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天津 > 西青区 > 平津,平津指的是什么地方

平津,平津指的是什么地方

来源:整理 时间:2022-10-26 01:56:57 编辑:天津本地生活 手机版

1,平津指的是什么地方

北平(北京)\天津

平津指的是什么地方

2,平津是指什么地方

平津是旧时北平(今北京﹑天津)的并称。平津战役(中国大陆称作平津战役,台湾称作平津会战)是国共内战“三大战役”之一,1948年12月5日开始,1949年1月31日结束,共64天。林彪、罗荣桓、聂荣臻、刘亚楼指挥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部队共100万大军,以北平、天津为中心,以伤亡3.9万人的代价,消灭及改编中华民国国军3个兵团,13个军50个师共计52.1万人,解放了北平、天津在内的华北大片地区。战役结果在平津战役中,中共中央华北局和东北局领导两解放区人民全力支援前线,组织了154万民工、38万辆大车、2万副担架,为人民解放军筑路、修桥、运输物资、转运伤员,并调集了1.55亿千克粮食到前线,有力地保障了人民解放军作战的胜利。平津战役历时64天,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部队成功地将国民党军傅作义集团抑留于华北地区,进行战略包围和战役分割,予以各个歼灭,并以军事压力与政治争取相结合,实现了对北平守军的和平改编。共计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华北“剿匪”总司令部及3个兵团部、1个警备司令部、13个军部、51个师(包括战役中新建和重建的军、师),连同非正规军总计52.1万人。人民解放军伤亡3.9万人。平津战役的胜利,连同辽沈战役、淮海战役的胜利,是毛泽东关于战略决战思想的伟大实践,使国民党丧失了三大精锐战略集团,国民党的统治基础发生了根本动摇,为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奠定了坚固的基础。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平津战役

平津是指什么地方

3,平津是指哪里

北京(旧称北平) 天津

平津是指哪里

4,平津战役的发生经过介绍

  平津战役是国共内战“三大战役”之一,那么你了解平津战役吗?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平津战役的发生经过,希望能帮到你。  平津战役的经过   平津战役经历了三个阶段,人民解放军采取了“瓮中捉鳖”的方式使国民党部队全军覆没。下面来介绍一下平津战役的经过。   在平津战役经过的第一个阶段,人民解放军首先对傅作义领导的部队进行分割包围,并阻断了他们的撤退之路,与此同时加强了天津、塘沽、北平等地的防御。在两个星期的围而不打后,解放军已经完成了对张家口、北平、天津等地的国民党军队分割包围,封闭了主力向西和向南的逃跑道路。   平津战役的第二个阶段是对已经包围的敌人的逐一歼灭,解放军采取了先打两头、后取中间的做法,使傅作义装备精良的精锐部队全军覆没。在歼灭了张家口地区的敌人后,解放军将重心放在战略地位非常重要的天津,动用了34万的兵力,采取了先分割、后围歼的战略部署,在二十九个小时的激烈战争后歼灭了敌军13万余人,解放了天津。至此,平津战役的战争过程大致结束。   在平津战役的最后一个阶段,双方之间炮火竞争已经很少了。中国共产党为了保护 文化 古城北平不受炮火的摧残,提出了和平谈判的建议,同时也做好了强攻的准备。在多次谈判之后,傅作义接受了共产党提出的相关条件,驻守在北平的国民党军队也接受了改编,北平获得解放。   这就是平津战役的经过,其中和平解放北平对中国的 军事 和 政治 发展有很大的影响,不仅保护了这座古城,也使共产党在人民心中的地位更加牢固。   平津战役的特点   辽沈战役结束后,依照中共中央的布局,1948年11月23日,东野主力秘密地向关内开进。11月25日,华北军区驻集宁的第3兵团向东开进。   11月29日,平津战役正式打响。华北军区第3兵团率先攻击张家口城外的国民党军,傅作义 命令 第35军救援张家口,第104军及第16军接应,被人民解放军分别包围在张家口和新保安。为了不使傅作义放弃平津逃跑,中共中央安排,对新保安和张家口“围而不打”,淮海战场的山东军区控制胶济铁路,东北野战军主力对北平、天津“隔而不围”。   12月21日到24日,困在新保安和张家口的傅作义部全部被歼灭,傅作义西退的道路彻底堵死。1月14日,在林彪、罗荣桓、聂荣臻组成的总前委指挥下,刘亚楼向东野的5个纵队下达对天津的总攻令。人民解放军29个小时内就攻克了天津,歼灭固守天津的国民党军共计13万人,俘虏了天津警备司令陈长捷。北平是举世闻名的文化古城,为防止 历史 文化古迹遭受炮火破坏,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中共中央 决定 争取和平解放北平。随着淮海战场的全面胜利和天津的顺利解放,傅作义不再犹豫,决定要走和平道路,同意《关于和平解决北平问题的协议》的要求,到1月31日,驻北平的国民党军全部撤到城外。随着解放军的入城,北平解放了。   平津战役的特点之一,利用“围而不打”、“隔而不围”的战术分隔包围,各个击破。平津战役的特点之二,“北平方式”为和平解放树立了典范。   平津战役的双方指挥   战争背后的指挥官往往起到运筹帷幄的作用,对于想要了解历史真相的群众来说,平津战役双方指挥官是谁,这个话题成为很多了解历史喜欢历史的人的探讨对象。平津战役解放军的指挥官主要有三位,分别是林彪,刘亚楼,罗荣桓等,其中林彪的权利最大,因而他算得上是最高指挥官。而国民党的总指挥官是傅作义,他担任华北剿匪总司令的职位,驻守在北平地区,当时在天津驻守的名叫陈长捷。   根据以上的简要说明,对于平津战役双方指挥官是谁这个问题,最好的回答就是林彪和傅作义,双方分别是解放军和国军在这场战役中的最高指挥官。东北野战军在辽沈战役结束后没有修整直接入关,国民党尚未做好部队的调整与准备,林彪提前入关这个决定使得解放军从一开始就占据了战争的优势地位,   国民党方面的最高指挥官是傅作义,他本就不是蒋介石的嫡系,再加上他的亲生女儿信仰的是共产党,因而解放军在暗地里争取他投诚。当驻守在天津的陈长捷失守天津以后,他就不再犹豫不定而是直接向解放军投诚了。在傅作义投诚以后,北平以和平的方式得到解放,平津战役到此宣告结束。平津战役双方指挥官是谁这个问题也就呼之欲出了,优秀的指挥官确实能够影响到战争的胜利与否,但历史却告诉人们“得民心者得 天下 ”。 猜你喜欢: 1. 战役的意思 2. 纪念建军90周年征文 3. 纪念建军90周年征文1000字精选 4. 大学生百团大战的观后感1500字-百团大战观后感6篇 5. 建军90周年征文800字

