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天津 > 津南区 > 中华经典故事,中国典故大全

中华经典故事,中国典故大全

来源:整理 时间:2022-12-20 13:39:33 编辑:好学习 手机版

本文目录一览

1,中国典故大全

中国典故大全http://ishare.iask.sina.com.cn/f/16248229.html中国典故大辞典http://ishare.iask.sina.com.cn/f/18484553.html
http://www.51fanli.com/price-626571694.html

中国典故大全

2,我们中国著名的神话有那些至少要20个小故事

我国古代神话小说很多,主要的常见的有以下这些: 1、《山海经》西汉:刘歆 2、《聊斋志异》清:蒲松龄 3、《西游记》明:吴承恩 4、《济公全传》明:田汝成 5、《镜花缘》清:李汝珍 6、《封神榜》明:陈仲琳 7、《搜神记》东晋:干宝 8、《搜神记》东晋:陶渊明 9、《白蛇传》清:方成培。 10《天仙配》东晋:干宝。 11、《宝莲灯》清:无垢道人。 12、《太平广记》宋:李昉、扈蒙、李穆等。
西游记里面都是再看看别人怎么说的。
1.夸父逐日 2.精卫填海 3.后羿射日 4.嫦娥奔月 5.愚公移山 6.劈山救母

我们中国著名的神话有那些至少要20个小故事

3,中国传统故事

东汉弘农人杨震(字伯起)勤奋好学,知识渊博,他教了20多年书,从不接受州郡官府的征聘。后来他想步入仕途,人们认为杨震年岁已大,步入仕途已晚,但他的志向却越来越坚定。大将军邓骘听到杨震的名声后,聘他为幕僚。当时杨震已经50多岁。后来,他又先后担任荆州刺史和东莱太守。  杨震在到东莱郡赴任的时候,途经昌邑,县令王密是他从前举荐的茂才。夜里,王密揣着十斤黄金来送给杨震。杨震拒绝说:“老朋友了解王君,王君却不了解朋友,这是为什么?”  王密回答说:“半夜三更的,不会有人知道。”  杨震正色道:“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么能说没有人知道?”  王密听了,满面羞涩,只好拿着黄金走了。  后来,杨震又调任涿郡太守。他为官公正清廉,子孙们吃饭穿衣很简朴,出门全是步行。朋友们劝他为子孙置办产业,杨震不肯答应。他笑着说:“让我的后代被人称为清官的子孙,把这当作遗产留下,不是也很丰厚吗?”

中国传统故事

4,中国神话故事有哪些

人类最早记录历史的方法其实就是传说故事,传着传着传神了,就成了神话,大禹治水,神农尝百草,后羿射日等等优美神话。
琳琅故事会
后羿射日 盘圌古开天地 精卫填海 牛郎织女 天仙配 长蛾奔月 八仙过海 大闹天宫 女娲补天 织女牛郎鹊桥相会,金江圣母三姊妹菊圌花仙子,过年的来历,吴孟举遇仙,桃花女龙,三戏海龙王,八仙斗花龙,智斩独角龙,龙公主戏神珠,天鹅仙子与蛤圌蟆神,天鹅仙子与蛤圌蟆神,吴圌刚伐桂,观音送画,西王母和她的蟠桃仙子,孔雀公主与傣族王子,黄鹤搂的传说,百鸟衣,田螺姑娘,女娲补天可以参考的书目:《中圌国神话传说》、《古神话选释》、《神话论文集》、《袁珂神话论集》、《中圌国神话百题》、《中圌国神话传说》、《中圌国圌民圌族神话词典》、《神话故事新编》、《中圌华文化集粹丛书·神异篇》》、《山圌海圌经校注》、《巴蜀神话》

