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安徽 > 合肥市 > 安徽古镇,安徽旅游景点有哪些景点推荐

安徽古镇,安徽旅游景点有哪些景点推荐

来源:整理 时间:2022-10-03 19:44:14 编辑:合肥本地百 手机版

本文目录一览

1,安徽旅游景点有哪些景点推荐

1、黄山风景区黄山奇松怪石让人眼花缭乱,云海奇观更是让人目接不暇,不愧为中国盆景大花园,而黄山风景区,也是世界文化双重遗产。它的两个湖泊、三个瀑布、十六个泉水和二十四条溪流相互映衬。春夏秋冬有不同的风景。黄山还有“自然动物园和世界植物园”的美称,植物近1500种,动物500多种。2、黄山西递古村西递位于安徽省黟县东南部,村落以一条纵向的街道和两条沿溪的道路为主要骨架,构成东向为主、向南北延伸的村落街巷系统。村落空间变化韵味有致,建筑色调朴素淡雅,体现了皖南古村落人居环境营造方面的杰出才能和成就,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3、天柱山风景区天柱山是安徽三大名山之一,古称南岳,现为国家五A旅游景区,主峰天柱峰,只能远观,不能攀登,是天柱山最大的遗憾,虽然,天柱山没有黄山的千峰陡峭山但显得平缓秀丽一些,为典型的花岗岩地貌。4、九华山风景区九华山是国内四大佛教名山,国家五A级旅游景区,素有东南第一山之称,安徽三大名山之一,景区分为九华街-闵园天台-花台三大景,花台景区免门票,花台景区在山下,九华街景区和闵园天台景区在山上,花台景区主要是欣赏奇峰怪石,景区内有高空栈道。5、合肥三河古镇合肥三河古镇位于合肥至黄山、九华山的黄金旅游线上,离市区40公里,因丰乐河、杭埠河、小南河三水交汇而得名,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面积4.71平方公里,以八古诱人,具有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水乡古镇特色”,素有“游在黄山,食在三河”之誉。

安徽旅游景点有哪些景点推荐

2,安徽古镇有哪些 安徽四大古镇分别是什么

1、安徽四大古镇:城父古镇、三河古镇、西递古镇、查济古镇。 2、三河古镇,位于肥西县南端肥西、舒城、庐江三县交界处,因丰乐河、杭埠河、小南河三条河流贯其间而得名,具有2500多年历史,人文荟萃,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 3、查济(zhā jì),安徽省宣城市泾县桃花潭镇辖村,是国家AAAA级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华写生第一村、中国传统村落。是目前为止,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明清古村落。查济村原有108座桥梁,108座祠堂、108 座庙宇。现尚有古代建筑140余处。其中桥梁40余座,祠堂30座,庙宇4座。 4、城父古镇位于亳州市谯城区东南35公里,南依漳河,北偎涡水。城父曾居住过两个小国君。楚平王使太子建居城父,汉置城父县。东晋咸康4年(公元338年)改置浚仪县,隋大业2年(公元606年)恢复城父建制。 城父古镇拥有春秋名将伍子胥的庄堌遗址,春秋时期供楚国太子玩花赏景所在—望花台遗址,还拥有有着神奇传说的四女孤堆、二女孤堆、汉代大型古墓葬庙台子遗址、汉张良张门楼墓群遗址,大汶口时期原始人居住地铁营遗址,长达8公里之余的古城墙遗址和宋太祖赵匡胤南巡休憩之地回龙寺等。 5、西递古镇,别称西溪、西川,位于黟县东部,始建于北宋庆历七年(公元1047年)。素有中国古代和现代历史的衔接点、明清古民居博物馆、桃花源里人家、古民居建筑的艺术宝库等美誉。西递古镇所有街巷均以黟县青石铺地,古建筑为木结构、砖墙维护,木雕、石雕、砖雕丰富多彩,巷道、溪流、建筑布局相宜。

