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没和河南人打过交道,但是听人们谈起河南人,很多人对河南人的印象都不好,类似河南人喜欢偷、喜欢骗;和河南人打交道、要小心、不要轻信之类。一到火车站,便有一个中年妇女拉住问我,住酒店不,七十块钱一晚上,我知道,在西安遇到这种情况,最好的办法就是一句话不赶快走人。
1、我是一个河南人,因为地域歧视不愿告诉别人我是河南人,怎么办?
尽管本人不是河南人,但个人印象是河南人性格开朗通达,并不是有地域岐视说的怎么样。其实这都是人们的观点不同而已,地域黑性的岐视本就不应该发生的事,有的人在外地受到了坏人的欺骗或者不友好的事,就会难免不满不高兴在媒体评论发泄,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有些不良的行为的人和事,哪省哪市没有发生过?归根揭底是人们没有包容心,将心比心,所以建议你出行在外大胆说自己的贯籍做人做事,中国大家庭不容岐视。
2、很多人说河南人不好,我想知道现在在你们心中啥样子?
我们单位,有两个同事,都是邯郸人,年龄相仿,还成了好朋友,他们相处方式,就是互相拆台,反唇相讥,彼此调笑的方式,他们其中一人是邯郸魏县人,魏县据人们笑谈,那是个出小偷的地方。有次,另一个人笑谈那个魏县人,说他们县专门盛产小偷,魏县人无奈的笑笑,并不着恼,那次我觉着我这个魏县来的同事,好有涵养。人们对一个地方区域,形成固有的成见,且由来已久,绝不是空穴来风,必有成因,
虽然不是那个区域的每个人都有那个作风,但是有那个作风的人,肯定多,要不怎么会那么多人说呢?与其用抬杠来维护自己家乡人民形象,不如从自身做起,做个截然相反的人,让人们打破固有印象。我这个魏县同事就很好,工作能力一流,对父母很孝顺,对年幼的弟弟很是照顾,至于偷盗这种习气,从不曾有过,待人接物,大大方方,绝不扣扣索索,
在我们单位里,口碑和形象都是很好的人。关于他家乡的不良评价,他也从来是置之一笑,不和人们争论,我没和河南人打过交道,但是听人们谈起河南人,很多人对河南人的印象都不好,类似河南人喜欢偷、喜欢骗;和河南人打交道、要小心、不要轻信之类。有的河南人,听到那些话,就会暴怒生气,其实何必呢?你就是一个个体,代表不了一个地区,你是明朗善良的,你生气暴怒,就是为那些败坏地区声誉的人买单,
3、为什么我作为一个河南人天天吃面条馒头都吃不腻?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河南大部分省域面积地处黄河以南,中国自然地理分界线以北广大的地方。这个地方夏粮以产小麦闻名于世,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人的粮仓,馒头、面条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主食,河南人再吃也不会腻烦,并且还是越吃越有味。江南广大区域的人们,当然以吃米为主,一天三顿吃大米难道说Te们“都吃不腻”?其实道理都是一样的。
中国地域辽阔,南北食物的风味极端丰富,河南人到南方去三天不吃面条,如同抽烟人的烟瘾上来一般。川黔湘一带的人顺长江而下,到了江苏没有了辣椒,只有放糖的食品,可以肯定的是,Te们也吃不习惯,本博某年在江苏无锡参加由北方某石化企业在此召开的订货会,由于会议主办方是北方人,但租的酒店大厨按照当地风味来按排菜肴。
致使北方参会人员提出抗议,菜肴不咸反而甜,不合北方人的口味,现在人们常讲的国内几大菜系,豫菜已经不在其列。其实豫菜早在明朝时代,那可是当时最有名的,原因之一就是当时中原人考中进士,无论是在京为官,还是被皇帝派遣到外地做官,都要在河南省的长垣县找一大厨带在身边,目的非常明确,就是为了满足个人的口福。河南气侯一年四季分明,冬小麦种植面积为居全国的首位,小麦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五分之二,
如果河南人吃馒头、面条吃腻了,也就不会再对小麦情有独钟。当然了,进入到新世纪以后,随着现代交通设施的改进,东南西北的物流畅通,河南人也并不是固步自封,除了由小麦面粉制成的馒头面条外,大米及五谷杂粮都是餐桌上的主要角色,农村改革开放先于全国各行各业,安徽省凤阳县的小岗村的村民们,冒着极大的政治风险将土地承包给农户自主经营,获得了巨大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