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天津 > 津南区 > 胞中,任督二脉起于胞中 胞中指什么地方

胞中,任督二脉起于胞中 胞中指什么地方

来源:整理 时间:2023-05-14 09:55:38 编辑:好学习 手机版

本文目录一览

1,任督二脉起于胞中 胞中指什么地方

我是来看评论的
肚脐深部

任督二脉起于胞中 胞中指什么地方

2,胞中是什么部位

是子宫。中医古籍中的一种说法。
从外到内:细胞壁 细胞质 细胞核

胞中是什么部位

3,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分别在植物的什麽细胞中进行

呼吸作用是在细胞的线粒体中进行的,所以植物所有活细胞都在进行呼吸作用;光合作用是在细胞的叶绿体中进行的,一般含有叶绿体的植物细胞都会进行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在含有叶绿素的细胞中进行,主要是叶细胞和茎的细胞;呼吸作用在所有的活细胞中都进行.
光合作用需要在叶绿体进行,而呼吸作用的场所是线粒体
顶二楼
叶绿体。线粒体
光合在叶绿体,呼吸在线粒体
光合作用主要在绿色植物中叶绿素的基粒的片层膜(也叫囊状结构)上.呼吸作用我记得好像是基质中.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分别在植物的什麽细胞中进行

4,胞中在什么地方

胞中是人体生命之根。调和阴阳,调理气血,助胞宫之代谢。胞中者,包含丹田﹑下焦﹑肝胆肾膀胱,为精气所聚之处,属脏腑"三才"之地部,又是人体易经八卦之坤位,属北方水位。且为任脉﹑督脉﹑冲脉﹑带脉和肾脉之根源。内经曰:"冲脉任脉皆起于胞中,是男女皆有此血海。"任脉任养一身之阴经,督脉总督一身之阳气。"冲脉者为十二经之海",以其气上冲而命名,其起于胞中司清气之上升,带脉源于胞中约束诸经而调和诸经气血。"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为阴中之少阴,通于冬气"。"少阴之阴,名曰枢儒"。王叔和注曰:"枢儒者,守要而顺阴阳开合之用也"。说明少阴肾处人之坤位,而为阴阳协调的关键。
胞中为脾脏也,胎儿在子宫时的造血之所。为淋巴系统循环系统的中枢,淋巴系统为阳为卫,循环系统为阴为营
在身体的肝脏部分~

5,胞肓穴在哪儿

胞肓,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属足太阳膀胱经。在臀部,平第2骶后孔,骶正中嵴旁开3寸。布有臀上皮神经,臀上神经及臀上动、静脉。主治肠鸣,腹痛,腹胀,腰脊痛,大小便不利等。直刺1-1.5寸。艾炷灸5-7壮;或艾条灸5-15分钟。 名解: 胞,包裹胎儿的膜质囊也。肓,心下膈膜也。胞肓名意指胞宫中的膏脂之物由此外输膀胱经。本穴物质为来自胞宫中的膏脂之物,它与心下膈膜中外输的膏脂之物同性,故名胞肓(胞肓穴膀胱俞穴相对应,气血物质的来源相同,按前面的穴位分析来推导,本穴物质应该是膀胱腑气化的干燥气态物,何以本穴物质为膏脂之类呢?这是因为本穴与膀胱俞二穴的气血物质并非只来自膀胱腑,而是来自膀胱腑与胞宫。从人体重力场来看,膀胱与胞宫皆处于同一层次,坐标位置的高度相同,气血物质的特性相同,气血物质亦由相同的出口外输膀胱经,只不过胞宫外输的气血物质中脂质成份偏多而膀胱外输的气血物质中水湿成份偏多罢了。但在人体重力场中,由于膀胱俞与胞肓穴所处的坐标位置不同,因此此二穴外输的气血物质才表现出不同的气血特征,这就是胞肓穴的气血物质是以脂质为主而非以干燥水气为主的原因所在)。 标准定位: 在臀部,平第2骶后孔,骶正中嵴旁开3寸。 取法: 俯卧位,平第二骶后孔,督脉旁开3寸处取穴。 穴位解剖: 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臀大肌、髂翼骨膜。皮肤由第一、二、三腰神经后支的外侧支分布。皮下筋膜内含有丰富的脂肪,纤维组织致密和臀大肌共同形成臀部隆凸的轮廓。臀肌筋膜发达,它发出纤维束深入到臀大肌肌束内,所以该层筋膜和肌肉结合非常牢固而不易分离。 功用: 补肾强腰,通利二便。 主治病症: 1.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膀胱炎,尿道炎,尿潴留,睾丸炎; 2. 消化系统疾病:肠炎,便秘; 3. 其它:坐骨神经痛,腹直肌痉挛,腰背部软组织疾患。 刺灸法:刺法:直刺0.8~1寸,局部酸胀,针感可向臀部放散; 灸法:艾炷灸或温针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6,胞肓穴在什么位置有什么作用

