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殷墟到底在哪里《史记》让故商墟在黄河和淇河之间。但这条道路早在唐朝以前就已经存在了,古代隋末起义军瓦岗寨军的遗址在河南安阳市滑县南部的瓦岗寨乡,但其最鼎盛的时候还是在唐朝,当时由于杨贵妃喜欢吃荔枝,还带动了当地荔枝文化的发展到了唐朝以后由于经济中心的南移,蜀道系统的重要性有所下降,但荔枝道依旧呈现发展趋势。
1、在唐朝荔枝栈道是哪里到哪里?现在还存在吗?
这个问题我来回答。唐朝的荔枝栈道是关中地区越过大巴山到达四川盆地的三条古道之一,它的长度才1000公里,当年杨贵妃喜欢吃栗子,唐玄宗就在四川涪陵建立了荔枝园,并且修整了从四川涪陵到长安的道路,也就是荔枝栈道,这条道路的出现能够让荔枝在三天内送到长安,给杨贵妃吃。这条荔枝道由南北两段构成,北段就是以前长安到子午镇的子午道,南段由子午镇到四川重庆涪陵的洋巴道,
但这条道路早在唐朝以前就已经存在了。当年司马懿伐蜀,就是先走子午道到西乡,然后由西乡南下走洋巴道入蜀,在《晋书》中就记载:魏太和四年,“迁大将军,加大都督、假黄钺,与曹真伐蜀。帝自西城斫山开道,水陆并进,溯沔而上”,但其最鼎盛的时候还是在唐朝,当时由于杨贵妃喜欢吃荔枝,还带动了当地荔枝文化的发展到了唐朝以后由于经济中心的南移,蜀道系统的重要性有所下降,但荔枝道依旧呈现发展趋势。
《太平寰宇记》卷一二○“涪州”条记至长安道路里程:“自万州取开州、通州、宣汉县及洋州路至长安二千三百四十里,”南宋时期的宋金之间的饶风关之战就发展发生在子午道附近,金军就曾经取道子午道和荔枝道的一部分绕攻饶风关背后。明清时期这条道路再次繁荣起来,当时主要是陕西商人用了运输货物的,成为了一条重要的商道,咸丰年间对这条道路再次进行了修整。
咸丰三年(1853年)唐祖友修治今镇巴北打更坝、羊鼻梁、陈家滩、学堂坝四十余里古道,在上世纪30年代修建的汉渝公路基本上就沿袭了荔枝道的路线。1958年修建的210国道西(安)万(源)公路,大多路段均沿着荔枝道线路建设,由于现代高速公路的修建,荔枝道已经被人们所淡忘。但关于荔枝道的遗迹依旧很多,2012年四川境内的荔枝道就被纳入了《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2、安阳市的发展前景在哪里?迎来豫东北机场后会成为三线城市吗?
河南的城市发展布局十分科学,城市发展定位很明确。比如省会郑州,地处中原腹地,地形相对较为平坦,东部和南部为平原,较适合城市扩容发展,西北为丘陵和山区,发展一定程度上受限,但不妨碍特色产业发展。北部为天然屏障黄河,但是定位于国家中心城市,未来将发展成为国际大都市,跨过黄河的心一直都在,河南省人大代表不止一次提议郑州地铁修过黄河,但由于黄河北岸非郑州的行政区划,所以,存在相关的利益方面的阻力,郑州也曾向省里提出将新乡的原阳和叫做的武陟县纳入到自己的行政区划,但遭到来自于新乡和焦作市的阻力,
所以,郑州只能向东和向南发展,来满足自己国家级中心城市的定位。但中心城市并不是一家独大,并非像北京、武汉等城市一样,对周边造成明显的虹吸,而是希望可以通过发展卫星城市来克服“大城市病”,的确郑州也实实在在给周边市县,分享了发展的红利,比如“郑汴一体化”、“平原新区”、“空中丝绸之路”等发展战略为开封、新乡、许昌等带来发展契机。
从发展格局和城市GDP来看,新乡、焦作、洛阳、许昌、开封等郑州周边城市都从郑州的发展中合理地定位了自己的角色,在国家级中心城市建设中分得了一杯羹,目前的情况是中原城市群的强势崛起,而非郑州一家独大。纵观河南全省的发展格局,以郑州为中心的中原城市群已经建立起来,产业链发展日趋完善,同时,河南的均衡发展,也寻找到了新的周边支点,安阳、三门峡、商丘、南阳、信阳,从河南省的边际发挥自己各自的优势,也正逐步地补齐短板,特色产业不断上马,因此,缩小地区差异,正逐步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