安徽古镇有哪些 安徽四大古镇分别是什么

3,安徽有哪些文化古迹

合肥三河古镇、黄山宏村古民居、淮南寿县古城、蚌埠双墩新石器遗址、滁州古城遗址等。三河古镇位于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南端,地处肥西、庐江、舒城交界处,古镇总面积2.9平方公里。三河古镇原是巢湖中的高洲,因泥沙淤积,渐成陆地。南北朝后期称三汊河,明、清置三河镇。 合肥三河古镇、黄山宏村古民居、淮南寿县古城、蚌埠双墩新石器遗址、滁州古城遗址等。 三河古镇位于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南端,地处肥西、庐江、舒城交界处,古镇总面积2.9平方公里。三河古镇原是巢湖中的高洲,因泥沙淤积,渐成陆地。南北朝后期称三汊河,明、清置三河镇。 宏村位于安徽省黄山市黟县东北部,始建于南宋绍熙年间(公元1131年)。名叫“弘村”,清乾隆年间改为宏村。整个村落面积19.17公顷(300多亩),至今已有870多年的历史,原为汪姓聚居之地。 寿县古城位于安徽省淮南市,淮河南岸,依八公山。寿县古城始建于宋朝(1068~1224年),是棋盘式布局的一座宋城。寿县总面积2986平方公里,现城内总面积3.65平方公里。淮南寿县,古称寿春,自楚考烈王二十二年(公元前241年)迁都于此,曾10次为郡,并屡为州郡治所。明清以来,按照防御战争和防洪的需要,又不断进行整修。 双墩新石器遗址距今7000年左右,共出土了607件陶器刻划符号,包含内容丰富,内容涉及双墩人的衣食住行以及天文历法、宗教信仰等,涵盖了生产、生活、精神方面的全部内容,堪称原始社会的“档案馆”。 滁州古城遗址位于安徽省滁州市老城区。东晋为顿邱县城,东魏为南谯州城。唐以前州城罗城东临广惠桥,设临清门;南抵龚家园,设丰泰门。城周长3里320步。

安徽有哪些文化古迹

4,安徽四大古镇是什么有哪些值得去

安徽,安庆。东周时期安庆是古皖国所在地,安徽省简称“皖”即由此而来。这里“万里长江此封喉,吴楚分疆第一州”之美称。一起来寻找这片土地上最美的4大古镇,寻找悠远的故事。1 孔城古镇孔城古镇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镇,到现在已经有近2000年的历史了。位于安庆市桐城。这里曾经是连接巢湖地区和长江地区的重要水运码头,异常繁荣,历经千年风雨飘摇,如今只有一条老街,平静又有世俗热闹。这座小小的徽州古镇历史悠久。经过三国的战乱,还是当年东吴的陆逊可是驻扎在此地区呢。水,给孔城镇带来了繁荣。经商的、开饭店的、跑单帮的、开杂货铺的、打鱼打铁的;行船,说书卖艺,南来北往,据清末不完全计,各种商号和店铺,多达254家。古镇并没有被商业化,还保留了原汁原味的老镇风貌。现在留下来的孔城老街,是太平天国以后建的。孔城老街的规模首屈一指,是江北地区保存最完整的一条老街。店铺房舍皆为青砖灰瓦,多具飞檐翘角,木镂花窗,栉次鳞比,颇具江南水乡特色。孔城老街的徽派建筑集山川风景之灵气,融风俗文化之精华,尤以民居、祠堂和牌坊最为典型,被誉为“徽州古建三绝”,历来令中外建筑界所叹服。2 黄泥古镇安庆潜山县境内有这么一座名为黄泥的古镇,黄泥古镇位于潜山县的南大门,整个镇子距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古镇。这里自古就是肥沃之地,亦是远近闻名的;黄泥还占据着优越的地理位置,古镇的西南方与太湖县,东南方与怀仁相接,是潜水,太湖,怀仁三县交界重镇,地理位置的优势也造就了其商业的茂盛。黄泥素以商贸而闻名于世,一脚踏三县,又依长河通往长江,黄泥不仅陆地交通便利,水运交通也十分的便捷,水陆二地的便利造就了古镇辉煌繁荣的商业面貌,千年来,这里一直都是当地经济贸易中心,对于当地的经济,文化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昔日的古镇之内可谓是人流如织,车水马轮,商铺林立,一派繁荣之象,故人们常常称之为是安庆的“小上海”。岁月流逝人事扭转,如今的古镇逐渐地褪去了光环,开始斑驳不堪,但是古镇辉煌的历史依旧在人们的脑海之中啧啧发亮,走在古镇磨得发亮的青石板,望着一间间灰色的商铺,斑驳的古建筑,人的思绪也开始随着这些古老的建筑飘飘然;古镇之内虽没有了华丽的外衣,但也正是这种斑驳越发显示着古镇的原汁原味;遥想千百年前古镇之内的繁华,感受古镇所沉淀的独特韵味。3 石牌古镇石牌镇隶属于安庆怀宁县。明清以来,这里一直是皖西南重要的农副产品集散地。商贾云集,货裕泉流,古乃怀宁诸镇之首。石牌,旧名宜塘、石镇,又名石牌口。石牌文化积淀深厚,素有“戏曲之乡”的美誉。明末清初以来,这里,不仅哺育出被称为“京剧之父”的徽剧,还哺育出居全国五大地方剧种之首的黄梅戏;这里,是京剧的重要发源地之―,不仅诞生了清代戏剧界“四大徽班”进京第—人高朗亭、“国剧大师”杨月楼,还催生出一大批黄梅戏艺术名流。“石牌”的古,绝非单纯来自于其历史和水陆“码头”这么简单,“石牌”的古,还在于古镇上的千年老街。 石牌老街分“上街”和“下街”。目前镇上的“丁字街、前街、后街”被称统为石牌“下街”,保存得比较完好。进得老街,有种让人们流连忘返的感觉。4 练潭古镇练潭曾经是安庆桐城四大名镇之一,是繁华的水陆商阜。据史书记载:“明成化二年(1485年),练潭乃古驿,南北通衢,水陆要津。驿当省会(旧时安徽省会在安庆)入都之要冲,昼夜羽骑不绝……”可见练潭昔日之繁华。练潭老街仍然保持它的原貌。完好古朴的明清建筑坦露一副苍然的风貌,青灰色的砖缝繁衍着苔斑,风雨在砖面剥蚀出许多凹痕;窄窄的老街幽幽地伸展着,粉墙黛瓦,木门格窗,花岗岩石板路面,让人有一种回归自然的感觉。

