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浙江 > 舟山市 > 郭庄楚墓,河南上蔡有个什么墓

郭庄楚墓,河南上蔡有个什么墓

来源:整理 时间:2023-08-06 22:55:29 编辑:好学习 手机版

1,河南上蔡有个什么

11月17日,考古人员在楚墓考古现场进行发掘。河南省上蔡县有一座著名的古城——蔡国故城,距其不远一座新近被专家命名为郭庄楚墓的千年古墓,自汉代以来至少历经12次盗掘,墓内文物仍然基本保存完好。最近,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这座古墓进行抢救性发掘时发现,这是一个国内罕见的积沙积石楚墓,墓室口部东西长25米、南北宽17米,深约18米,虽然椁室还未清理完毕,但已从中出土了编钟、鼎等一批青铜重器。据有关专家介绍,郭庄楚墓所在的区域西周时期隶属蔡国,是西周的一个重要诸侯国,后来被楚国吞并,这次发掘的楚墓,墓主可能是楚国受封于蔡的高级贵族,时代为战国早期
蔡叔度墓(在城的最西了)和李斯墓!
蔡候墓还有个好像挺久远的给忘了
李斯墓(我希望能有)可惜五马分尸了
郭庄楚墓

河南上蔡有个什么墓

2,什么是积沙积石墓

  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在一些墓葬中就已经出现了在墓室内“积石积炭”的作法,积石以加固,积炭以防潮,兼起到防盗的作用。用“积沙”的方法防盗,也是这个时期发明。如河南辉县发掘的魏王墓,在棺椁固定之后,便往墓坑内填沙,据考古工作者测定,沙的填入量下自墓底起,上至地面八米处止,共深达94.4米,体积达1000立方米。这种方法巧妙之处就在于“以柔克刚”,盗墓者如果采用掘盗洞的办法企图进入墓室,那么他刚挖出一个洞,流沙便马上会将这个洞重新填满。除非把整个墓室内的积沙都运走,不然就只好“望沙兴叹”了。   这个方法到汉代还在沿用。据《汉书?酷吏传》田延年条下记载,汉昭帝刘弗陵的平陵兴建之时,“大司农取民牛车三万辆为僦,载沙便桥下,送至方止,车值千钱”。看来是不惜花费重金从远处运沙回填到墓中。考古发掘中发现有不少汉代墓葬大量填沙,可能就是这个原因。   据《汉旧仪》记载,汉代的皇陵地宫中“四方外涉,东石外方立,先闭剑户,户设夜龙、莫邪剑,伏弩,设伏火”,这些,都是用来对付盗墓者的“机关”。此外,还有不少关于古代帝王墓葬中设有暗弩张弓、翻板机关或者毒气的传说,都属于古代的防盗措施之列。   流沙墓有了破解的办法。暗器翻板只是传说,从未出土实例。秦始皇陵即使有努弓等暗器,日久必然失效。翻板陷阱也会被淤泥填埋。缺氧还可以通风,对付汞蒸气,只有穿防化衣,靠氧气瓶呼吸了。   但防盗效果显著的“以山为陵”,并非李世民首创,只不过到了唐朝,这种葬制更为成熟罢了。汉文帝刘恒的霸陵,“因山不藏,不复起坟”,才是最早。霸陵位于今西安市灞桥区境内,所在地有一个很好听的叫法,“凤凰嘴”。当年,刘恒命工匠在此地的北山上,斩涯为冢,凿洞为玄宫,以水为陵号。   依山为陵也非刘恒首创,只能说是帝王陵中的第一。