门通车,他们不希望投资往江门来,不过,作为土生土长的江门人,我还是希望江门好,还是支持江门的,也还是对江门有信心的。
1、江门发展如何?
这个问答由我来回答,应该比较有代表性。因为我们家族在江门建城就从开平搬到江门高第里,形成了一条李家村,到我6代人了,可以说见证了江门由一个小墟镇发展成地级市的兴衰,江门,真正开始发展的第一阶段是在北街设立海关后,特别是在民国初期,江门迎来了大发展,很多华侨回来投资,大力建城建铁路,当时成为广东的特区,也在1912年成为广东省辖市。
解放后,江门轻工业得到进一步发展,期间还有一部分企业由于战备需要,搬到了韶关,但是江门直到80年代还是在广东省排前5名,轻工产品,电机等都是在广东省的前列,水路运输也是红红火火的,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90年代到现在,江门就明显落后于人了,这里既有交通的原因,也有领导不力的原因,
当时从江门去广州,要过三道河,去广州出差最小都要三天,到了88年中才全部通车。而去珠海,也是到了90年代初才通车,江门外海大桥还是由江门市自筹资金建设的,中山佛山都不希望江门通车,他们不希望投资往江门来,那时公路运输已经兴起,江门红火的水路运输开始没落,投资都去有路的地方,路通财通嘛。江门市就这样错过了第一波投资潮,但是到了90年代后期到这个世纪初,江门还是错过了第二波投资潮,这就是领导不力,发展眼光不够的原因了,从哪一行业看都明显落后于人,看看江门一中你就知道了,80年代初,江门一中是广东省7所重点中学之一,现在都排到60名后了,哎!看看哪个中山,当时中山还有人走后门来江门一中读书的,后来纪中来江门一中挖老师,挖完老师挖学生,花大钱硬生生这样把纪中借力搞上去了,80年代到90年代我们江门一中出了不少状员,再看看我们现在这十几二十年,江门一中出了几个省状员呢?这就是从一个例子看到我们的落后,
不过,作为土生土长的江门人,我还是希望江门好,还是支持江门的,也还是对江门有信心的。因为一个城市的发展,不是看几年十年的事,而是看几十年上百年的战略,落后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信心,现在就是要看江门市这几十年的发展布局了,看看市领导们能不能定下心来好好布局,不是追求短暂的繁荣,而是要设计一个长远的发展方向,这就需要上下一心,勇于改革,支持企业的发展,注重环保发展,等等等。
2、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中,给予江门怎样的角色或发展方向定位?
江门是著名的侨乡,历史悠久,很多碉楼,古建筑,是文化传承的教科书,我曾经到访江门,是非常好的旅游休闲宝地。在未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应保持江门的文化特色,保持江门历史悠久的环境和风俗,努力打造旅游休闲,餐饮,温泉等独具特色的区域优势,作为粤港澳大湾区主要成市的辐射城市,为大湾区建设提供教育,服务,科研,政策的相关支持!如何给江门定位,需要地方政府结合实际,发掘本地区各项潜力,抓住利国,利民,利区域发展的特色产业,核心价值,做出长远规划,从而确立本地区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建设中的特殊地位。
3、广东江门新会区的发展前景怎么样?
新会应摒弃成见,积极主动靠拢江门,把江门新会两市区合二为一,就是粤西一个中等城市,市区人口争取超二百万,中国社会行政等级森严,一级比一级资源丰富,不能因历史原因拖自己发展的后腿。新会人杰地灵,华侨众多,人才众多,市民视野开阔,现有经济规模虽然不能与广东四虎比,但也是有自己优势,因为很多企业是原生性经济,扎实立足不易搬迁,
4、你觉得江门未来会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