5,肥西三河古镇怎么样

三河古镇,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具有2500多年历史,因丰乐河、杭埠河、小南河三条河流贯其间而得名,是一座典型的水乡古镇,其景观情调不逊于苏南的周庄。一三河古镇有什么好玩的?三河镇以水乡古镇为特色,荟萃了丰富的人文观景,形成了江淮地区独有的“八古”景观,即古河、古桥、古圩、古街、古居、古茶楼和古战场。三河古镇地处合肥市肥西境内,位于巢湖之滨,距合肥市区45公里,面积4.71平方公里,人口3万多人,古镇上连片的古民居飞檐翘角、雕梁画栋,是皖中地区少见的晚清建筑群。三河古镇是安徽省著名的鱼米之乡,也是各种货物的集散地,有“装不完的三河”、“皖中商品走廊”等美誉,历史上曾有“小南京”或“小上海”之称。历史上既是兵家必争之地,又是商家云集之地。它南与庐江县接壤,西与舒城县相邻,有“一步跨三县,三县闻鸡鸣”之称,是安徽省十六个著名大镇之一。古镇西有西街,东有东街,中有中街,南有南街。其中南街街道最多,除了南大街外,上有上横街,下有下横街,还有仁里街、菜市街、米市街和新街。细细算来,共有10条街,26个巷子。白色的马头墙,小青瓦敷盖的双坡屋顶。梁檩椽柱雕花彩绘,再加黑漆鎏金的店招匾额,悬挂于门楣上的八角玲珑的挂灯,深幽的一人巷长满的青苔,无不透溢浓郁的古风神韵。身临其境,不禁让人发思古之幽情。古街从古码头起,沿小南河,向南绵亘2公里。路面全用青色的大块条石铺砌而成,首尾相连,线条方正明晰,经历千百年风吹雨打,人行车压,石面十分光滑,街宽至三米,两侧店房鳞次栉比,多为清明时期建筑。三河上,也有许多桥,每一座都有特别的名字,从南向北数,便有国公桥、二龙桥、鹊渚廊桥、三县桥、望月桥、对越桥、仙归桥、天然桥、济公桥,分连西街、东街和南街。南街还有麻石桥、油坊桥、木鹅桥、无蚊桥等。二三河古镇景区游玩线路推荐三河古镇景区新推出的旅游线路,在原先“仙归桥→古西街→董寅初纪念馆→刘同兴隆庄→合众巷→双子树→对樾桥→大夫第→国粹楼→古南街→杨振宁旧居→万年台”游线的基础上延伸,它以游客接待中心为起点,经古西街,参观董寅初纪念馆从董寅初后门出进入刘同兴隆庄后门参观刘同兴隆庄景点,在到达万年台后沿小南河顺流而下回到游客接待中心。三三河古镇有什么好吃的?三河乃庐南水乡古镇,历史悠久,人文荟萃,传统饮食文化源远流长。特色美食取南北菜系之长, 集徽、川、淮扬菜之大成,形成自己独具特色的菜肴风味。色香、味醇、价实,为南来北往旅客之青睐。既有高档佳肴,也有普通土菜。古镇特色名菜有三河虾糊、酥鸭元宝、八宝酥鸭、酥鸭元宝、八宝酥鸡、白米虾、豆腐面鱼汤、银鱼炒蛋等名吃,还有集“麻辣酸甜咸”五味于一身的五味菜干和米饭、油炸烧卖等;古镇特色小吃三河小米饺、油炸粑粑及烧卖、三河马蹄酥、笼货等;三河古镇土特产有牛皮糖、酥糖、麦芽糖、茶干、米酒等。三河古名“鹊渚”,也是闻名遐迩的酿酒之乡。太平天国英王陈玉成在此全歼湘军李续宾部,取得辉煌的“三河大捷”,流下“鹊渚十里闻酒香,三河美酒醉英王”的美谈。客人食之,满嘴油津,满口流香,令人回味悠长,不管你是文人雅士或是村野大众,到此都能一饱口福。四三河古镇民宿客栈哪家好?节假日到三河古镇,不仅可赏水乡古镇风情、品尝地道的农家土菜,还可在看尽夜晚的景色中放松心情,摘莲子,尝水乡菜;寻一条心仪的酒吧街,找一家舒适的民宿,享受下诗意的栖居,“慢”游三河古镇,深度体验古镇风情。合肥三河古镇住宿既有宾馆、旅店,也可借宿农家,设施条件都可以,整洁舒适,价格一般在100到200元不等。五三河古镇游玩攻略信息:更多关于肥西三河古镇怎么样?,进入:https://www.abcgonglue.com/ask/b8a0561615731964.html?zd查看更多内容

