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天津 > 北辰区 > 天津市文艺院团改革,文艺院团转企改制是什么意思

天津市文艺院团改革,文艺院团转企改制是什么意思

来源:整理 时间:2022-11-25 18:52:19 编辑:天津生活 手机版

本文目录一览

1,文艺院团转企改制是什么意思

就是,过去国家包饭,平平淡淡,只有走穴。现在,国家给牌子,自己找饭,有本事吃饱饭,没本事喝稀饭。
政治和市场决定的

文艺院团转企改制是什么意思

2,重庆市级文艺院团属于全额事业单位吗

文艺事业单位早都是自收自支事业单位了,现在事业单位改革,会被改成企业。
搜一下:重庆市级文艺院团属于全额事业单位吗

重庆市级文艺院团属于全额事业单位吗

3,国家保留事业单位性质100个国有文艺院团的工资是财政拨还是单位自

看你们具体定性为什么。公益一类的话财政全额拨款,工资由财政负担。公益二类的话和原来的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差不多,要自己挣
基本工资由财政,奖金去自找再看看别人怎么说的。

国家保留事业单位性质100个国有文艺院团的工资是财政拨还是单位自

4,2010年统计我国有多少家国有文艺院团转制为文化企业

228家2010年统计,已有228家国有文艺院团转制为文化企业, 102家中央部门的出版社核销了事业编制,地方的出版发 行单位也都基本完成了转企改制任务,35家电影制片厂已 全部转制为企业,204家电影公司、293个电影院完成了转 企任务。
支持一下感觉挺不错的

5,天津市曲艺团的剧团简介

建团五十年来,天津市曲艺团挖掘、整理了近千段传统节目,以丰富曲艺舞台。又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革、创新,创作了一批脍炙人口的新曲目。由于多少年来的不断传承,天津市曲艺团是目前北方曲艺团中保留曲种最多、最全,水平最高的曲艺团体之一。目前,天津市曲艺团保留曲种有:京韵大鼓、梅花大鼓、乐亭大鼓、京东大鼓、河南坠子、天津时调、西河大鼓、单弦及乐手的绝活换手联弹;诵说类曲种有:相声、快板书、数来宝、山东快书、评书等。 本团曾拥有象骆玉笙(1914-2002)、马三立(1914-2003)等国宝级艺术大师和一批颇为著名的曲艺创作及表演艺术家。在老一辈艺术家逐渐离开舞台后,一批优秀的中、青年艺术家迅速崛起,继承和发扬了优秀传统文化艺术。近几年来,在天津市委、市政府的大力关心和支持下,天津市曲艺团更是蓬勃发展、呈现出一派蒸蒸日上、欣欣向荣的良好态势。在天津市委宣传部主办的青年文艺人才工程中涌现了一批优秀的且有一定知名度的年轻鼓曲新秀,在全国各大曲艺赛事中摘金夺银,屡获殊荣,在海内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充分展示了天津作为“曲艺之乡”的雄厚实力和发展后劲。

6,国有文艺院团转制为企业吃亏了吗

在国有文艺院团体制改革试点、推开的过程中,一些院团和演职员工总觉得院团转制为企业“吃亏”了:不能再以事业单位名义享受财政“包养”,单位要活不下去了;职工不能再以事业“身份”端“铁饭碗”了等等。这样的“吃亏”心理在我国文化事业单位改革中普遍存在,在国有文艺院团体制改革中表现得尤为突出。然而,从改革的实际情况来分析,这种“吃亏”心理完全是想当然的“利益恐惧”和无凭据的主观臆测。按照中央确定的政策,比较转制前后职工的待遇水平,职工并没有吃亏。政策规定,转制前已经离退休的人员,离退休待遇标准不变,待遇支付和调整执行国家相关规定,这就保障了“老人”不会吃亏。经协商一致自谋职业的,依照国家有关规定支付经济补偿、接续社会保险关系,也不会吃亏。继续留在转制院团工作的,其面临的企事业单位社会保障之间的“待遇差”问题,将通过加快收入分配改革、建立企业年金、加发补贴等多种形式予以解决。更重要的是,中央政策在解决演职员工后顾之忧的同时,加大对转制院团发展的扶持力度,如保障一定期限内正常事业费继续拨付,加大对转制院团基础设施建设的扶持力度,多方式拓宽转制院团投融资渠道等,目前已经初步形成支持转制院团发展的政策扶持体系。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没有