这种墓在西汉时已颇为流行,如现今考古发掘发现的河北满城中山靖王墓、山东曲阜鲁王墓、徐州龟山汉墓,都属同样结构,在山崖中开凿了巨大的洞穴而成。   崖墓,历史很长,早在战国时期即已出现,分布在江西省境内的武夷山地区崖墓,形式有单洞单葬、单洞群葬及联洞群葬,棺用整木刳成。经考古多为战国古墓。从这点来说,皇家的“依山为陵”反盗葬式,是受到了民间崖墓葬制的启发。崖墓在南方临江河少数民族中间极为流行,至今仍有。到了东汉,崖墓,则多俗称“蛮洞”。   反盗墓招三:“铁水浇筑”加固   民间以“粪水术”轻易破之   将墓穴开凿于山之中,坚固异常,防盗效果自然也非同一般,但是也存在明显“漏洞”,其通往玄宫的洞口,盗墓者很容易找到。   如何封闭洞口,如何反盗墓,工匠煞费苦心。铁水浇筑,就是其中的硬招之一。   被西汉广川王刘去盗掘过的战国古墓魏襄王冢就是这样。《太平广记·冢墓》(卷389)记述,“襄王冢,以铁灌其上,穿凿三日乃开。”正史所记、最为著名的铁水封陵,当是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合葬墓——乾陵。据《唐会要》记载,“乾陵元宫,其门以石封闭,其石缝铸铁,以固其中。”   《唐十八陵》(陈安利 著)所述, 1958年考古工作者对乾陵的考古勘查,证实了文献记载的可靠性。乾陵墓道开在北峰南面的山坡上,墓道长 63.1米,宽3.9米,呈斜形坡。墓道与墓门间用吞条填砌,多达39层,用石近四千块。石条之间用铁栓板拴拉,每三层上下用铁棍穿联,再用锡铁熔化灌缝。工程如此复杂,为关中十八陵所罕见。石条上刻有文字(含石匠姓名),共发现“焦才”、“合一”等363字。考古勘查结果表明,目前没有发现乾陵被盗的痕迹。可见,武则天的反盗陵手法是相当成功的。   在民间,铁汁固墓也成为反盗墓的手法。从古人的记述中可以发现,如唐人段成式所著的《酉阳杂俎·尸穸》(卷13)记述了一个故事:   刘晏判官李邈,庄在高陵,庄客悬欠租课,积五六年。邈因官罢归庄,方欲勘责,见仓库盈羡,输尚未毕。邈怪问,悉曰:“某作端公庄客二三年矣,久为盗。近开一古冢,冢西去庄十里,极高大,入松林二百步方至墓。墓侧有碑,断倒草中,字磨灭不可读。初,旁掘数十丈,遇一石门,固以铁汁,累日洋粪沃之方开。”   道高一层,魔高一丈。盗墓者破招手段“粪水术”很绝,或者说很另类:天天用酸性很强的粪水来浇灌锈蚀铁汁,经过若干长的时间,竟然也让其打开了。看来,再强的反盗墓招式也有致命缺陷。   反盗墓招四:“积沙”、“积石”生畏   郭庄楚墓安全设计一环套一环   “崖墓”防盗效果显著,普通的土丘墓也不是没有办法防盗。   常见的是“深挖洞”,将墓穴挖在深处,如秦汉墓穴都设于十几米深的地下。记述中原、北方地区丧葬制度的《大汉原陵秘葬经》称,“立冢安坟,须籍来山去水,择地斩草,冢穴高深。”同时再置坚固的石椁,防盗的效果更好。棺椁以木质为多,石质棺椁安全性肯定要优于木质棺椁。盗墓者常用盗墓工具斧、凿,要想很快盗开棺椁,应该更费周折。   在这些反盗墓常规措施之外,土丘墓最绝的反盗墓招式是“积沙”、“积石”。这种墓也有一个专业术语,叫“积沙墓”或“积石墓”;如果是复合型,则是“积沙积石墓”。