6,这12个安徽最美小众古镇你剩下几个还没去过

安徽,从南至北, 徽州文化、皖江文化、淮河文化、中原文化等交相辉映, 留下了无数承载浓厚记忆的美好古镇, 一起来看看12个最美小众古镇。 颍上县是春秋时期大政治家管仲的故乡,慎城镇 历史 悠久,漫漫的 历史 长河给慎城留下了管鲍祠、驻驿亭、清真寺、文庙大成殿、魁星阁、管墩步月、东堤柳浪、梧风疏雨、飞龙横亘等丰富人文景观。花鼓灯、彩车灯、彩船、舞狮、舞龙、马叉会、彩轿、肘阁、三仙会、跑驴等数十种民间艺术,在慎城久演不衰。众多的遗址古迹是慎城 历史 演进的见证,颇具特色的民间艺术是颍城人民智慧的结晶。 镇上管仲老街最为出名与美好。集南北建筑于一体,又兼有古今风貌,显得既粗犷又婉约,既古朴又现代,已是颍上县对外的一张名片。 老街大门非常宏伟气派,上面正中央写着“管仲老街”四个大字,当地人千百年来把管仲作为颍上的骄傲,为之纪念。漫步老街,夜景时分也尤其美好。 正阳关镇属淮南寿县,名列中华八大关之一。曾经是淮上重镇,素有“小上海”之称。自民国到解放前夕为安徽八大要城之一。在其解放后,大批的商贾,资本家及军人,前往海外及宝岛台湾,其古镇人民海外亲属众多颇为壮观。 正阳关镇 旅游 资源十分丰富,有始建于唐贞观年间的玄帝庙,有建于清同治年间的三座古城门和许多古街古巷、古民居等。 正阳关,曾经繁华于淮河岸边的古镇,素来有“七十二水归正阳”的美誉。镇内古城门,上面写着“凤城首镇”四个大字。古城门上斑驳脱落的青砖仿佛向人们诉说着她所经历的沧桑。 位于马鞍山。运漕古镇距今1700多年 历史 ,“过街木楼石板路,青砖小瓦马头墙”是其典型风格。位于含山县城南40公里,总面积70.3平方公里。 运漕镇建置之始可上溯至魏晋南北朝时期,距今近1500年。公元530年左右,南朝梁武帝派东魏大将军候景引兵渡江,开发了这片荒芜的土地,取名“蓼花洲”。明成化年间,“运漕镇”镇名由漕河衍化而来。 明清时期,运漕镇以其集镇规模和繁华程度位居“江北八大镇”之首,佘氏宗祠、李鸿章当铺、明清古民居、运漕老街等一批珍贵文化遗产一直保留至今。 乌江镇位于马鞍山的和县东北隅,距县城21公里。地处苏皖两省交界处,面临长江,与南京、马鞍山市形成鼎足,素有金陵门户之称。公元前202年, 西楚霸王项羽终不肯过江东, 于乌江自剔,结束了楚汉之争, 乌江也因此名扬天下。项羽死后,当地曾为其修筑了 “衣冠冢” 。 宋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命名乌江项羽庙为 “英惠庙” 。历代屡经修茸与扩建,有正殿、青龙宫、行宫、水灵富等共99间半。殿内有项羽、虞姬、范增等人塑像井有石狮、早船、钟、鼎、匾、碑等文物。 唐宋诗人孟郊、杜牧、苏舜钦、陆游、王安石、李清照等均有题诗。后屡遭兵赛,大部建筑物被毁。 清同治七年(1868年),重塑霸王像。悬 “拔山盖世” 匾额,并有楹联曰"山襟水带,虎啸龙吟” 。 小镇街道纵横, 建筑多呈低矮的深巷, 青石板的路面,狭窄而长, 镇上商业发达, 有棉花行、米行、商店、茶馆、客校等近百家。 