5,平津指哪里

大概指北平(今北京)、天津、张家口地区。

6,平津战役的基本意义

  平津战役是我国解放战役三大战役之一,也是最具有 决定 意义的最后一个战役。下面由我给大家整理了平津战役的基本意义相关知识,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平津战役意义   平津战役是解放战争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中的最后一个战役。   东北解放以后,据守张家口、北平、天津、唐山一线的国民党华北“剿总”傅作义集团50多万人,面临东北、华北解放军的联合打击,已成惊弓之鸟。是撤是守,蒋介石、傅作义各有打算。虽然他们的主张不同,但都对自己的力量估计过高,而对我军的力量估计不足。因此傅作义集团采取了暂时固   守平津,确保海口,以观战局变化的方针。为了防止傅作义集团南撤西退,中央军委和毛泽东决定以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主力联合举行平津战役,就地歼灭傅作义集团,并采取了这样几条 措施 :东北野战军立即结束休整,取捷径以最快速度隐蔽入关,突然包围唐山、塘沽和天津之敌,斩断敌人海上退路;徐向前兵团停止攻打太原,杨成武兵团撤围归绥(现呼和浩特),以免傅作义作战失利后向西北逃跑;通过与傅作义进行谈判,将其稳住等。   在平津战役中,解放军参战总兵力100多万人,中央决定由林彪、罗荣桓、聂荣臻三人组成党的总前委,林彪为书记,统一指挥作战和接管平、津、张、唐等地的一切事宜。平津战役开始以后,我军首先对傅作义集团进行分割包围,截断其西退、南撤的通路,将这只惊弓之鸟变成了笼中之鸟。然后按照毛泽东确立的先取两头后打中间的攻击次序,逐一歼灭被围困在新保安、张家口、天津等地的敌人,解放了天津和塘沽。天津解放后,北平守敌25万人陷于绝境。为了保护北平这座 文化 古城,中央军委决定继续同傅作义谈判,争取和平接管北平。通过谈判,傅作义接受毛泽东提出的“八项和平条件”,率部接受和平改编。   1949年1月31日,平津战役胜利结束,人民解放军进驻北平城,北平宣告完全解放。一个多月后的3月15日,中共中央由西柏坡迁到北平,人民解放军总部也随之迁到北平。又过了6个多月,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定都北平,并改北平为北京。   平津战役,是解放战争战略决战三大战役中最后一个战役,此役共歼灭、改编国民党军52.1万人,人民解放军伤亡3.9万余人。这一伟大胜利,是 军事 打击和 政治 争取相结合的结果。使悠久的文化古都北平和 工商 业大城市天津回到人民手中,并从此写就新的 历史 篇章。   平津战役回顾   平津战役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1948年11月29日至1949年1月31日,由林彪、罗荣桓和聂荣臻指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第2、第3兵团及地方武装一部在北平、天津、张家口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战略性决战。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之一。平津战役历时64天,人民解放军取得了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1个伪“剿匪总司令部”、1个伪警备司令部、3个兵团部、13个军部、50个整师及非正规军4个师,共52万余人的巨大胜利,国共损失比:13.3:1。基本上解放了京津地区。使古都文物完整的保存下来。平津战役的胜利,连同辽沈和淮海战役的胜利,使国民党军的精锐部队丧失殆尽。从此,中国人民革命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局面已经基本确定。平津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部队,在北平、天津、张家口地区对国民党军队进行的第三个战略性进攻战役,也是战略决战的最后一个大战役。   