5,120个国学经典小故事小学生必读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内容来自用户:cabbage2011国学经典故事√1、子欲养而亲不待孔子在前往齐国的路上,突然听到有人在哭,声音显得很悲哀。孔子对驾车的人说:“这哭声,虽然听起来很悲哀,却不是家中有人去世的悲痛之声啊!”于是,赶着马车寻声到前面,前进一小段路后,便看到一个不寻常的人,身上挂着镰刀,系着白带,在那里失声痛哭,然而却不是哀丧之哭。孔子于是下车,上前问道:“先生,请问是什么人呢?”那人回答:“我叫丘吾子。”孔子问:“您现在并不是服丧的时候,为何会哭得这样悲伤呢?”丘吾子哽咽地说:“我此生有三个过失,可惜到了晚年才觉悟到,但已经是追悔莫及了。”孔子便问:“您的三个过失,可以让我听闻吗?希望您能告诉我,不要有什么隐讳啊。”丘吾子悲痛地说:“我年轻时喜欢学习,可等我到处寻师访友,周游各国回来后,我的父母却已经死了,这是我第一大过失;在壮年时,我侍奉齐国君王,然君王却骄傲奢侈,丧失民心,我未能尽到为人臣的职责,这是我第二大过失;我生平很重视友谊,可如今朋友间却离散断绝了,这是我第三大过失。”丘吾子又仰天悲叹道:“树木想要静下来,可是风却刮个不停;儿子想要奉养父母,父母却不在了。过去了永远不会再回来的,是年龄啊;再也不能见到的,是父母啊!就让我从此辞谢这个人世吧!【智慧小语】大事都须从小事做起。《弟子规》中√√【智慧小语】用孝顺的心对待父母,父母可以得到很好的孝养;用慈悲的心对待众
没看懂什么意思

6,中国历史小故事200300字

煮酒论英雄:一天,刘备正在浇菜,曹操派人请刘备,刘备只得胆战心惊地一同前往入府见曹操。曹操不动声色对刘备说,“在家做得大好事!”说者有意,听者更有心,这句话将刘备吓得面如土色,曹操又转口说,你学种菜,不容易,这才使刘备稍稍放心下来。曹操说,则才看见园内枝头上的梅子青青的,想起以前一件往事(即“望梅止渴”),今天见此梅,不可不赏,恰逢煮酒正熟,故邀你到小亭一会。刘备听后心神方定。随曹操来到小亭,只见已经摆好了各种酒器,盘内放置了青梅,于是就将青梅放在酒樽中煮起酒来了,二人对坐,开怀畅饮。酒至半酣,突然阴云密布,大雨将至,曹操大谈龙的品行,又将龙比作当世英雄,问刘备,请你说说当世英雄是谁,刘备装作胸无大志的样子,说了几个人,都被曹操否定。 曹操此时正想打听刘备的心里活动,看他是否想称雄于世,与是说:“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下之志者也。”刘备问,谁能当英雄呢?曹操单刀直入地说:“当今天下英雄,只有你和我两个!刘备一听,吃了一惊,手中拿的筷子,也不知不觉地掉下地下。正巧突然下大雨,雷声大作,刘备灵机一动,从容地低下身拾起筷子,说是因为害怕打雷,才掉了筷子。曹操此时才放心地说,大丈夫也怕雷吗?刘备说,连圣人对迅雷烈风也会失态,我还能不怕吗?刘备经过这样的掩饰,使曹操认为自己是个胸无大志,胆小如鼠的庸人,曹操从此再也不疑刘备了。
毛遂自荐,完璧归赵,邯郸学步,洛阳纸贵,鸡鸣狗盗,纸上谈兵,都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小故事
煮酒论英雄:一天,刘备正在浇菜,曹操派人请刘备,刘备只得胆战心惊地一同前往入府见曹操。曹操不动声色对刘备说,“在家做得大好事!”说者有意,听者更有心,这句话将刘备吓得面如土色,曹操又转口说,你学种菜,不容易,这才使刘备稍稍放心下来。曹操说,则才看见园内枝头上的梅子青青的,想起以前一件往事(即“望梅止渴”),今天见此梅,不可不赏,恰逢煮酒正熟,故邀你到小亭一会。刘备听后心神方定。随曹操来到小亭,只见已经摆好了各种酒器,盘内放置了青梅,于是就将青梅放在酒樽中煮起酒来了,二人对坐,开怀畅饮。酒至半酣,突然阴云密布,大雨将至,曹操大谈龙的品行,又将龙比作当世英雄,问刘备,请你说说当世英雄是谁,刘备装作胸无大志的样子,说了几个人,都被曹操否定。 曹操此时正想打听刘备的心里活动,看他是否想称雄于世,与是说:“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下之志者也。”刘备问,谁能当英雄呢?曹操单刀直入地说:“当今天下英雄,只有你和我两个!刘备一听,吃了一惊,手中拿的筷子,也不知不觉地掉下地下。正巧突然下大雨,雷声大作,刘备灵机一动,从容地低下身拾起筷子,说是因为害怕打雷,才掉了筷子。曹操此时才放心地说,大丈夫也怕雷吗?刘备说,连圣人对迅雷烈风也会失态,我还能不怕吗?刘备经过这样的掩饰,使曹操认为自己是个胸无大志,胆小如鼠的庸人,曹操从此再也不疑刘备了。