乌江是千年古镇, 文化底蕴深厚,是唐代著名诗人张籍,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张孝祥、张孝伯、张即之,以及当代草圣林散之的故乡。 位于安徽六安。苏埠镇,自宋代始,至今已有一千多年 历史 ,境内古迹众多, 历史 文化资源丰富。 千年老街保存完好,青砖黛瓦、重梁高脊诉说昔日苏埠的繁华,街内保存完好的古建筑有白麻会所、刘铭传当铺、汇康钱庄、肖隆盛米行、王大忠私宅等。徐帅铜像和苏家埠前线指挥埠旧址永慧寺以及苏家埠战役总指挥部旧址朱家大院墙讲述着当年红军战史上“围点打援”的辉煌胜利,永慧寺和朱家大院墙已是省级文保单位。 巍巍大别山,滔滔淠河水。苏家埠镇位于大别山东北麓、淠河中游、安徽省西部。始建于元,兴于明,繁盛于清,迄今已有千年 历史 。苏家埠的繁荣,缘于淠河的舟楫之利,起始于一位姓苏的人在淠河上摆渡,人称“苏家渡”。后来,随着 社会 进步、生产不断发展,大批竹木、茶麻等在此集散、转运,于是渐成码头、商铺,宋代始称“苏家埠”。 街道以十字街为中心,四方延伸,分东、西、南、北四条主要大街和数十条后街小巷。十字长街,四通八达,纵横交错,曲径通幽,一排排木质结构的商铺老宅,一个个高墙大院的奇闻轶事,在这里留下了永不磨灭的痕迹。 是时,南来北往,东进西出,三教九流,五花八门,无所不有,大有解放前上海大世界和南京夫子庙的味道。难怪至今在苏家埠老人们口里盛传着“买不到的在这里买得到,卖不掉的在这里卖得掉”的俗语。买卖兴隆,可见一斑。 朝晖夕映入阁楼,楼上谁影似娇羞,深闺暗处藏幽梦,梦寐晨昏倦梳头。别看如今这一番凋零残败之景象,曾几何时这可是大户人家才有的特权景致。深闺小姐,落魄书生,贩夫走徒……多少花前月下,浓情蜜事,在阁楼高处寂寂地深锁着。 古风犹存映沧桑,十字长街听寂寥。老街的 历史 一天天被淡去,老街的故事一日日被掩映,但那些繁荣的印记,那些鲜活的轨迹却不会磨灭,它是老街的根,老街的魂。 镇中的老街始建于元,兴于明,繁盛于清。而如今,一半街巷一半萧条,没有了车水马龙、繁花似锦,却有了岁月刻下的不灭痕迹。 位于安徽六安。毛坦厂明清老街位于安徽省六安市金安区毛坦厂镇,地处舒城、霍山、金安三县区交界外。老街始建于明初,全长1320米,呈南北走向,是皖西地区迄今保存的最为完整的一处古民居。 老街全长千余米,宽不过三五米,南北走向,现在大部分房屋是晚清的建筑,临街房屋有750多间,民宅近百户,有些门面辟为商铺。 街道中间为长青石板,两边铺鹅卵石,青石条上有深深的辙印,是旧时独轮车留下的痕迹。 老街始建于元末明初,朱元璋攻占下南京后,为抗击元朝骑兵,施行了“马政”,在苏皖一带的州县养马输军。此地依山傍水,草场肥美,适合养马,于是州官便设厂饲马,称为“茅滩厂”(明朝称养马用的棚子为“厂”),后渐渐变为“毛坦厂”,音型的转变缘故,不可考了。 明朝统一后,毛坦厂商旅云集,渐成重镇。清朝实行了“茶马政策”,以茶换马,使这里的茶经济发展迅猛,出现众多商贾大户。2007年毛坦厂老街被授予“中国 历史 文化名镇”称号。 大通位于铜陵市中部,古名澜溪,建镇已有千年, 历史 上曾是一座名蜚中外的江岸重镇,与安庆、芜湖、蚌埠并称安徽“四大商埠”。 