7,省河北梆子怎样改革了

一、笛子伴奏不可或缺。近年来,看了数场河北梆子演出,老觉得乐队伴奏少了点啥,缺乏韵味儿。后来仔细打探,原来是个别演出场次减少了笛子伴奏。据说,笛子演奏一是专业演奏员缺少,二是笛子虽属配角乐器,但演奏起来却一点不省力气,有费力不讨好之嫌,三是有人认为笛子演奏可有可无,不碍大局,且可用其它乐曲替代,故而在一些演出中个别院、团便“偷工减料”了。但是,作为我等戏迷听起来就不是那么回事了。河北梆子演唱的韵味儿魅力除了演员表演的功力之外,乐队独特的演奏也是一大亮点,而在乐队中笛子特别是其尾音的演奏更有画龙点睛之笔,不可或缺。换句话说,河北梆子演唱的优美、高亢、幽婉,动人心魄,没有笛子的伴奏是很难完美准、确表达的,笛子是河北梆子演唱的“龙之眼”。我们不是反对改革,而是提倡良性的继承,改革的前提是继承,没有继承,所谓的改革只能越改越糟糕。所以,希望在今后的演出中,不但要保留笛子的演奏,而且应该研究加大、加强笛子演奏的比重。以更好地弘扬和表达河北梆子演唱的魅力。 二、把乐队由幕后请到前台。说实话,作为戏迷,除了观看演员的表演外,确实有一部分人有要看乐队演奏的欲望。我就是一个:花钱买票,我不但想看演员的表演,还想看看乐队的配置、乐队的演奏水平和演奏技艺,毕竟乐队是演出成功与否的重要一环啊。而且乐队高潮时的演奏绝不亚于演员高潮时的演唱和表演带来的愉悦和快乐。说实话,有时候乐队富有激情的演奏的确能吸引和打动一批像我一样的观众。但现在我省河北梆子的一些院团在演出中,除了重大活动的演出动用管弦乐队之外,绝大部分演出时的乐队都隐藏在大幕之后,观众最多看到个别乐队演奏员的后背或部分演奏员的轮廓。每每伴奏的高潮时,大家掌声雷动,但却看不见乐队任何人的表演和表情,观众真有点儿傻子的感觉。到天津出差看过天津河北梆子院团的几次演出。他们的乐队大都设置在舞台右侧四分之一少一点的地方,观众能够清清楚楚地看到乐队的整体布局和精彩伴奏及表演,成为舞台上吸引观众的一大亮点。我们的河北的院团能否也学一学人家的做法,把乐队从幕后请到前台,使其与演员的表演与演唱有机融地为一体,以吸引更多的观众坐到剧场里来。 三、字幕和口型应力求一致。演员的演唱和打出的字幕不一致的问题是个老生常谈。问题的关键是,我们不能因为这是老生常谈或这是习惯或别人也是这样或其它的这样那样的原因,而一直是这样的习以为常。说直白点,这样的习以为常是在愚弄观众;说严重点,这是个职业的道德问题。希望引起演职员的共同重视:要么演员的演唱发音吐字向字幕看齐,要么字幕随演员的演唱习惯改正。尽最大努力做到唱词和字幕的一致。尤其是作为省级院团更应如此。 四、增加互动环节。能否考虑在演出之前、之后乃至之中的各个环节,利用一点时间,借鉴和学习其它省地方戏种演出和当今电视娱乐类节目编排的形式,搞一些诸如猜谜(可猜演员、猜节目、猜唱腔板式等)、票友客串等的互动,这样的互动在河南电视台的《梨园春》等栏目中已经成功运用。我们不妨效而仿之。以激发观众的参与意识,活跃剧场气氛,提高演出效果。
河北梆子很难改革,它改革成新戏没法演,它不如豫剧 评戏 可以行成新戏,你这想法不错改革河北梆子我支持你。
文章TAG:天津市文艺院团改革天津天津市文艺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