什么是积沙积石墓

3,什么是积沙积石墓

  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在一些墓葬中就已经出现了在墓室内“积石积炭”的作法,积石以加固,积炭以防潮,兼起到防盗的作用。用“积沙”的方法防盗,也是这个时期发明。如河南辉县发掘的魏王墓,在棺椁固定之后,便往墓坑内填沙,据考古工作者测定,沙的填入量下自墓底起,上至地面八米处止,共深达94.4米,体积达1000立方米。这种方法巧妙之处就在于“以柔克刚”,盗墓者如果采用掘盗洞的办法企图进入墓室,那么他刚挖出一个洞,流沙便马上会将这个洞重新填满。除非把整个墓室内的积沙都运走,不然就只好“望沙兴叹”了。   这个方法到汉代还在沿用。据《汉书?酷吏传》田延年条下记载,汉昭帝刘弗陵的平陵兴建之时,“大司农取民牛车三万辆为僦,载沙便桥下,送至方止,车值千钱”。看来是不惜花费重金从远处运沙回填到墓中。考古发掘中发现有不少汉代墓葬大量填沙,可能就是这个原因。   据《汉旧仪》记载,汉代的皇陵地宫中“四方外涉,东石外方立,先闭剑户,户设夜龙、莫邪剑,伏弩,设伏火”,这些,都是用来对付盗墓者的“机关”。此外,还有不少关于古代帝王墓葬中设有暗弩张弓、翻板机关或者毒气的传说,都属于古代的防盗措施之列。   流沙墓有了破解的办法。暗器翻板只是传说,从未出土实例。秦始皇陵即使有努弓等暗器,日久必然失效。翻板陷阱也会被淤泥填埋。缺氧还可以通风,对付汞蒸气,只有穿防化衣,靠氧气瓶呼吸了。   但防盗效果显著的“以山为陵”,并非李世民首创,只不过到了唐朝,这种葬制更为成熟罢了。汉文帝刘恒的霸陵,“因山不藏,不复起坟”,才是最早。霸陵位于今西安市灞桥区境内,所在地有一个很好听的叫法,“凤凰嘴”。当年,刘恒命工匠在此地的北山上,斩涯为冢,凿洞为玄宫,以水为陵号。   依山为陵也非刘恒首创,只能说是帝王陵中的第一。这种墓在西汉时已颇为流行,如现今考古发掘发现的河北满城中山靖王墓、山东曲阜鲁王墓、徐州龟山汉墓,都属同样结构,在山崖中开凿了巨大的洞穴而成。   崖墓,历史很长,早在战国时期即已出现,分布在江西省境内的武夷山地区崖墓,形式有单洞单葬、单洞群葬及联洞群葬,棺用整木刳成。经考古多为战国古墓。从这点来说,皇家的“依山为陵”反盗葬式,是受到了民间崖墓葬制的启发。崖墓在南方临江河少数民族中间极为流行,至今仍有。到了东汉,崖墓,则多俗称“蛮洞”。   反盗墓招三:“铁水浇筑”加固   民间以“粪水术”轻易破之   将墓穴开凿于山之中,坚固异常,防盗效果自然也非同一般,但是也存在明显“漏洞”,其通往玄宫的洞口,盗墓者很容易找到。   如何封闭洞口,如何反盗墓,工匠煞费苦心。铁水浇筑,就是其中的硬招之一。   被西汉广川王刘去盗掘过的战国古墓魏襄王冢就是这样。《太平广记·冢墓》(卷389)记述,“襄王冢,以铁灌其上,穿凿三日乃开。”正史所记、最为著名的铁水封陵,当是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合葬墓——乾陵。据《唐会要》记载,“乾陵元宫,其门以石封闭,其石缝铸铁,以固其中。”   《唐十八陵》(陈安利 著)所述, 1958年考古工作者对乾陵的考古勘查,证实了文献记载的可靠性。乾陵墓道开在北峰南面的山坡上,墓道长 63.1米,宽3.9米,呈斜形坡。墓道与墓门间用吞条填砌,多达39层,用石近四千块。石条之间用铁栓板拴拉,每三层上下用铁棍穿联,再用锡铁熔化灌缝。工程如此复杂,为关中十八陵所罕见。石条上刻有文字(含石匠姓名),共发现“焦才”、“合一”等363字。考古勘查结果表明,目前没有发现乾陵被盗的痕迹。可见,武则天的反盗陵手法是相当成功的。   在民间,铁汁固墓也成为反盗墓的手法。从古人的记述中可以发现,如唐人段成式所著的《酉阳杂俎·尸穸》(卷13)记述了一个故事:   刘晏判官李邈,庄在高陵,庄客悬欠租课,积五六年。邈因官罢归庄,方欲勘责,见仓库盈羡,输尚未毕。邈怪问,悉曰:“某作端公庄客二三年矣,久为盗。近开一古冢,冢西去庄十里,极高大,入松林二百步方至墓。墓侧有碑,断倒草中,字磨灭不可读。初,旁掘数十丈,遇一石门,固以铁汁,累日洋粪沃之方开。”   道高一层,魔高一丈。盗墓者破招手段“粪水术”很绝,或者说很另类:天天用酸性很强的粪水来浇灌锈蚀铁汁,经过若干长的时间,竟然也让其打开了。看来,再强的反盗墓招式也有致命缺陷。   反盗墓招四:“积沙”、“积石”生畏   郭庄楚墓安全设计一环套一环   “崖墓”防盗效果显著,普通的土丘墓也不是没有办法防盗。   常见的是“深挖洞”,将墓穴挖在深处,如秦汉墓穴都设于十几米深的地下。记述中原、北方地区丧葬制度的《大汉原陵秘葬经》称,“立冢安坟,须籍来山去水,择地斩草,冢穴高深。”同时再置坚固的石椁,防盗的效果更好。棺椁以木质为多,石质棺椁安全性肯定要优于木质棺椁。盗墓者常用盗墓工具斧、凿,要想很快盗开棺椁,应该更费周折。   在这些反盗墓常规措施之外,土丘墓最绝的反盗墓招式是“积沙”、“积石”。这种墓也有一个专业术语,叫“积沙墓”或“积石墓”;如果是复合型,则是“积沙积石墓”。