大通镇始建于西汉时期,古名“澜溪”,唐代在此建“大通水驿”,成为著名的交通要道。宋开宝八年(公元975年)建镇,距今已有千年 历史 。 清末民初时期,大通镇作为《烟台条约》的重要通商口岸。其和悦洲曾为盐务招商局、长江水师、安徽临时军政府驻地,繁盛一时,时有“小上海”之称。至今,澜溪老街上仍有保存完整的杆秤制作、渔网编织、藤艺编织等传统手工艺。 据史志记载,大通唐始设水驿,曰大通水驿。南宋时期,“日出而市,及午而散”的集市活动已由“镇”所代替。诗人杨万里在《舟过大通镇》中有“渔罾最碍船”、“鱼蟹不论钱”的诗句,为渔乡留下了生动的写照。 走在老街上恍惚时空穿越,这里没有高调的叫卖声,它像个未睡醒的孩子,悠静地躺在长江怀抱!我们也是放缓了平日里匆匆脚步,闲闲悠悠地踱着,静静品味着岁月的苍桑。 古镇的天主教堂钟楼为西班牙人所建,已经历近70个寒暑,雄姿仍不减当年。与远处的大士阁遥向呼应,让东西方文化在此互相交回、成为大通镇的一大人文景观。 位于安徽淮北市濉溪县临涣镇境内,是一座具有千年 历史 的古镇。著名的景点有古城墙、文昌宫、城隍庙、蹇叔墓、嵇康旧居、传统老街、特色古茶馆、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等,是安徽省 历史 文化名镇”,“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安徽省特色景观 旅游 乡镇”等荣誉称号,是安徽省级 历史 文化保护区。 临涣古镇,古称铚,又名古茶镇。在当地,茶馆就印证着 历史 。镇中心一里多长的街面上汇聚了16家茶馆,茶座300余张,茶壶600多把。古镇茶馆始于明代,临涣人饮茶的习惯已经持续了600年。如今,临涣镇的茶馆仍然保留着明清时期老旧的木桌,土黄色的粗砂碗和锈迹斑斑的铜茶壶,每天老茶客带着烟袋悠然到来,喝茶、打牌、聊天,享受悠闲时光。 章渡古镇也称泾溪古镇,位于皖南泾县县城以西20公里处,在青弋江上游北岸,章渡古名漆林渡,有一千多年 历史 。古镇依青弋江而建,房屋一面临江,用木柱悬空支架在青弋江上,河水从其下潺潺流过,极具江南水乡情调。此建筑一户接一户,延绵约1、2华里,所用木柱逾千根,故称“江南千条腿”——吊脚楼,又称吊栋阁。 章渡古名漆林渡,有一千多年 历史 。唐代诗人李白游历泾县时还曾誉章渡为皖南之“西来一镇”,他游历章渡南面的大蓝山,写下诗作。“蓝岑竦天壁,突兀如鲸额。奔蹙横澄潭,势吞落星石。沙带秋月明,水摇寒山碧。佳境宜缓棹,清辉能留客。恨君阻欢游,使我自惊惕。所期俱卜筑,结茅炼金液。” 唐代那时的章渡是泾县的水陆重镇,在此设埠置州,管辖三县。滔滔青弋江的水从镇边流过,航运的发达使得小镇兴旺,便有“千足吊脚”之称。而章渡老街建于明末清初,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 历史 。 章渡镇的“江南千条腿”是一处独具特色的古民居建筑,瓦房木板结构,前店后宅。由于宅房主要粱架是用木柱支撑在空中,故又被称为吊栋阁,位于章渡老街南侧,均为临街店铺。