7,中国古代经典故事五百字

孔融 三字经有云:融四岁,能让梨,弟与长,宜先知。一个四岁的孩子就懂得谦让之道,不能不说是一种奇迹。(注意,后来以他为楷模浇铸出来的成批作品,可没法跟这个始作俑者相提并论)。有关孔融,还有一个“小时了了,大未必佳”的典故。 孔融十岁,随父到洛阳,时李元礼有威名,登门者须隽才之士或有清誉,又或是中表亲戚,阁人始肯通传,孔融独自到李府,向门官言道:“我是李府君亲。” 门官为他通传后请人府相见,李元礼问道:“君与仆有何亲?”,孔融对日:“昔先祖仲尼(孔子)与君先人伯阳(老子)有问礼之谊,是以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此言出自一个十岁幼童之口,李元礼及在座宾客莫不奇之。时有太中大夫陈韪后至,得闻此事,便道:“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小时候聪明,长大了未必能佳。这倒是很常见的事,不过却是对孔融的不以为然。没想到孔融应声答道:“想君小时,乃当了了。” 这里用了一个歇后手法,意思说陈韪现在是“大未必佳”。陈韪遭此反击,大为尴尬,一时语塞。一个十岁的孩子,一句话堵得名士张口结舌,孔融才思之敏捷,实在令人赞叹。 但是孔融的神童段位,仅仅停留在辩捷的层次上。而这种没有智慧作后盾的辩才,除了得罪人之外,于人于己,实在没有更好的用途。孔融成人之后,先后担任过北海相,青州刺史,少府,大中大夫等职。在职期间,除了空发议论,作一些修复城墙重建学校的形象工程之外,基本没干过什么足以证明他有政治才能的事。大凡能说会道而又不甘寂寞的人,对于干活的人总是指手画脚一百个不顺眼,孔融也没跳出这个窠臼。他依附于曹操的翼护下,得以在盗贼蜂起的军阀割据时代作着“座上客常满,杯中酒不空”的香梦,但是对于曹操的政策却极尽冷嘲热讽之能事。如果说他劝阻曹操伐刘备是“兴无义之师,恐失天下之望”虽然迂腐但是还带着点为天下计的味道,那么他为讽刺曹丕纳甄氏而编造的“想当然”的故事,就纯粹属于徒逞口舌之利,完全是过把瘾就死的嬉皮士心态。 三国时代的统治者,对待知识分子通常有着惊人的耐性,但是曹操的耐性终于还是被逼到了极限。公元208年,曹操把孔融满门抄斩。当时还有一个令人凄然的花絮:孔融被捕的时候,大儿子九岁,小儿子八岁,“二儿故琢钉戏,了无遽容”——专心地做着某种游戏。孔融还怀着一种侥幸心理问使者:“我好汉做事好汉当,能不能放过我的孩子?”没想到他儿子秉承了他的硬骨头精神和早慧特征,慢慢说道:“父亲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这个成语,就是从这两个小孩子口中造出的。从这寥寥数语中可以看出,他的孩子在遗传了他的口才基因之外,还有着超乎他上的非凡见识。
我读了《中国古代寓言故事》,书中的每一个寓言故事虽然很短小,却都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让我们去学习思考,是一本非常好看的书。这本书里有一百四十七个小故事,有些故事我不是很理解,很多生僻的字,有时连爸爸妈妈也不认识,我就求助字典,在生字上注上拼音,了解它的含义。书中我喜欢的故事有很多,《揠苗助长》告诉我们违反自然规律做出愚蠢行动,是多么得荒唐可笑;《五十步笑百步》告诉我们自己和别人有一样的缺点,只是程度轻一点,却讥笑别人;《何待来年》告诉我们既然知道自己错误,就要马上改正,为什么还要等到以后呢?《画鬼最易》告诉我们胡写乱画、胡编乱造最容易,要真正地做好一件事情都是不容易的;《曾子杀猪》告诉我们要用自己的行动来教育孩子做个诚实守信的人。读了《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我懂了很多做人的道理,以后一定要多读好书!
文章TAG:中华经典故事中华经典经典故事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