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宜昌成为省会时,宜昌发展的起点前景就已经有本质性的突破。那下面就来具体谈一下三个城市的区域定位和未来前景,宜昌素有“世界水电之都”的美誉,因其境内著名的三峡大坝和葛洲坝水电而闻名,并且宜昌已经正式成为湖北自由贸易区片区之一,这对宜昌未来的发展和人才吸引都起到了好的一面。
1、未来宜昌的房价会怎样?
我不想说宜昌房价上涨这个事实,但这确实是当下的现状。虽然宜昌在国家调控严苛政策下,也顺应其势实施了限购调控,但相对一二线城市的调控政策显然只是样子货,没有什么太大影响,房价该涨涨,只是不会像之前那样疯涨了,宜昌经济实力在湖北省仅次于襄阳,位列湖北第三,但经济增长速度几乎是湖北省倒数第一,不过宜昌环境优美,人均GDP高,人民生活水平还是不错的。
宜昌素有“世界水电之都”的美誉,因其境内著名的三峡大坝和葛洲坝水电而闻名,并且宜昌已经正式成为湖北自由贸易区片区之一,这对宜昌未来的发展和人才吸引都起到了好的一面,当前宜昌房价均价在8500元上下,高位的超过了13500元每平方,可谓确实很高。但截止目前,宜昌的房价没有下跌的趋势,随着调控和“房住不炒”的影响,这就几个月宜昌房价不再疯涨,但也在缓慢上涨,
2、为何宜昌、襄阳能10年追平底蕴深厚的洛阳?宜昌、襄阳的未来会更有前景吗?
可以追上的,我用这些数据给大家展示一下。分别以前期和后期分析一下,以前的差距我附上一张湖北和河南四市经济发展图。从2005到2015年四市GDP增长情况,可以看出襄阳和宜昌GDP在2010面以前远不如洛阳和南阳,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就更比不上了,2004年,洛阳GDP已达904.6亿元,位居中部非省会城市首位,彼时的襄阳、宜昌GDP分别为557.88亿元、540.13亿元。
2008年,襄宜两地与洛阳差距依然巨大,彼时,洛阳、宜昌、襄阳GDP分别为1919.6亿元、1026.56亿元、1002.7亿元,宜昌、襄阳仅为洛阳的53.4%和52.3%。进入“十二五”之后,襄阳、宜昌才逐渐有了跟洛阳抗衡的实力,2011年,洛阳、宜昌、襄阳GDP分别为2717.76亿元、2140.69亿元、2132.2亿元,差距明显缩小。
到2016年,宜昌、襄阳与洛阳的GDP分别是3782亿,3709亿,3694亿,差距已不到100亿元——这仅仅是一个重大项目落地就能更改排名的差距,后期十三五目标前期四市在十一五,十二五的差距明显缩小。后期十三五后,参考三地“十三五”规划纲要,洛阳提出2020年的目标为GDP达到5398.64亿元,襄阳提出2020年GDP达6000亿元,宜昌则将2020年目标定位为7000亿元,
人均GDP是衡量经济发展质量的重要指标。以2015年末的人口为基数,2016年三地人均GDP排序,分别为宜昌90142元、襄阳65808元、洛阳54018元,此外,城市高新区往往是地方经济发展的增长极。2015年,襄阳国家高新区GDP达760亿元,而洛阳高新区GDP仅为85.08亿元,在新增市场主体数量方面,2016年襄阳新登记市场主体为106335户,超出了洛阳的68211户。
不过综合实力上来算还是洛阳更强一些(高校数量,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上市公司数量等),但洛阳综合实力优势能不能一直保持下去,就不得而知了,襄阳宜昌能超越的原因我认为襄阳和宜昌之所以能迅速发展,除了自身的优势(三峡投资和二汽汽车工业)外,很大程度上是湖北一主两副战略的实施,什么是一主两副?我来简要的解释一下:湖北为了防止武汉一城独大造成湖北发展不平衡所采取的措施,湖北大力发展宜昌和襄阳。
3、武汉、宜昌、襄阳的区域定位和未来前景是怎样的?
回答这个问题,容易引起地域之间的口水战,但是我还是想谈一谈我自己的看法,湖北东西长,南北窄,而湖北省的省会武汉市比较偏东,因此武汉市在阔步发展的同时,总是受到吸血全身的诟病,很难全面带动湖北省共同发展。摊开湖北地图就会发现,武汉、襄阳、宜昌三个城市直线距离基本都在300km左右,再以这三个城市为圆心,以300㎞为半径,基本可以覆盖湖北全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