什么是积沙积石墓

4,蔡氏的发源地在哪

上蔡
蔡氏起源: 有二 1、出自姞姓,为黄帝支裔。据《国语。晋语四》所载,"黄帝二十五宗,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姬、酉、祁、己、滕、任、荀、葴、僖、姞、儇、依是也。"又据《潜夫论。志氏姓》所载,"姞氏封于燕┄┄姞氏之别有阚、严、蔡、光、鲁、雍、断、须密氏。"古时 燕地大致在今河北北部。 2、出自姬姓,为周文王得后裔。周灭商后,封文王第5子叔度于蔡,让他与管叔、霍叔一起监管殷得遗民,称为"三监"。武王死后,周成王年纪太小,周公旦(武王的弟弟,又称周公)因此临朝摄政。管叔、蔡叔、霍叔等都很嫉妒周公摄政,便联合武庚反叛,周公讨伐 武庚,事后处死管叔,并将蔡叔放逐。后成王改封蔡叔度的儿子胡于蔡,称蔡仲。春秋时,因受楚的逼迫,多次迁移。蔡平侯时迁新蔡(今属河南),称上蔡;昭侯迁州来(今安徽凤),称为下蔡。蔡国传23代,历24君,立国600多年,公元前447年被楚国攻灭,子孙散居楚(今属湖北)、秦(今属陕西)、晋(今属山西)、齐(今属山东)等各国,以国为姓氏,称蔡氏。
* 《姓氏考略》云:周文王第十四子蔡叔度生蔡仲胡,受封于蔡,子孙以国为氏。 * 《华亭蔡氏新谱序》曰:蔡之先出于周文王。而蔡叔度,武王之同母弟,以下庚之乱迁。其子胡,能改行,率德驯善,周公举以为鲁卿士,复封之蔡。尚书,蔡中之命是也。今蔡州有蔡城,其后平侯徙居今新蔡,昭侯徙州来,今寿州也,后二十六年灭于楚。 * 《元和姓纂》云:周文王第十四子蔡叔度生蔡仲胡,受封蔡,后为楚所灭,子孙以国为氏。 * 《通志.氏族略.以国为氏》载:蔡氏,文王第五子蔡叔度之国也,或言第十四子,同母兄弟十人,惟权,旦贤,故文王舍柏邑考而立武王,周公辅之。周公以杀王命伐之,杀管叔而放蔡叔,以奉蔡叔之逸,视为蔡仲。自昭侯以下,春秋后相承二十六世,为楚所灭,子孙以国为氏。又后周改赐姓大利稽,隋复阳。
上蔡县日前被联合国地名专家组中国分部正式命名为“千年古县”。这是继中国民协授予上蔡“中国重阳文化之乡”后,上蔡县文化产业发展史上的又一重要里程碑。 上蔡有五千年的文明史,是天下蔡氏姓名发源地、秦丞相李斯的故里、重阳文化的发祥地,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尤其是成功发掘的郭庄楚墓,使世人再次领略了上蔡县厚重的历史文化风采。今年年初,联合国地名专家组专程赶赴上蔡县实地考察,围绕上蔡县历史文化渊源、传承、延续及民俗风情、文化产业进行论证,经过逐项会审、筛选,最后评定上蔡县为“千年古县”。
蔡 一、来源有二 1、出自姞姓,为黄帝支裔。据《国语。晋语四》所载,"黄帝二十五宗,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姬、酉、祁、己、滕、任、荀、葴、僖、姞、儇、依是也。"又据《潜夫论。志氏姓》所载,"姞氏封于燕┄┄姞氏之别有阚、严、蔡、光、鲁、雍、断、须密氏。"古时 燕地大致在今河北北部。 2、出自姬姓,为周文王得后裔。周灭商后,封文王第5子叔度于蔡,让他与管叔、霍叔一起监管殷得遗民,称为"三监"。武王死后,周成王年纪太小,周公旦(武王的弟弟,又称周公)因此临朝摄政。管叔、蔡叔、霍叔等都很嫉妒周公摄政,便联合武庚反叛,周公讨伐 武庚,事后处死管叔,并将蔡叔放逐。后成王改封蔡叔度的儿子胡于蔡,称蔡仲。春秋时,因受楚的逼迫,多次迁移。蔡平侯时迁新蔡(今属河南),称上蔡;昭侯迁州来(今安徽凤),称为下蔡。蔡国传23代,历24君,立国600多年,公元前447年被楚国攻灭,子孙散居楚(今属湖北)、秦(今属陕西)、晋(今属山西)、齐(今属山东)等各国,以国为姓氏,称蔡氏。 