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石化首先,石化给安庆带来了什么。鸟瞰安庆石化厂区其次,安庆石化让安庆损失了什么,安庆石化厂区如果没有安庆石化,安庆就能吸引高科技人才,安庆石化投建于上个世纪70年代,自从安庆石化投资建设以后,石化厂一直都是安庆市的支柱产业,从计划经济时代到市场经济改革初期,石化厂为安庆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石化职工的待遇与福利,子女的教育都是非常好的。
1、安庆是因为石化放弃了中科大吗?
中科大南迁安徽,从安庆又搬迁到合肥,时任国务院科教组负责人刘西尧与安徽革委会主任李德生起到了关键作用,与安庆发展石化工业并无必要联系。中科大南迁命途多舛,落脚安庆在河南、湖北和江西都明确表示不能接收中科大后,学校到安徽安庆选点,安庆方面表示欢迎,当时中科院领导刘西尧下达了疏散到安徽省安庆市的指示,并说:“其它学校都下去了,科大没动,开头早,走的晚⋯⋯”“安徽欢迎去,条件不错⋯⋯领导上支持你们,国务院业务组的都表了态,同意去。
”安庆安置条件艰苦,下迁局面混乱1969年12月初,先遣人员90人赶赴安庆,12月17-30日接连而来的两批900人也随后到达该市,被安置在安庆市委党校的一栋仅能容纳300人的三层小楼里。那里条件艰苦,根本无法支撑近千人的基本生活,该小楼位于郊外的一个小山上,没有公路与外面相连,交通很不便利,总共只有七、八十个房间与一个小食堂,而且自来水不通,生活用水要越过一条沟到对面的山上去挑。
房子门窗在“文革”的武斗中被全部拆除,有的用砖石堵死,一场大雪使天气骤冷,连睡地铺的垫草也难以购买。条件如此困难,致使局面非常混乱,此时在安庆的总人数已达900多人。后又接北京通知,第三批人员即将由北京启程到皖,这时,已到安庆的四位校革委会常委认为,由于安庆的条件困难,应急速回北京汇报。而宣传队主张第三批人员可以下来,利用食堂住宿,还可再找安庆市借房,
在意见没有统一的情况下,四位常委决定回北京汇报安庆的实际情况,稳妥做好人员下迁工作。在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下,向安庆的搬迁很快停止,时任安徽革委会主任李德生拍板搬迁到合肥1970年1月,中科院方面领导口在中科大在皖负责人不在场的情况下会见了李德生,协商科大搬迁合肥的若干事宜。对于科大迁皖,李德生指示:“安徽来了一、二十个单位,但都是找个基点,领导关系还在原上级机关;我们原来以为科大也是如此,现在情况更具体了,关系下放了;经过研究,安徽有困难,可考虑在合师院⋯⋯”由此,科大正式迁至合肥,在原合肥师范学院校址办学,
原北京玉泉路科大校址很快被铁道兵与海军部队占用,教室、实验室等也被改成了招待所、宿合。中科大艰难困苦中的凤凰涅槃中科大自1969年12月开始迁入安徽,至1970年10月基本完成搬迁,学校迁入合肥时,仪器设备损失2/3,教师流失二分之一以上。教学、生活用房严重不足,校舍面积不到6万平方米,到1972年,全校讲师以上职称的教师尚不足百人。
2、安庆除了安庆石化,还靠什么产业收入?
安庆除了安庆石化,还依靠机械加工和精细化工这两个产业增加收入,在国家级市开发区,主要集中一批机械加工企业,它们基本上具备一定的经济规模和一定的技术含量,效益也还不错。高新技术开发区是在原化工园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主要依托安庆石化,延伸产业链,实行循环经济,高新区目前落户企业逐年增多,也形成一定规模,市政府为了做大做强园区,采取一系列优惠政策,千方百计为客商的提供条件,搞好服务。
3、安庆不会再现辉煌了吗?
曾经的曾经,看安庆这几十年,城市的崛起无外乎是工业经济,人文历史。安庆石化存在已久,那是移不走关不掉的企业,那就应该将化工企业全放在西边,为什么东边又有化工企业,大烟囱,引进来的都是落后的别人不要的化工企业,注定了这座城市不宜居,癌症发病率高让石化一直诟病,这是安庆人的口头禅,整体规划不清,导致整个城市就是化工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