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相对于广义的中原来狭义的中原主要指河南一带。在《魏书》的传中多次出现“中原崩否”、“中原丧乱”、“仍乱中原”、“中原荡然”、“中原作战斗之场”、“中原无主”和“平中原”、“定中原”、“征中原”、“中原既平”、“中原稍定”、“光宅中原”、“移宅中原”、“光化中原”、“经营中原”、“中原始平”、“跨据中原”、“中原兆建”以及“中原冠带”等说法,均已证明北魏人的心目中,中原已经是一个地区。
1、河南为什么称中原?
中原,历史上指包括河南省中北部,山西省南部,陕西省及山东省各一部分在内的黄河中下游地区,这里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是华夏民族的摇篮。有学者认为,中原最初是指山西南部,因为史书记载:尧都平阳(今临汾),舜都蒲坂(今永济),禹都安邑(今夏县),都在山西南部,后来中原所指范围逐步扩大,广义上指黄河中下游地区,或指整个黄河流域。
河南位于黄河中下游,东接安徽、山东,北界河北、山西,西连陕西,南临湖北,呈望北向南、承东启西之势,是中华文明最重要的发源地。2000多年前,为中国九州中心之豫州,故简称“豫”,且有“中州”、“中原”之称,中原是“北起并州上党,西届司州弘农,东达扬州淮南,中至新蔡、安丰。”这个范围主要是现在的河南,还包括山西南部,江苏西部及安徽西北部少数地方,
由于古时中华国土并没有现在这么大,主要集中在现在的河南、陕西、陕西、安徽、山东等黄河两岸,对于长江以南中原人也就是古代人称为蛮;长城以北称为夷,这也就是蛮夷的由来。古中原是中华文化的发祥地,古代大圣孔子、老子都是出自此处,中华祖先炎黄二帝也是在此,从地理位置来看现在的河南正是古中原的中心。(编辑施尚景),
2、古代的中原到底是指陕西还是河南?
古代中原跟陕西有毛关系,中原分狭义和广义,狭义上指河南,广义上指山西南部、河北南部、山东西部、河南大部,这是中原的组合,《史记周本纪》成王在丰,使召公复营洛邑,如武王之意。周公复卜申视,卒营筑,居九鼎焉,曰:“此天下之中,四方入贡道里均。”作召诰、洛诰,这是司马迁记载的,难道司马迁会记载错误?最早的《尚书》中也有。
天下九州,豫州再九州之中,又称之为中州和中土,一个偏西的雍州是怎么好意思说自己是中原?《史记封禅书》记载,“昔三代之皆在河洛之间,故嵩高为中岳,而四岳各如其方,”另外,汉武帝元鼎四年,以周王室后裔卫国卫元君之后封为周子南君,天子遂至荥阳而还。过雒阳,下诏曰:“三代邈绝,远矣难存,其以三十里地封周後为周子南君,以奉其先祀焉。
”周子南国一直持续到了西晋永嘉之乱才灭亡,兴盛了四百多年,中原一词早在二十四史之一的《晋书》中就有记载,提到的中原可不止一次,《水经注》中也有记载,宋朝《宋史•地理志》中也记载了中原板荡,宋高宗驻避吴会,中原、陕右尽入于金,明朝地理志《广志绎》也记载了中原指河南,中州也是指河南,中土也是指河南,感兴趣的可以去读一读《晋书》和《宋史》《水经注》。
3、“中原”到底指的哪里,真的是河南吗,为什么?九州又到底在哪?
谢邀,中原和九州都是中华文明史上重要的地理概念,在这里先解释一下“九州”,九州一词最早见于《尚书》中的,《夏书·禹贡》,相传古代大禹治水时,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