二、迁徙分布 先秦时期,蔡氏主要是在今河南、安徽境内发展繁衍,也有到外地做官留居当地者。战国时,燕有蔡泽、齐有大夫蔡朝、楚有大夫蔡鸠、晋有太史蔡墨。这说明今北京、陕西、山东、湖南、湖北、山西境内在战国时已有蔡氏居民。汉代,已有蔡姓人居于今江苏、浙江,如西汉蔡千秋为沛人(今江苏沛县),东汉有陈留(今属河南)蔡邕和上虞(今属浙江)蔡邕。汉末,蔡丕任五原(今属内蒙)太守,在当地安家,其子孙居住在朔方一带(今内蒙古杭锦旗西北)。两晋之际,蔡氏有族人随中原士族南渡,居于江、浙一带。在南北朝时期已有蔡氏人徙居于今宁夏、甘肃境。如北魏蔡袭为高平人(今宁夏固原),北齐蔡俊为石门人(今甘肃渭源县西南)。唐初,有蔡氏族人随陈元光入闽,居于漳州、浦州,又迁念都鸿儒屿,其后子孙繁衍,分别迁往龙溪、赤岭及广东广州等地。唐末,中原战乱,河南蔡氏又有随王潮、王审知入闽者,先居于福建宁华县,二传又迁至广东梅州。明末,郑成功收复台湾,有蔡姓部属随从,后留台湾垦荒,此后,又有大批的蔡姓人从福建、广东到台湾开基,有的又移居东南亚及欧美 诸国。 三、郡望堂号 1、【堂号】 "九峰堂":宋朝蔡仲默,少年时跟朱熹学习。才30岁就放弃科举,专攻理学。隐居在九峰,人们称他"九峰先生"。 "龙亭堂":东汉蔡伦,发明造纸,对文化事业的发展,立了极大的功,封"龙亭侯"。 蔡姓又以"济阳"为其堂号。 2、【郡望】 济阳郡:晋惠帝时分陈留郡置郡,治所在济阳。约相当今河南兰考东境、山东东明南境。晋室南渡后废。 四、历史名人 蔡 伦:东汉宦官。他总结西汉以来用麻质纤维造纸的经验,改 进造纸术,采9用树皮、麻头、破布、旧鱼网为原料造纸,时称"蔡侯 纸"。被后世传为我国造纸术的发明人。 蔡 邕:东汉时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他博学多才,爱好辞章, 精通音律。熹平四年(公元175年)以定"六经"文字而著称,世称"熹 平石经"。而且还是东汉四大画家(其他为:刘褒、赵岐、张衡)之 一。又工隶书,创"飞白"书。 蔡 琰:东汉女诗人,蔡邕之女,字文姬,故又称蔡文姬。博学 有才辩,且通音律,有"才女"之称。以《胡笳十八拍》著称。 蔡 襄:北宋时杰出书法家。工书善画。其正楷端重沉着,行书 淳淡婉媚,草书参用飞白法,谓"散草"、"飞草"自成一体。与苏轼、 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 蔡 泽:战国时燕人。秦相国,以善辩多智著称。 蔡锡勇:清末洋务派。他受张之洞之命,创办湖北炮厂,织布局,马鞍山煤矿局等。并精通速记术,将速记应用于翻译,是中国速记的创始人。
蔡氏起源: 有二 1、出自姞姓,为黄帝支裔。据《国语。晋语四》所载,"黄帝二十五宗,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姬、酉、祁、己、滕、任、荀、葴、僖、姞、儇、依是也。"又据《潜夫论。志氏姓》所载,"姞氏封于燕┄┄姞氏之别有阚、严、蔡、光、鲁、雍、断、须密氏。"古时 燕地大致在今河北北部。 2、出自姬姓,为周文王得后裔。周灭商后,封文王第5子叔度于蔡,让他与管叔、霍叔一起监管殷得遗民,称为"三监"。武王死后,周成王年纪太小,周公旦(武王的弟弟,又称周公)因此临朝摄政。管叔、蔡叔、霍叔等都很嫉妒周公摄政,便联合武庚反叛,周公讨伐 武庚,事后处死管叔,并将蔡叔放逐。后成王改封蔡叔度的儿子胡于蔡,称蔡仲。春秋时,因受楚的逼迫,多次迁移。蔡平侯时迁新蔡(今属河南),称上蔡;昭侯迁州来(今安徽凤),称为下蔡。蔡国传23代,历24君,立国600多年,公元前447年被楚国攻灭,子孙散居楚(今属湖北)、秦(今属陕西)、晋(今属山西)、齐(今属山东)等各国,以国为姓氏,称蔡氏。
文章TAG:郭庄楚墓河南上蔡蔡有郭庄楚墓

