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历史资料记载,河南是客家人最早的居住地之一,从中原地区走出去的客家人遍布世界各地,而且客家人讲究根,所以才会来到河南来寻根。客家人大多是在金灭宋时南迁的汉人,那时的京城在河南开封一带,汉人有寻根祭祖的特性,所以客家人到河南寻根,说客家人总是到河南来寻根的缘故。
1、客家人与河南有什么渊源?
在罗香林杜撰了客家中原南迁说之前,客家与河南没有关系,因为客家是畲族的一支,并称畲客。现在的客家与河南的关系是,虚构的亲戚关系,历史记载,从来没有河南人迁广东,只有河南人迁江苏、浙江的记载,但南京人,杭州人都不叫客家人。客家人杜撰西晋河南人迁广东成客家,但唐之前广东没有一个入史人物,人家迁到江浙都是人才,难道迁到广东的都是笨蛋?这不成立,说明河南人晋,宋迁广东是虚构的,
2、都说客家人来自中原,为何现在中原地区没多少人说客家话了?
客家人是父系中原、母系山畲。但他们很忌讳别人说破这一点,就编造出都是源于河洛、都是祖籍固始、都是名门之后的故事,并且用建祠堂修族谱等形式刻意加以强化,如果谁不信,可以去查查客家人的族谱传说,基本错不了!其实,这几个“都是”暴露出不可能是真实的,那么庞大的客家人族群怎么可能来源那么狭小呢?话说回来,混血汉人没什么丢人的,所有汉人都是这种情况,根本没有纯种汉人!。
3、客家人的祖上是河南人吗?
据历史资料记载,河南是客家人最早的居住地之一,从中原地区走出去的客家人遍布世界各地,而且客家人讲究根,所以才会来到河南来寻根,但是为啥河南人要到山西大槐树寻根呢?不是说河南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之一,而且河南是很多人的故乡吗?关于此问题,我的浅见是:客家人其实是中华先民从古至今,从中原地区迁徒至世界各地的人。
之所以自称客家人,原因也在于此,古代中原地区基本就是如今河南省及周边地区。这个迁徒时间非常漫长,据史载,从春秋战国时期就开始了,并且跟战乱紧密联系在一起,中原战火连天,人们为了生存不得不南下。比如:晋代衣冠南渡、宋朝南渡等,反正跟战乱有很大关系,还有其它一些例证:例如台湾的客家人自称“河洛人”、“河洛郎”,而且闽南话也叫“河洛话”;客家人的姓氏、民风民俗、节日庆典基本上都来源于中原、河洛地带;在广东的汉族三大民系中(客家、福佬、广府)也都有详细的史实记载,说明他们的祖先来自中原。
所以说客家人总是到河南来寻根的缘故,其实这个真的是人云亦云造成的一个说法,至使后人相信自己先祖就是山西大槐树下移的民,起的源。说句撕心裂肉的话,实际上,很多人压根就没有老族谱,现在所谓的山西大槐树移民的家谱几乎全都是清朝乾隆以后修编的,即使有也在数百年的战乱饥荒中丢失殆尽了,也无从谈起祖宗是来自何方之谈了。
宋之前,平民是不修族谱的,族谱只能是官方修订,到了金元时期,少数民族入驻中原,更不要说平民了,连官也很难去修订族谱了。直到清朝,在民间突然兴起建族谱之风,因为很多人都不知道祖源在哪?而从古时山西移民又多,也就人云亦云称也是山西洪洞县大槐树下移的民,这种说法合情合理,也是慢慢形成了河南人大部分都是从山西大槐树下说法。
客家人大多是在金灭宋时南迁的汉人,那时的京城在河南开封一带,汉人有寻根祭祖的特性,所以客家人到河南寻根,元末之际天下动乱,中原惨遭战祸,十室九空,而山西没有被战火波及,人口众多,明朝洪武年间,朱元璋下令将山西的几十万人口陆续迁移至中原。其中重要的集散地在洪洞广济寺,出发时在一棵大槐树集合,然后被迁移至中原各处,
“问我祖先在何方,山西洪洞大槐树。问我故里叫什么,大槐树上老鹳窝”,所以现在河北河南山东等一大部分人的根在山西,所以说,中华民族是一个融合在一起几千年的民族,除过这些还有因婚嫁、经商、逃荒等诸多方式移民至各个地域的中国人相当多,大家以后切莫有地域摸黑和攻击,就事论事,分清道理,说不定自己就是来自于某个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