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儒家教育在乱世是行不通的。儒家的教育观主要围绕着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个核心,论述如何加强统治阶级思想道德教育及人生价值观教育问题,曹操的确是优秀,但不单纯是因为儒家教育的结果,儒家教育思想都以自己的哲学思想为基础,蕴含着丰富的哲学内涵。
1、儒家的教育观点有哪些?
儒家教育思想都以自己的哲学思想为基础,蕴含着丰富的哲学内涵。儒家的教育观主要围绕着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个核心,论述如何加强统治阶级思想道德教育及人生价值观教育问题,孔子的教育观,思想的核心是仁。所谓仁,就是仁者爱人,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儒家的教育观是一个理论和实践不断结合和深化的过程。
2、同样是儒家教育,为何曹操会如此优秀?
同样是一个老师,为什么有人是学霸,有人是学渣?同样是出海打鱼,为什么有人打得多,有人打得少?明明同一个父母,为什么老大是英雄,老二是罪犯?所以说,这个问题根本就是一个伪命题,曹操的确是优秀,但不单纯是因为儒家教育的结果。一个人优不优秀固然离不开接受的教育,但更重要的是各人的悟性和努力,都知道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上一分的灵感。
但是这一分的灵感却胜过那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很不公平是不是?没办法,这就是现实规律。比如说画画,努力可能使你变成一个很不错的画家,但如果没有天赋,终生也不可能成为一代大师。曹操的优秀就是良好的家教和绝顶的天赋,再加上一点运气成就的,所谓时势造英雄嘛!曹操生活的年代是在东汉末年,是一个天下大乱,群雄并起的乱世。
而众所周知,儒家教育在乱世是行不通的,孔子就曾说过:“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现,无道则隐,”这是孔子教给弟子们的明哲保身之道。孔子让弟子爱惜自己的生命,不主张在乱世枉送性命,要留着有用之身在和平年代大展身手,以便实现“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治世理想。曹操出身官宦家庭,自小接受了良好的儒学教育,
儒家的“诗、书、礼、乐、易、春秋”定是掌握的滚瓜乱熟,思想也深受儒家影响,这是毋庸置疑的。比如曹操那首著名的诗《短歌行》里就有: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这些句子无论是不是曹操的真心流露,至少表面看来他是认同儒家尊重君主,敬重周公的思想的,当然,在那个群雄逐鹿的年代,要说曹操不会萌生成就千秋霸业的雄心壮志也是不客观的。
毕竟当时的地方军阀个个都虎视眈眈,想要自立为王,甚至取汉而代之,那么为什么就单单指责曹操呢?曹操之所以优秀,更多的是源于自身。比如曹操卓越的军事才能,除了著名的赤壁之战以外,凡是曹操亲自带兵的战斗,鲜少有失利的。其中还有著名的以少胜多击败袁绍的官渡之战,比如曹操卓越的政治才能。他深知“枪打出头鸟”的道理,尽管实力超群,但绝不第一个跳出来称王,
反而“挟天子以令诸侯”,占据道德高地。即使到曹操去世,他依然戴着一顶魏王的帽子而没有真正篡权,再比如曹操宽广的胸襟和大局观。他善于发现人才,重用人才,所以手底下聚集了大量的军事、政治、文化等各种人才。即使是刘备的结义兄弟关羽,也因敬重他的才能而极尽笼络之能事,最后依然放其离去,儒家的核心思想是忠君思想,试图以“仁义礼智信”在治世帮助天子统一百姓思想,维护统治秩序。
3、儒家思想适合现代教育吗?
这个问题好奇怪啊!不知道这是要什么答案?都说中国有五千年历史,去掉两千年还剩三千年,在去掉认为不好的我们的还有什么了?古人文明没了现代的有多少了,道底什么是好的,我们在要什么呢?这一点我们真的清楚吗?解放思想并不是把好的都丢了吧!孝敬父母,这是什么?这也不要了,“苟不教,性乃迁”这也不要了。“养不教父之过”这也不要了看了评论,真的弄不清楚我们现在想要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