最近更新

  • apples怎么读,apples这个单词中s怎么发音

    apples这个单词中s怎么发音2,苹果英文怎么读3,苹果的英语怎么读4,苹果英语单词怎么读1,apples这个单词中s怎么发音apples这个单词中s发【z】你的采纳我的动力很高 ......

    舟山市 日期:2023-05-06

  • 江字成语,成语江才

    成语江才江郎才尽江郎才尽.请采纳.2,成语大全四字成语江什么如什么江山如画江山如画江(河)湖(海)3,什么江成语有哪些倒海翻江形容力量或声势非常浩大。搅海翻江搅:搅拌;翻:翻腾。江 ......

    舟山市 日期:2023-05-06

  • 瘦人长胖小妙方,瘦人变胖小偏方

    瘦人变胖小偏方同仁堂有种药叫肥儿丸多吃多睡少操心····心宽自然体胖···{0}2,瘦人增肥偏方一、增加食物热量的摄取假设一个人每天能够在原有的基础上多摄取800大卡的热量,就完全 ......

    舟山市 日期:2023-05-06

  • 筹,支持国家元首任免费领取中央银行存款准备金

    养拼音:chóují,意为养、集、聚,1,5.相关词汇:运营、统筹、融资、准备、编制、筹集、策划、借款、策划、编制,更好:筹码,一种古老的计数工具,大多由竹子制成,2.出自鲁迅《范 ......

    舟山市 日期:2023-05-05

  • 银耳莲子汤做法,银耳莲子汤怎么煮

    银耳莲子汤怎么煮2,银耳莲子汤怎么做六种做法学回家1,银耳莲子汤怎么煮主料银耳莲子红枣冰糖步骤1.将银耳用冷水泡15分钟这样,待发后,去粗蒂,切小块备用。2.锅中清水,要多放些水, ......

    舟山市 日期:2023-05-05

  • 从容不迫的近义词,从容不迫:不慌不忙,淡定自持

    解释:指在紧急情况下,若无其事,从容不迫,例句:面对挫折,我们应该从容不迫正视,从容不迫的拼音是cóngróngbúpò,大家从容不迫走进会场,认真听取专家的讲解,解读:从容:不慌 ......

    舟山市 日期:2023-05-05

  • 百合干的功效,干百合有什么样的功效

    本文目录一览1,干百合有什么样的功效2,干百合的功效与作用3,吃百合干有什么好处4,干百合的作用5,吃百合干对身体有哪些好处1,干百合有什么样的功效您好,对于百合干的话,主要功效是 ......

    舟山市 日期:2023-05-05

  •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作文,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作文怎么写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作文怎么写一转眼间,我已经上初中啦!面对着新的初中生活,新的老师,新的环境,一切都让我感到那么的亲切和美好。当然,最使我感到亲切的还是我的新同学,为什么?因为 ......

    舟山市 日期:2023-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