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惧症的治疗,首选的方法是行为治疗,一般首选系统脱敏。恐惧症可以分为场所恐惧、社交恐惧等,我们通常不外乎三种方式一个就是压制,一个就是逃避,一个就是对抗,这些压制逃避对抗的情绪它会深入到我们的潜意识,在我们的潜意识层面形成一个负向情绪库,如沮丧怨恨后悔内疚嫉妒自责愤怒哀怨焦虑抑郁等等,在某个特定场所,或者遇到某个特定的人或者事,就触发了潜意识层面的情绪库,你爆发了,比如广场恐惧症,幽闭恐惧症,社交恐惧症,甚至电梯恐惧症,密集恐惧症......我之前给大家举了一个例子,我的小外甥女自小被外婆带大,外婆为了让她听话,只要哭的时候就用电吹风吓唬她,现在长大了,去理发屋听到电吹风的声音就恐惧,我称之为。
1、社交恐惧症可以治好吗?
回答是肯定的。只要不是先天性的精神障碍和心理缺陷以及人格病变!所以有了这个起码初步的认识,社交恐惧症的克服,矫正和治愈就有了一个良性和宽松的心理和精神基础,社交恐惧症患者有很多共同和显著的特征,我在此就不一一列举。但无一例外的,或多或少,自觉不自觉的都会给自已粘贴上这个标签,这是非常糟糕的一个心理暗示!人的性格其实有很多种,最常见,最通俗,最容易被人接受的区分不外乎两种,内向型性格和外向型性格。
我们平时所说所见的社交恐惧症基本上都源于内向型性格,就内向型性格而言,人一旦被自我性格行为评价加之社会,环境的评价所左右,就很容易对自已的性格行为特征的归类进行固化甚至是放大,久而久之,就会自我否定,排斥,封闭,甚至人格和精神的分裂,对自身价值的实现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和无法逾越的障碍。这是一种摧残,更是一种扼杀!追根溯源,这都是由于自身和社会环境对内向型性格的一个负面和消极的认识,
只要我们从认识角度切入加以端正,一切都可迎刃而解。内向型性格和外向型性格各有所长,但囿于传统的观点,更倾向于外向型性格的肯定和接纳,内向型性格的朋友在工作,学习,生活,社会交往中往往趋于被动和弱势,日趋焦虑,迷茫,无助,最终选择了逃避和放弃,严重者被视为异类。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社会恐惧症形成的个人和心理因素,
其实,这是非常荒诞,也是非常可笑,甚至是非常可悲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人格的包容,认识,理解正逐步趋于多元化,內向型人格自身诸如沉稳,细腻,纯朴,忠厚,敏锐,安静,恬和,内敛等诸多优点在这日趋浮躁,喧嚣,紧张,功利的社会中愈来愈显得弥足珍贵从而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纳,所珍视。在职场,情场有着无比广阔的生存和发展空间!说到这里,内向型性格的朋友,自已贴上和被人贴上社交恐惧症标签的朋友,心里是不是觉得忒爽?所以,不要自卑,不要自怨,更无须自怜,
2、焦虑恐惧症怎么治疗最好?
恐惧症跟焦虑症,它是一种神经症,我们之前称之为神经官能症,意识疗法认为神经症掩盖的是你潜意识下的思维模式跟认知方式,其核心是惧怕,在某一特定时刻以极端情绪表达出来,恐惧症跟焦虑症一样,他们的思维模式是未来不安全在当下头脑思维的投射,其核心是潜意识下不安全的思维模式,即便处在安全的环境下也会感到惴惴不安。
如果当你仔细去回想这种不安的时候,你会发现好像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没有任何征兆跟规律可循,这给人带来极大的心里困扰,我的很多患者害怕惊恐发作倒在大街上出糗,这种未来的场景不断在脑海里浮现,再次加重了这种不安全的思维模式,每天诚惶诚恐如履薄冰,每个人在遇到这种情况下可能都会焦虑的,但是你可以看到这个焦虑,意识到这个焦虑,它是真切存在的。
于是人们总是想尽各种办法去控制去预防这种惊恐发作的情景,把自己弄得精疲力尽,恐惧本来就是潜意识下的不安全思维模式,当你用思维去改变你的思维的时候,你会发现你的不安全思维就变得更加强大,意识疗法的宗旨就是通过你的行为去建立新的思维模式跟大脑认知,去代替旧的思维模式的过程,实际上构成你旧有思维模式是你长时间的成长经历!因为在我们很小的时候,我们的认知水平没有得到很大的提升,我们只是无条件的接受来自父母的情绪,你可能意识不到他来自你的父母,而实际上他在潜意识里面影响着你,你人生很多大事都是受到他们的影响,特别是在你有选择能力的时候,选择对象的标准,你找工作的标准特别是在原生家庭或者成长的过程里面你的爱不被满足,你的行为不被肯定,你的需求不被重视,慢慢的就会形成你的一种不安全感你的匮乏感你的自卑感,这就是构成了你的思维模式跟认知模式,并慢慢演化成你对这个世界的看法,人生的态度以及价值的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