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躬耕于南阳”,”南阳诸葛庐”因而名扬天下;汉光武刘秀成长发迹于南阳,南阳因此被史家称为“南都”、“帝乡”,这些均是见诸正史的事实。古今”南阳”的中心均为南阳城——宛城;宛城做为古南阳郡城和今南阳市主城,自身就是狭义的“南阳”,史书典籍中南阳与宛城互见的例子不胜枚举。
1、南阳画家村在哪里?与哪些好玩的地方?
南阳画家村位于宛城区黄台岗镇岳庄村,让人难以想象的是这里曾是一个杂草丛生的空心村。自2015年早春,南阳市知名画家来到这里,把一处有着百年历史的老房子修缮后建起工作室后,已有200余名艺术家慕名前来创办工作室,慢慢地,岳庄村的“画家村”渐成风雅,这“村”逐渐形成。据画家村发起人、著名画家郑明教授介绍,入驻村里的艺术家有常住的,也有利用节假日赶来创作的,他们以乡村风貌、人物为原型,创作出了很多乡土气息浓郁的好作品,创作涵盖国画、油画、书法、摄影、版画、雕塑、烙画、剪纸等等,
2、南阳市不是汉朝的南阳郡,“南阳说”诸葛亮,刘秀在今南阳市,对吗?有何依据?
古南阳郡涵盖今南阳市域,今南阳市领有古南阳郡三分之二辖境。古今”南阳”的中心均为南阳城——宛城;宛城做为古南阳郡城和今南阳市主城,自身就是狭义的“南阳”,史书典籍中南阳与宛城互见的例子不胜枚举,史载“自汉以北为南阳郡”,汉水南岸的“古隆中”山地从来就不是“南阳”,与“躬耕于南阳”无关。今襄阳汉水以北区域(约2千k㎡左右)和南阳周边其它地市部分辖区两汉时属南阳郡管辖,并不影响今南阳市做为两汉南阳郡文化和历史的承载主体,
南阳卧龙岗武侯祠是古今志士文人竞相吟诗作对、怀贤咏志之处,更是官修史志记载的诸葛亮躬耕隐居之地。”躬耕南阳”是华夏文明史璀璨印记,”南阳诸葛庐”做为这一文明印记的历史载体,成为汉文化基因中不可或缺的片段,按照题主的逻辑,”南阳市不是汉朝的南阳郡”,那现代中国也不是汉朝的中国了,请问:两汉历史为什要纳入中国古代史呢?诸葛亮”躬耕于南阳”,”南阳诸葛庐”因而名扬天下;汉光武刘秀成长发迹于南阳,南阳因此被史家称为“南都”、“帝乡”,这些均是见诸正史的事实。
市场经济时代的某地域、群体,为一地之私,用伪学术手段给历史重做“定论”,通过制造历史虚无来消解正史,肢解国人文化、价值、信仰,表面上反映的是历史争议,实际上是道德操守问题,极度不自信,才需要苦心孤诣编织“定论”为自家历史包浆,获取虚幻的存在感。探讨历史,共同抗疫;今值清明,国旗为同胞而降,致敬英雄,共悼逝者!,
3、刘秀故里是哪的,襄阳南阳都在争60亿?
白水村为汉光武帝刘秀的故里,南阳因此而被称之为“帝乡”。古时的白水村,就在白河东岸的今宛城区瓦店镇南八里铺村,该村又名“贵人乡”,《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考•职方典》(卷460)南阳府古迹考下,“府志未载古迹”栏之“南阳县”内记有:“贵人乡,县南七十里,即白水村。相传为光武故里,”(中华书局影印本第39册,页32下)《古今图书集成》是清朝康熙时期有皇子胤祉和侍读、福建侯官人陈梦雷等编纂的一部大型类书。
全书共10000卷,目录40卷,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并有康熙皇帝钦赐书名,雍正皇帝写序,与《永乐大典》《四库全书》并列为中国古代三部皇家巨作,其《职方典》多引明代方志。史料和权威性是勿庸置疑的,百余年后,至清代中叶,陶澍于嘉庆十五年在四川主持乡试毕,回京途中,出三峡,经江陵、襄阳北归,曾亲临其地,于所做《蜀輏日记》中云:“(十月)三十日,(自新野县城出发北行)滨白河行。
一路风帆络绎.二十里,沙店镇;五里入南阳界;十五里,赵店镇;二十里,贵人乡,光武故里,有碑,十里,食瓦店。”(光绪七年刊本,卷四,页20-215),现存八里铺村汉光武庙内的明嘉靖五年《重修泉庄寺》碑记云:“寺以泉庄者,盖以其镜白水村之名二称之,”泉字由白水二字构成,说明八里铺村原名就叫白水村,《昭明文选•张衡南都赋》唐李善注:“近载考侯思故,匪居匪宁,秽长沙之无乐,历江湘而北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