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怎样的一个恐怖的积累,那么隋朝到底有多少个粮仓呢,又都分布在何地呢。加上一些其他地方的粮仓,足有九个之多,下图中会有体现,如此多的粮仓,已经足够惊人了,那其规模又有多大呢,兴洛仓(河南巩义)、回洛仓(洛阳隋唐城东北)、黎阳仓(河南浚县大伾山北)、广通仓(陕西华阴)、河阳仓(黄河北岸孟县南)、常平仓(古陕州,今三门峡西)。
1、河南号称“农业大省”,那河南产的粮食到底有多少?大概能养活多少人?
河南是我国的农业大省,但却不是最大的。如果以第一产业增加值的金额来看,河南省排名全国第三,仅次于山东和四川,农业大体上可以分为农林渔牧4个方面。河南的优势主要体现在粮食种植业,河南省的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均位居全国前列,两者占全国的比重均在10%左右。2018年河南省粮食种植面积1090万公顷,折合1亿6350万亩,占全国的比重约为10%,
如年河南省,粮食总产量6649万吨,也就是1330亿斤,排名全国第二,仅次于黑龙江省。这1330亿斤的粮食产量中,小麦产量720亿斤,玉米产量470亿斤,两者合计占了粮食总产量的89%,那我们现在来算算河南省一年的粮食产量能够养活多少人口?只简单的计算主粮。按国际标准,成年人每人每天消耗0.48公斤主粮,一年就是350斤,
以此计算河南一年的粮食产量可以养活3.8亿人口——约占全国人口总量的27%。但是人不能光只吃主粮,加上其他粮食加工品,一个人一天的粮食消耗量约为0.75公斤,一年就是550斤,那么河南1330亿斤的粮食,以养活2.42亿人口——约占全国人口总量的17%。以此来看,河南的农业对全国的贡献还是比较大的,河南省人口占了全国的7%,但粮食产量却达到10%。
2、隋朝到底有多少个粮仓,都分布在什么地方?有何依据?
《贞观政要》中记载:“隋开皇十四年大旱,人多饥乏,是时仓库盈溢,竟不许赈给比至末年,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意思是到了隋朝末年,隋朝的粮食可以供天下人吃五十年,这样怎样的一个恐怖的积累,那么隋朝到底有多少个粮仓呢,又都分布在何地呢?六大粮仓。据《隋书·食货志》记载,隋开皇(隋文帝年号)、大业(隋炀帝年号)年间,全国一共建有六大粮仓,
它们是:兴洛仓(河南巩义)、回洛仓(洛阳隋唐城东北)、黎阳仓(河南浚县大伾山北)、广通仓(陕西华阴)、河阳仓(黄河北岸孟县南)、常平仓(古陕州,今三门峡西)。加上一些其他地方的粮仓,足有九个之多,下图中会有体现,分布特点。一个国家的粮食储备,事关国家的生死存亡,其地理位置就相当重要了,那么隋朝的粮仓是如何选址的呢?其一、依托政治经济中心,
在隋朝的洛阳和长安附近,建有大量粮仓,以满足不时之需。假如发生天灾或者暴乱,百姓可以没吃的,前提是保证皇亲国戚们有吃的,其二、交通便利。隋朝开凿大运河后,这大大降低了运输成本,也提升了运输安全性,尤其到战时,能够快速调动支配,所以粮仓肯定是要建在交通便利的地方,那大运河附近就是首选了,从图上可以看出,粮仓基本都在洛阳长安附近,而且都是在运河边上。
建造规模,如此多的粮仓,已经足够惊人了,那其规模又有多大呢?2013年考古学家为我们揭晓了答案。2013年,考古学家在洛阳小李村、马坡村以西发现一个巨大的隋朝粮仓——回洛仓,此仓库东西长达1000米,南北长达355米,相当于50个标准的国际足球场。其中10米深的仓窖依次排列,足足有七百座,可谓气势恢宏,
那么隋朝人是怎么建的呢?建造特点。众所周知,粮食放久了都会发霉、变质等等,何况一个粮仓那么大体量的粮食,堆积久了,都不知道能剩下多少了,那隋朝是怎么保存长达几十年之久的呢?首先,选址在干燥的丘陵之上,不怕水淹和受潮,其次,挖好洞后,用火烤坑壁,除去多余的水分以及虫子,然后,在坑壁上涂上青膏泥等粘性极强的物质,然后黏上木炭、干草、木板等隔绝水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