【胞肓穴名解】穴义:胞宫中的膏脂之物由此外输膀胱经。胞,包裹胎儿的膜质囊也。肓,心下膈膜也。胞肓名意指胞宫中的膏脂之物由此外输膀胱经。本穴物质为来自胞宫中的膏脂之物,它与心下膈膜中外输的膏脂之物同性,故名胞肓(胞肓穴与膀胱俞穴相对应,气血物质的来源相同,按前面的穴位分析来推导,本穴物质应该是膀胱腑气化的干燥气态物,何以本穴物质为膏脂之类呢?这是因为本穴与膀胱俞穴二穴的气血物质并非只来自膀胱腑,而是来自膀胱腑与胞宫。从人体重力场来看,膀胱与胞宫皆处于同一层次,坐标位置的高度相同,气血物质的特性相同,气血物质亦由相同的出口外输膀胱经,只不过胞宫外输的气血物质中脂质成份偏多而膀胱外输的气血物质中水湿成份偏多罢了。但在人体重力场中,由于膀胱俞穴与胞肓穴所处的坐标位置不同,因此此二穴外输的气血物质才表现出不同的气血特征,这就是该穴的气血物质是以脂质为主而非以干燥水气为主的原因所在)。【胞肓穴位位置图】胞肓穴属于足太阳膀胱经。位于人体的臀部,平第2骶后孔,骶正中嵴旁开3寸。通常寻找胞肓穴时都是采用俯卧的姿势,胞肓穴位位于身体臀部,平第二骶后孔,督脉旁开3寸处取穴。【胞肓穴穴位解剖】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臀大肌、髂翼骨膜。皮肤由第一、二、三腰神经后支的外侧支分布。皮下筋膜内含有丰富的脂肪,纤维组织致密和臀大肌共同形成臀部隆凸的轮廓。臀肌筋膜发达,它发出纤维束深入到臀大肌肌束内,所以该层筋膜和肌肉结合非常牢固而不易分离。【针刺胞肓穴的方法】胞肓穴斜刺0.8-1.2寸,局部酸胀,针感可向臀部放射。【艾灸胞肓穴的方法】胞肓穴艾条灸5-10分钟;胞肓穴艾柱或温针灸5-3壮。【胞肓穴的治法】寒湿则点刺出血或先泻后补或补之灸之,干热则泻针出气或水针。【胞肓穴位配伍】胞肓穴配委中穴治腰痛。【胞肓穴位主治病症】1、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缓解治疗膀胱炎、睾丸炎、尿道炎、大小便不利等;2、消化系统疾病:缓解治疗腹胀、肠鸣、便秘等;3、其他:缓解治疗坐骨神经痛、腰脊强痛等。【胞肓穴穴位功能】穴位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并散发于体表的部位,是与脏腑经络之气相通并随之活动、变化的感受点和反应点。《内经》称穴位为“气穴”,是“脉气所发”和“神气之所游行出入”的部位。根据穴位的基本含义,穴位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感受刺激(to recept stimulus)和反映病证(to reflect illness)。 1、感受刺激 针灸推拿等治疗方法必须作用于一定穴位而产生作用,这是因为刺激作用于穴位后,能激发经气运行,以达到宣通气血、调整阴阳、扶正祛邪的目的,所以,从感受刺激这方面来说,穴位是体表存在的感受针灸、推拿等诸多刺激的感受装置(recepting setting). 2、反映病证 《灵枢·九针十二原》载:“五脏有疾也,应出十二原。明知其原,睹其应,而知五脏之害矣”。《灵枢·邪客》指出,肺心有邪,其气留于两肘;肝有邪,其气留于两腋;脾有邪,其气留于两髀;肾有邪,其气留于两月国 。张介宾《类经》注曰:“凡病邪久留不移者,必于四肢八溪之间有所结聚,故当节之会处索而刺之”。说明古人早已认识到穴位是与脏腑经络之气相通,并随之活动变化的反应点。机体在病理状态下,体表穴位具有反映病证的作用。脏腑器官疾病通过经络,在体表某些穴位出现 各种异常变化的现象,称为穴位病理反应(pathology response)。 【胞肓穴-腧穴定位】1、骨度分寸定位法(1)头部:前发际至后发际12寸,耳后两完骨(乳突)间9寸。 (2)胸腹部:天突至歧骨(胸剑联合)9寸,歧骨至脐8寸,脐至横骨上廉(耻骨联合上缘)5寸;两乳头间8寸。 (3)背腰部:两肩胛骨内侧缘之间6寸,大椎至尾椎共有21椎。 (4)上肢部:腋前纹头至肘横纹9寸,肘横纹至腕横纹12寸。 (5)侧胸腹部:腋至季胁(第11肋端)12寸,季胁至髀枢(股骨大转子)9寸。 (6)下肢部:横骨上廉至内辅骨上廉(股骨内髁上缘)18寸,内辅骨下缘(胫骨内髁下缘)至内踝高点13寸,髀枢至膝中19寸,臀横纹至膝中14寸,膝中至外踝高点16寸,外踝高点至足底3寸。2、自然标志取穴法 固定标志:两乳中间取膻中;活动标志:握拳在掌后横纹头取后溪。 3、手指同身寸取穴法以患者手指为标准。 (1)中指同身寸:中指中节屈曲时内侧两端纹头之间作为1寸,用于四肢部取穴的直寸和背部取穴的横寸。 (2)拇指同身寸:拇指指关节的横度作为1寸,适用于四肢部的直寸取穴。(3)横指同身寸,又称“一夫法”:令患者将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并拢,以中指中节横纹处为准,四指横量作为3寸。
文章TAG:胞中任督二脉起于中指胞中胞中指什么地方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