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最近查阅到了一部安庆怀宁蒋姓族谱,该谱以必举公为始迁祖。因当时各方面条件简陋,况且文化有限,所修族谱甚简,再则年久失修、族谱残缺,曾误传是“三槐堂王氏”,而2015年重修族谱时经专业小组人员去鄂湘赣实地走访查谱考证,核实属“庐陵太原王氏-赣湘王氏”。
1、安庆蒋姓族谱是什么?
蒋姓系出姬姓,周成王封其侄姬旦第三子伯龄于蒋地(在今河南光山或固始),建立蒋国,其国人以国名为姓,即蒋氏。西汉时有伯龄裔孙蒋诩,以廉洁著称,东汉初年,蒋诩曾孙蒋横,佐光武帝刘秀讨赤眉有功,官至大将军,其九子俱封侯,也即后世所谓“九侯”。笔者最近查阅到了一部安庆怀宁蒋姓族谱,该谱以必举公为始迁祖,且该谱是潜山、英山、怀宁三县的联宗谱,在第十九世以前,三县蒋姓各自为派,英山省一公支派字派为“必仕水尚希汝时和大方正”,英山省八公支派字派为“在厚德必芫仕文学大方正”,潜山县文通公支派字派为“伯项永远兆吉庆时和大方正”,潜山县文通公另一支派字派为“胜子友永汝纹光盛世嘉高明”,潜山县文纪公支派字派为“傳伯敬永远兆吉庆时和大方正”,怀宁文信公支派字派为“兴朝大琳聪文山应延芝绍派植”。
乾隆年间三县合派,规定潜山县自“明”字派以下、英山县自“正”字派以下、怀宁县自“植”字派以下均使用新派,新的字派为“如宗序赐章、同本燕(原为厚)贻昌、作善承家久、安居秉(原为学)道常”,道光年间,又新增二十字,即“存(原为德)心宜克广、忠义自成芳、复性由循礼、修身务立纲”,且谱中记载了该支蒋姓的出处,据载:江南之蒋皆源于宜兴之函(ou三声)亭,所谓九侯者是也。
迨唐末有华公者,乃集贤学士义公之孙、偕公之子,为歙县别架,遂以宦籍居其地,传至本朝,人丁极盛,有冈村、桃源、蒋村、包村、洽舍、祁门诸派,不下万人,其家谱系宋元旧物,因怀谱有出徽州黄山,从江西迁潜、迁英、迁皖一语,特为访求,其中果有必举公者,字礼二,号显之,亦号发显,迁居江西瓦屑壩,旧牒因为联缀,今将徽谱自华公其直下世系列后亦即该支蒋姓为东汉九侯之一函(ou三声)亭侯后裔,始迁祖必举公,由徽州黄山迁居江西瓦屑壩,其后裔分居潜山、英山、怀宁三县。
值得注意的是,必举公仅一子万浩,转迁潜山,万浩有三子:元一、元二、元三,长子元一公生二子:省一、省八,其中省一公入赘萧姓,其子孙生承萧姓,殁归蒋姓,也即有些地区所谓的阴阳姓。次子元二有四子:良一、良二、良三、良四,其中良一生子文通、文政,良二生子文纪、文信,文信迁怀宁县。三子元三,迁居河南省光山县,。
2、哪里可以买到家谱?
统一回复下,是我表达意思不明确,但家谱确定是可以买的,不过要满足一些条件:首先,一般是新修谱,至少是新世纪新修谱,才多广泛采取这种方式;其次,可能是在特定地区会有,至少在调研的湖北一些地区存在过,在调研过程中,有多个家族修谱人表示,售谱是其资金来源的重要一部分,一些大家族可能会出版族谱上千册,如调研的一个家族,初步确定每本族谱80元,而预计售谱收入在七万到八万之间,也即至少会卖八百多到一千套,这个数量已经很高了。
再次,也是我没有提及的,这种售谱当然也并不是无限制的,不可能会保证族人人手一本,但具体数量,不同的宗族有不同的要求,最后,说买自家家谱确实太功利了,也太直白了,我们可以换个说法,赞助修谱,这样就更能接受。乍一看,这个问题有点迷糊,题主没有明确说为什么要买家谱,但个人觉得可能有两层意思:其一,想买自己家的家谱,
修家谱需要花不少钱,而现在又不像明清时期宗族,有族产等支撑,所以现在修家谱的主要资金来源有族人捐献、按户缴纳等,另外就是族人购买家谱所得收入。这里需要说明一下,在古代,家谱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有的,家谱印刷固定的数量,按照支系或者村庄数量分配,所以可能一个村庄甚至一个支系只有一本家谱,不过在现代,很多家族在修完家谱之后,族人是可以购买的,不同家谱价格也有不同,有的家族将家谱定价,每本固定多少钱,而有的采取浮动价格,定个底价,没有上限,出多少看个人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