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的“荆州”与今天的湖北省荆州市可不是一回事哟,前者不但包含的地域要大得多,而且是一种类似于今天中国的“省”这样的行政划分制度。由于南郡是荆州的治所,所以称南郡为荆州也是可以的,曹丕代汉后,在洛阳的东汉宫殿上建“洛阳宫”,并定都洛阳,这时候才大规模重建洛阳。
1、三国时荆州是现在的哪里?
三国时期的“荆州”与今天的湖北省荆州市可不是一回事哟,前者不但包含的地域要大得多,而且是一种类似于今天中国的“省”这样的行政划分制度。荆州是东汉设立的13州之一,最初由荆州刺史部管辖,同时也是汉代13个州之中面积最大的州,有“天下第一大州”、“天下咽喉”等溢美之称,(荆州7郡)东汉末年,荆州牧刘表割据一方,控甲数十万,保境安民。
当时的荆州只划为7郡,分别是南阳郡、南郡、江夏郡、武陵郡、桂阳郡、长沙郡、零陵郡,笔者需要特别说明一下,刘表后来曾单独设立了章陵郡。而曹操又把南阳郡的南面独立出来划为襄阳郡,此时,荆州才增加为九郡。即小说《三国演义》里提到了“荆襄九郡”,但是笼统地性称为荆襄9郡是错误的,罗贯中写《三国演义》的时候就犯了这个小常识错误。
三国时期的荆襄九郡跨度范围非常广,其位置包括了今天中国的湖北省、湖南省、河南省南部、贵州省东部、广东省北部、广西省东北部在内的广大地区,荆州最初的治所在南阳郡,也就是今天的河南省南阳市。东汉末年的军阀张绣割据南阳郡,依附于刘表的势力,同时,刘表又借助南阳的张绣抵御北方的曹操。张绣失败后,曹操吞并了南阳郡,
刘表就把荆州的治所迁到了南郡(江陵),也就是今天的湖北省荆州市。孙权在赤壁之战后攻下了荆州7郡之一的南郡,并把它借给刘备驻守,这就是小说《三国演义》里提到的“借荆州”事件,由于南郡是荆州的治所,所以称南郡为荆州也是可以的。就如同用重庆来称呼渝中区一个道理,但是不明真相,往往会认为是孙权把整个荆州借给刘备了。
(荆州7郡)214年,孙权与刘备平分了荆州地界,除了曹操占有的南阳以外,湘水以西的三郡归刘备,湘水以东的三郡归孙权。“湘水划界”后不久,刘备开始进军汉中,孙权也围攻合肥,双方暂时又放下了恩怨,然而好景不长,219年刘备攻取汉中,关羽也在荆州发动北伐。趁着关羽主力在襄樊前线作战的机会,东吴的吕蒙、陆逊攻下了关羽镇守的湘水以西的3郡,
2、董卓焚毁洛阳之后是谁控制了洛阳?洛阳又是何时重建的?
董卓焚毁洛阳之后西迁长安,洛阳就处于董卓和关东联军之间的真空地带。董卓焚毁洛阳后挟持汉献帝及百万人口到长安,董卓并不单单只是把洛阳城的人挟持跑了,而是洛阳周边方圆一二百里的人全都挟持到关中了,造成洛阳及周边地区成了一片荒无人烟,自此从周公兴建洛阳城起,到东汉未年经历了一千二百多年的洛阳城,成为一片废墟。
这时候关东各诸侯都忙着抢地盘,没人顾及洛阳,而且洛阳作为都城的名头还在,谁来占领就会成为大家的靶子,因此孙坚在打捞到玉玺后,便迅速离去,袁绍、曹操等其他诸侯也都回到各自的地盘,洛阳真正成了无人管的地方。董卓被吕布杀死后,关中陷入大乱,李傕和郭汜率领西凉军攻入长安,杀死王允,吕布逃跑,后来李傕又和郭汜发生内讧,一个劫持天子,一个劫持公卿。
后来汉献帝被放出来,在大臣董承、杨奉、韩暹等护送下回到了洛阳,但洛阳一片废墟,没吃没喝,一路上靠驻扎在河内沁阳的张杨接济粮食。后来张杨退回了河内,杨奉也回到商丘,洛阳只剩下韩暹,曹操到洛阳后,韩暹逃跑,曹操将汉献帝挟持到许昌,洛阳成了曹操的地盘。由于曹操四处征战,并和袁绍对峙,根本无遐顾及重建洛阳,其间曹操虽然也派董承、夏侯惇管理过,但恢复甚慢。
曹操在与刘备争夺汉中失败后,回到了洛阳,而这个时候关羽又攻打襄阳,曹操便住在洛阳,并修建了“建始殿”,后来曹操病死在洛阳,曹丕代汉后,在洛阳的东汉宫殿上建“洛阳宫”,并定都洛阳,这时候才大规模重建洛阳。曹丕虽然修了洛阳宫,但与东汉的宫殿相比仍然十分简陋,魏明帝曹叡即位初期,由于诸葛亮开始北伐中原,曹叡无遐顾及大兴土木,直到诸葛亮死后,曹叡才开始大修洛阳宫,新建了昭阳殿和太极殿,并修筑总章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