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我在武汉生活了68年的老武汉人,我谈点对武汉话的了解。正宗的老武汉人主要还是在六渡桥,汉正街、南京路那一片,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前真正的武汉人是汉口为中心,武昌板块大部分人的祖籍是江夏,同样也是因为江夏离武昌近,还有部分来自湖北省内下面地级市和区县的人较多,原因是武昌大学多,很多学生来自其它省份和下面区县地市,为什么说武昌人很多都是说普通话的人多就是因为外地人最多,所以说武昌人到底哪里人祖籍这个不好定义,只能说江夏人可能会多一点,其余大部分都是外地人,正宗的老武昌人主要聚集在司门口和徐东片区。
1、有些人期待鄂州并入武汉,对此武汉人是怎么想的?
鄂州体量很小,无论人口还是面积,以及生产总值。,但有一点,鄂州主城离黄石城区更近,隔江更是黄冈老区城区。而鄂州西边的葛店及庙岭镇离武汉光谷开发区又比较近,南边的梁子湖又跟武汉江夏南部生态区山水相连。,理想的方案是将葛店,华容,庙岭三个乡镇并入武汉光谷区。将梁子湖,东沟几个乡镇与武汉江夏南部几个邻近梁子湖的湖泗,保福,舒安合并为武汉市梁子湖生产保护区,
将鄂城区及东边的花湖,杨叶,燕矶几个乡镇划入黄石为黄石市鄂城区,做大黄石为鄂东副中心。将鄂城东南边的碧石,汀祖两镇并入黄石铁山区,铁山区实在太袖珍了,再者,以上二镇均讲大冶话,其与黄石铁山,山相连,音相通,俗相近。,此类方案,对于做大做强武汉,鄂州及黄石都是利好!同时更有利于辐射黄冈革命老区!更有利于保护梁子湖自然生态环境!可见,一举多得!!。
2、武汉人的祖籍大多在哪里?
这个话题还是很有一谈的,我就以充分的数据和真实感受来回答,武汉主要由三大板块组成:汉口、武昌、汉阳,首先从汉口板块来说,大部分人的祖籍是黄陂人,汉口到处都是黄陂人,做小买卖的,做建筑的几乎都是黄陂人,很多黄陂人在汉口买房,特别是常码头、汉口火车站一片,复兴村、范湖、常青一片,二七一带最多黄陂人。正宗的老武汉人主要还是在六渡桥,汉正街、南京路那一片,
东西湖区河南人最多,以前大部分迁移过来的河南人比较多,因为河南缺水不便于农耕,东西湖水资源丰富当年又是比较偏僻的地方,所以东西湖大部分人的祖籍都是河南人。武昌板块大部分人的祖籍是江夏,同样也是因为江夏离武昌近,还有部分来自湖北省内下面地级市和区县的人较多,原因是武昌大学多,很多学生来自其它省份和下面区县地市,为什么说武昌人很多都是说普通话的人多就是因为外地人最多,所以说武昌人到底哪里人祖籍这个不好定义,只能说江夏人可能会多一点,其余大部分都是外地人,正宗的老武昌人主要聚集在司门口和徐东片区,
汉阳板块,汉阳就不必多说了大部分人的祖籍来自蔡甸,也有一大部分人是汉阳本地人,因为外来人口一般很少往汉阳去发展,汉阳又是重工业基地,还多工人都是继承父母的工作,所以汉阳那边很多人都是走后门关系进国企,外来人口很难进,到现在汉阳经济增长慢就是吸引不了外来人口造成的。我的这些回答希望对网友有帮助,还有需要补充的也可以进行留言,
3、武汉人究竟说的是什么话?
作为我在武汉生活了68年的老武汉人,我谈点对武汉话的了解。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前真正的武汉人是汉口为中心,而汉口是指黄埔路到汉正街一带。这一带是解放前武汉的商业文化中心,包括江汉路到汉口长春街的各国租界,武汉的百年民校如市一男中,即今天的二中。市一女中,即今天的市16中,我在1954年起生活在大智门活车站附近的天声街。
先后在一元路小学,市16中,市二中读书,我只知道那时武汉人是以黄埔路以上称为汉人口,黄埔路以下为乡下。因此正宗的汉口话是黄埔路以上的,而黄埔以下因靠近黄陂,很多黄陂人融入其中,因而话中融入黄陂话,被中心城区即黄埔路以上的人称为乡里话,而武昌话又与汉口话不同。我们老武汉人一听就分得出来,而汉阳话因汉阳蔡甸人多,话音带有浓重的菜甸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