另一侧则临青弋江,每当发大水的时候,水一直能漫到街上,远远望去,吊栋阁就象一排浮在水上的房子。 章渡老街,街宽4米,青石铺面,中有条石为轴,旧时为方便独轮车行走而铺就。一条约百米长的窄窄街道,靠江这边就是“吊栋阁”,另一边大都是破旧和废弃的房屋。据介绍老街在古代是泾县西南商贾云集之地,抗战期间又成为新四军转运物资的重要集散地。 赤滩位于安徽泾县城北7.5公里琴溪河与青弋江交汇处,是青弋江航道上一个古老的水上重镇,自明、清以来一直就是乡(镇)政府所在地,成为远近数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曾是泾县 历史 上知名的十八古镇之一,现隶属琴溪镇。 赤滩古镇始建于宋代,完好保存着明清一条街古建筑群,卵石路面,青砖黛瓦,马头墙,四水到堂,具徽派建筑风格,古朴典雅。 青石板上留下的独轮车辄沟槽,记录着古镇昔日的辉煌。建有民俗文化陈列馆,展出千余件尘封已久的民俗实物,再现昔时民间生活缩影。 另外岩龙寺僧来俗往,钟声悠扬。佛教文化陈列馆广钦大和尚舍利子晶莹庄严致臻。 陵阳镇在安徽青阳县南部,因位于陵阳山麓而得名,距今已有二千多年的 历史 。原国家副主席董必武途径陵阳时,留下了“富贵陵阳镇、风流谢家村”的赞美诗句。 “富贵陵阳镇”是家乡人的一句“口头禅”,也是陵阳人的一种骄傲的自足心态。客观上是由于地理环境形成的山多田地少,外出经商多。陵阳的商人是徽商中一支劲旅。他们的足迹遍布上海、无锡、南京、武汉、芜湖、蚌埠、大通、徽州、屯溪等地。在外埠经商的大多数只是小店员、管帐、小朝俸。也有一些能人逐步发展成为资本家。这些人在本地陵阳镇仍有店铺,有他们的代理人。陵阳镇的高楼大厦,都是他们的家属安身或回乡驻足之所。 陵阳镇地处安徽“两山一湖” 旅游 腹地。自古即为江南重镇和山区土特产集散地,是徽商北上南下的重要通道。境内有“3A”景区神仙洞等岩溶洞群,被省内外称为“小九寨沟”的黄石溪,闻名的神龙谷 旅游 胜地,其中苦妹潭瀑布高近百米,气势壮观。境内还有明清徽派古建筑多有留存,全镇156栋古民居,40余座古桥,尤以太平山房、李氏宗祠、宁氏宗祠和南流桥为代表。 孔城古镇是一座 历史 悠久的古镇,到现在已经有近2000年的 历史 了。位于安庆市桐城。这里曾经是连接巢湖地区和长江地区的重要水运码头,异常繁荣,历经千年风雨飘摇,如今只有一条老街,平静又有世俗热闹。 这座小小的徽州古镇 历史 悠久。经过三国的战乱,还是当年东吴的陆逊可是驻扎在此地区呢。水,给孔城镇带来了繁荣。经商的、开饭店的、跑单帮的、开杂货铺的、打鱼打铁的;行船走码,说书卖艺,南来北往,据清末不完全统计,各种商号和店铺,多达254家。 古镇并没有被商业化,还保留了原汁原味的老镇风貌。现在留下来的孔城老街,是太平天国以后建的。孔城老街的规模首屈一指,是江北地区保存最完整的一条老街。店铺房舍皆为青砖灰瓦,多具飞檐翘角,木镂花窗,栉次鳞比,颇具江南水乡特色。孔城老街的徽派建筑集山川风景之灵气,融风俗文化之精华,尤以民居、祠堂和牌坊最为典型,被誉为“徽州古建三绝”,历来令中外建筑界所叹服。 古村记编辑自网络
文章TAG:安徽古镇安徽古镇安徽旅游

