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教材循环使用并没有上升为强制性的规定,往往不容易被家长重视。只要在宣传方面加大力度,就可以不断更新家长们的观念,只要孩子愿意使用循环教材,家长们自然也就不反对了,对于广大中小学生来在使用循环教材方面本身并没有多大问题,只要学校有统一规定,学生们一般都会从最初的不适应,到慢慢习惯于大家都愿意这样做。
1、武汉多区中小学循环使用教材,你觉得这种做法怎么样,可以全面推广吗?
个人是不太赞同的。首先书是读的,不是好看的,本人读书时就喜欢在教科书上做笔记,不太喜欢单独弄个笔记本来记,因为记在课本上,能和书本内容有机地结合,复习时就能很容易搞明白讲的是什么。有的同学确实很爱护课本,一学期下来,课本上别说没有写上一个字,连折痕都不会有,我一直很好奇这些人平常到底是怎么样读书的,后来仔细观察过他们,上课时他们基本不碰书,埋头一边听老师讲,一边忠实地记录于笔记本上,复习时也不怎么看书,专门钻研笔记去了。
就我个人经验来说,书本越干净的人,学习成绩也就越差,其次,以循环使用书本去培育学生的节约精神,我看是有点本末倒置。学生的第一使命是学习知识,而课本作为知识的载体需要学生亲密的接触才能发挥作用,书本用的越多,才能说明其任务完成的越好,节约是一种生活态度,用书本是否干净去评判确实流于形式主义。最后,再苦不能苦教育,课本能花多少钱?,
2、全国中小学教材循环使用,每年可节约200亿,是否能实现?
全国中小学教材循环使用,这种设想其实早在几年前就已经提出过,也有部分地区在实践尝试,但是最终效果却并不如人意,之所以造成这种现状,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造成:一是在家长们的观念里,用新不用旧,也花不了多少钱,这种观念短期不容易改变。对单个家庭而言,在义务教育阶段由于课本是免费,自然家长们的观念里大都持“用新不用旧”的想法,
对于这种观念的改变起来有点难度,即使到了高中阶段,家长也愿意为孩子买新课本而付费。这说明对于绝大数家长来说,根本没有考虑到环保和节约,而只是想让孩子用新课本或教材,二是教材循环使用并没有上升为强制性的规定,往往不容易被家长重视。对于广大中小学生来说,在使用循环教材方面本身并没有多大问题,只要学校有统一规定,学生们一般都会从最初的不适应,到慢慢习惯于大家都愿意这样做,
但是对于家长们来说,却是众口难调。只要家长介入,事情往往会变得相对要复杂一些,因此,这需要在教材循环使用方面加强宣传,改变家长们的观念,如若能上升为强制性规定,则慢慢也会让家长适应,三是加大宣传力度,唤醒家长和学生们倡导环保和节约意识。据国家新闻出版署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仅中小学课本及教学用书,全国零售数量为29.30亿册、总计259.89亿元,
根据这一数据,如果全国当年零售的中小学课本及教学用书能全部循环使用,1年可节约200多亿元。按照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官网的捐赠标准,捐赠50万元则可援建一所希望小学,只要在宣传方面加大力度,就可以不断更新家长们的观念,只要孩子愿意使用循环教材,家长们自然也就不反对了,但是这要利用好一切时机去做宣传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