在辽沈战役结束、淮海战役正在胜利发展之际,1948年12月上旬至1949年1月,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第二、第三兵团共一百万人,联合发动了平津战役。当时,华北国民党傅作义集团除有5万余人分驻归绥和大同外,有兵力50余万人,位于东起北宁路的山海关、西迄平绥路的张家口的约500多公里的狭长地带上,并以塘沽为海上通道口。在这部分军队中,属傅作义系统的有17个师(旅),属蒋介石系统的有25个师(旅)。在此之前,蒋介石已提出要傅率部南撤,加强长江防线。傅作义对蒋介石的排斥异己深怀戒心,不愿南撤。这时,傅作义所部为解放军在东北的胜利所震慑,已成“惊弓之鸟”,但估计东北野战军在辽沈战役后需要有3个月到半年的休整时间,到第二年春天才能入关作战。傅作义根据暂守平津、保持海口、扩充实力、以观时变的方针,不断收缩兵力,先后放弃承德、保定、山海关、秦皇岛等地,准备随时从海上南逃或西窜绥远。如果傅作义集团撤走,人民解放军虽可不战而得平津,但国民党长江防线得到加强或保存较多作战力量,这对今后作战是不利的。因此,稳住华北敌军,使它不迅速决策南逃或西窜,就成为能否实现就地歼敌的关键。   根据中共中央的部署,东北野战军主力在辽沈战役结束后不久,从1948年11月23日起,就提前结束休整,80万主力军从长城沿线取捷径隐蔽地挥师入关。先期入关的东北野战军程子华兵团和华北军区第二、第三兵团一道,从11月29日开始以神速动作,先用“围而不打”或“隔而不围”的 办法 ,完成对北平、天津、张家口之敌的战略包围和战役分割,截断了他们南逃西窜的通路,并调动原驻天津、塘沽的国民党军队第九十二、九十四、一○五军进到北平地区。随后按“先打两头、后取中间”的顺序发起攻击。在12月下旬连克西头的新保安、张家口。在新保安歼灭傅作义嫡系主力第三十五军一万五千余人人,12月22日在张家口歼敌第十一兵团部和第一〇五军5.4万余人。1949年1月10日,中共中央决定成立由林彪、罗荣桓、聂荣臻3人组成的平津前线总前委。当东头的天津守敌拒绝接受和平改编后,1月14日,解放军以强大兵力发起对天津的总攻,东北野战军集中5个纵队22个师34万人和1260门大炮在刘亚楼指挥下,经过29个小时激战,攻克了这座坚固设防和重兵守备的大城市,天津国民党守军10个师13万人全部被歼,天津警备司令陈长捷被俘。天津解放后,塘沽守敌乘船南逃。   为了使北平这座举世闻名的古都免遭破坏,解放军在围城后,派出代表同傅作义接触。由于解放军力量的强大和作战部署的迅速完成,由于中共的耐心工作和各界人士的敦促,傅作义终于决心顺应人民的意旨, 命令 所部出城听候改编。1949年1月,傅部移动完毕,解放军进入北平。北平宣告和平解放。   平津战役历时64天,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52万余人,基本上解放了华北全境。在绥远,有意地保存下一部分国民党军队,经过相当时间,在董其武率领下于1949年9月通电起义,接受改编。这样,对今后如何解决国民党军队便有了天津、北平、绥远三种方式。   平津战役战果   平津战役解放军缴获如下:火炮(门) 5537 ;轻重机枪(挺) 30271 ;长短枪(枝) 155944 ;坦克装甲车(辆) 207; 汽车 (辆) 2390 ;飞机(架) 46 ;炮弹(发) 98820。

7,平津是什么意思

平津 词语解释: 1.坦途;大道。 2.古地名。汉时为平津邑,武帝封丞相公孙弘为平津侯,即此。后多用为典,亦以泛指丞相等高级官僚。 3.旧时北平(今北京、天津)的并称。
平津:北平-天津

8,平津指哪两个地方

北平和天津。。。
平---北平(北京旧称)津---天津
北平、天津
北平(今北京)、天津一带
北平(北京)\天津

9,平津是指什么地方

北平(北京)和天津一带
北平(今北京),天津。
北京与天津
(北平)就是现在的北京(津)天津
北平和南京。即北京和南京。

10,平津是指哪里

平津指的是中国哪里旧时北平(今北京、天津)的并称。
北京和天津
北京(北平),天津以及周边地区。
北平(平)、 天津(津)
北平(现北京),天津
就是北京和天津,北京在民国时称做 北平
文章TAG:平津是什么什么地方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