最近更新

  • 男生皮肤,男生皮肤问题

    男生皮肤问题不是啊可以用硫磺皂洗脸就不回那么油了2,皮肤保养男士皮肤怎样保养美白男士护夫品种类和程序1.洁面(洁面乳):选择30~40度的温水,动作要轻柔,时间在30秒到1分钟左右 ......

    合肥市 日期:2023-05-06

  • 花蛤汤,花蛤汤的做法

    花蛤汤的做法2,花蛤怎么做汤3,花嘎汤怎么做1,花蛤汤的做法主要原料:花蛤200克,冬瓜200克,葱姜,香菜,油,盐,蚝油,醋适量。1、备料,花蛤清水冲洗干净,冬瓜切薄片。2、起锅 ......

    合肥市 日期:2023-05-06

  • 描写春季的诗句,描写春的诗句

    描写春的诗句春草司空图独望绿树连村暗,黄花出陌稀。远陂春草绿,犹有水禽飞。裴迪辋川集二十首·辛夷坞绿堤春草合,王孙自留玩。况有辛夷花,色与芙蓉乱。春花项斯晚春花阴洞日光薄,花开不及 ......

    合肥市 日期:2023-05-06

  • 立冬是几月几日,啥时候立冬

    啥时候立冬今年是11月7日2,立冬是几月几号2008.11.073,立冬是什么时候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在11月7-8日之间,今年的立冬是2016年11月7日。2016年11 ......

    合肥市 日期:2023-05-06

  • 今又重阳,毛泽东摘自《采桑子重阳》全文如下

    毛主席写的《采桑子重阳》全文如下:人生易老,不易老,年龄重阳,注:[重阳]农历九月初九叫“重阳节”,《采桑子重阳》毛泽东一生易老,岁月是重阳,现在重阳,战场是黄的,出自《采桑子-重 ......

    合肥市 日期:2023-05-06

  • 宝宝发烧反反复复,孩子反复发烧怎么办

    孩子反复发烧怎么办最好看医生看清楚了,如果是自己随便吃药的话,可能没吃对药,所以最好去看医生,以免有什么事情。而且发烧频率太大对小朋友身体也不大好吧~带孩去医院检查、如查不出病因、 ......

    合肥市 日期:2023-05-06

  • 诗经子衿,子衿的全文和全文注释

    本文目录一览1,子衿的全文和全文注释2,诗经子衿全文及赏析3,诗经中的子衿全文注释4,诗经国风郑风子衿全文白话译文5,诗经中子矜全文1,子衿的全文和全文注释诗经——《子衿》青青子衿 ......

    合肥市 日期:2023-05-06

  • 欧美发型,解释在穿着方面和发型方面的欧美风格

    解释在穿着方面和发型方面的欧美风格欧美的是大胆和创新但也有是复古的(穿着)发型的肯定是大胆创新前卫{0}2,欧美长相的女生适合什么发型蓬松长卷发,这款发型强调发丝的问题感,有点湿发 ......

    合肥市 日期:2023-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