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军训,没有空调的日子,最难的就是大学宿舍了。中国的普通老百姓装空调那是1995年后的事,你如果是50岁以上的人你就真是忘夲了,住着老旧寝室的我们是怎样苦熬了几个夏天的呢,学校位于武汉的闹市区,面积不是特别的大,于繁华中却也不失它的林静,(上周毕业20周年聚会再次来到篮球场)说实话,那时候没空调,但是在我们的记忆中,并没有过不去的坎,也没有留下多么难受的记忆。
1、武汉没有空调的大学宿舍是怎么熬过夏天的?
07年到武汉上大学,在略显简陋的宿舍里渡过了几年大学时光。虽然当时住宿条件艰苦,现在回想起来却都是关于青春的美好记忆,学校位于武汉的闹市区,面积不是特别的大,于繁华中却也不失它的林静。学生宿舍见缝插针分布在校园的各个角落,宿舍有两类:一类是很有年代感的老宿舍楼,每层楼共用一个厕所和洗澡间;一类是刚建好不久的新宿舍楼,有独立的卫生间,
由于硬件条件不同,两类宿舍住宿费差异还挺大:老宿舍一年住宿费只要400元,而新宿舍一年的住宿费为800元。或许是学校为了发扬照顾女生的传统美德,新宿舍全部分配给了女生,而男同胞只能入住略显破旧的老宿舍楼,不过即使住宿费存在较大差别,新宿舍也和老宿舍一样,都没有安装空调。这并不是学校为了省钱,而是在十多年前武汉的高校宿舍几乎都没有安装空调,
武汉被称为“火炉”自有他的原因。夏日火辣的太阳蒸腾着广阔的水域面积,整座城市仿佛被放置在一个大蒸笼中不断蒸煮,自六月份起到九月底,日最低温在30℃以上的天气并不少见,36℃以上的高温天气更是常规操作。如果以现在的生活标准来看,夏天没有空调,在武汉将完全没办法生活下去,住着老旧寝室的我们是怎样苦熬了几个夏天的呢?总结起来就一句话:哪里凉快哪呆着!夏天解暑首推洗冷水澡。
晚上辗转反侧时就爬起来洗澡,一桶桶凉水往身上淋,可以享受片刻的清凉,我们隔壁寝室有个哥们更绝,直接买了个小型塑料游泳池放在宿舍,几个好基友坐在水中看电视(是真的电视机,不是用手机看剧),那场景太美。除了多洗冷水澡,另一个办法就是到室外睡觉,由于考虑到安全问题,楼顶学校是不让上去的,所以走道就成了乘凉睡觉的好地方。
走道是公共的,由于人多,走道资源并不充足,需要晚上早早的去占地盘,不过睡阳台的体验也谈不上有多好。首先是阳台上不能使用电风扇,所以上半夜往往还是很热,只有下半夜才能体会到一些清凉,其次是楼层不高,晚上有蚊子,常常咬的人一身包。最重要的是,我们辅导员是一位女老师,晚上经常过来查寝,在不确定她几点来的情况下,我们着装也不敢太放肆,一个个都穿的严严实实,
洗澡和睡阳台之外,日常就只能靠电风扇解暑。不过当年宿舍的电网确实太LOW,有时宿舍6台电扇一起开启,居然还会停电,只能硬着头皮去跟宿管阿姨反复解释,所以,不要有可以自己装空调之类的想法,第一是我们太穷,第二是即使有钱宿舍电路也带不起。当然夏天时,最受学生欢迎的地方并不只有小树林,还有图书馆,是因为同学们都爱学习吗?NO,因为图书馆有空调。
2、以前没有空调的时候,广东人是怎样度过夏天的呢?
提出这一问答的朋友你真是站着说话不腰痛,请问你家是什么时候装空调的?我可以跟你说:中国的普通老百姓装空调那是1995年后的事,你如果是50岁以上的人你就真是忘夲了!我在这里可以用几件事来证明,其一:1992年7月我在湖北黄石当技术顾问时,有一天去武汉劳动局办事,发现很多办公室地面都灌了约1吋的水,里面的工作人员全部都穿拖鞋上班,我当时感到为难了,因为我穿皮鞋,旁边的付局长拿来一双拖鞋让我穿上,并叫相关的人帮我把事情办好,
我问付局长:你们武汉市劳动局怎么连空调都不装?她说:武汉尽管和广州同是省会城市,而且武汉比广州还热!但在装空调方面真是没得比。她说:我去过你在广州的工厂,连车间办公室都有空调,其它科室就更不用说了,其二:我家在广州中山大学旁边的农村,1961年才有电,那时规定每户只能用2个15瓦的灯泡,还要用封条封住,1962年我家买了台6灯交流收音机,还要向村申请,等村的电工帮你装了电表才可以用,就算装了电表,电风扇也严禁使用!说实话那时也买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