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根据感受外邪、饮食所伤、脾胃虚弱、肾阳虚等不同病因辨证施治容易腹泻的原因,你都知道哪些呢,慢性腹泻指病程在两个月以上或间歇期在2~4周内的复发性腹泻,发病原因更为复杂,可为感染性或非感染性因素所致引起腹泻的原因是什么,有急性腹泻与慢性腹泻之分,腹痛伴有腹泻,腹泻以后腹痛会有所缓解,肚子腹泻是什么原因。
1、慢性肠道的炎症或者溃疡,引起肠道黏膜的充血、糜烂、水肿,进而引起大便次数多或者是性状的改变。2、肠易激综合征,是最常见的一种肠功能紊乱,往往是受凉或者紧张所引起。腹痛伴有腹泻,腹泻以后腹痛会有所缓解。3、内分泌失调,比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等也可以导致反复拉肚子,积极治疗原发病才能控制症状。4、寒凉的侵袭。寒凉之气会使胃肠小血管收缩痉挛,促使肠蠕动加快,会导致拉肚子
腹泻又称泄泻,是指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或伴有粘液、脓血、未消化食物等。有急性腹泻与慢性腹泻之分。起病急,病程在2个月以内者称为急性腹泻,常由急性肠道传染病、食物中毒、胃肠功能紊乱及饮食不当所致。起病缓慢,常反复发作,病程超过2个月者称为慢性腹泻,常由胃部疾病如慢性萎缩性胃炎致胃酸缺乏、慢性肠道感染、慢性肠道疾病、肝与胆及胰腺病变、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神经功能紊乱等引起。腹泻严重者可造成胃肠分泌液的大量丢失,产生水与电解质平衡的紊乱以及营养物质的缺乏所带来的各种后果。中医学认为,腹泻是由于脾胃功能障碍、脾虚湿盛、传导失常而致的一种常见疾患。可根据感受外邪、饮食所伤、脾胃虚弱、肾阳虚等不同病因辨证施治
腹泻(diarrhea)是一种常见症状,俗称“拉肚子”,是指排便次数明显超过平日习惯的频率,粪质稀薄,水分增加,每日排便量超过200g,或含未消化食物或脓血、黏液。腹泻常伴有排便急迫感、肛门不适、失禁等症状。正常人每日大约有9L液体进入胃肠道,通过肠道对水分的吸收,最终粪便中水分仅约100~200ml。若进入结肠的液体量超过结肠的吸收能力或(和)结肠的吸收容量减少,就会导致粪便中水分排出量增加,便产生腹泻。临床上按病程长短,将腹泻分急性和慢性两类。急性腹泻发病急剧,病程在2~3周之内,大多系感染引起。慢性腹泻指病程在两个月以上或间歇期在2~4周内的复发性腹泻,发病原因更为复杂,可为感染性或非感染性因素所致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