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天津 > 北辰区 > 2020年天津市高三二模语文,天津卷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2022

2020年天津市高三二模语文,天津卷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2022

来源:整理 时间:2023-01-25 18:37:37 编辑:天津生活 手机版

1,天津卷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2022

高考结束之后,各位考生和家长最想知道的就是考生考的怎么样,这时候考卷跟答案就非常重要了。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关于天津卷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2022。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天津卷语文试题 及答案 谈谈高考志愿的填报 随着年高考的日益临近,如何填报高考志愿成为各位考生和家长谈论的话题,究竟怎样报,如何报,这是一个比较纠结的问题,也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下面是根据我的一些想法和以前的做法,为广大考生和家长提供一些参考。 1、资料的搜集,根据一模和二模的成绩,并结合自己平时的练习成绩,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分析和定位,然后搜集一些自己心仪的大学和目标大学近3到5年来从本省录取的成绩,各专业的录取成绩,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从中找出平均录取线差和最低录取线差,这是非常重要的两个数据,是高考填报志愿的重要参考依据,结合孩子的喜好和愿望,进行综合分析,找出与孩子(包括自己)喜好和愿望比较符合的学校和专业,范围尽可能广一些,在知分报志愿的地区,一旦高考成绩发布,你能做到心中有数,不至于茫然失措。所谓录取线差是该院校当年平均录取分数或最低录取分数与其在所在招生批次录取控制 分数线 的差值。中国 教育 在线也是建议考生用“录取线差”来分析自己的情况,由于每年高考模式不一、高考试卷难度有别,造成各个院校各年度的录取分数可能发生较大的变化。但是通过大量的统计和分析,我们发现,对多数院校来说,尽管录取分数波动较大,但其录取线差一般波动不会太大,所以应该逐年计算目标院校往年的录取线差。 2、根据自己选定的心仪的一些目标学校,待学校的招生计划和招生简章发布后,要进行仔细的研读,这是必须的,有的家长认为各校发布的招生简章差不多都是一样的,走马观花一读就算了,其实这是非常不对的,在招生简章里面暗藏着许多奥妙与玄机,这就需要你认真仔细的研究,尤其是招生计划、招生专业以及录取规则必须看明白、弄清楚,某个专业的招生人数,某个专业在你的地区是否有招生计划,在录取规则里面重点弄清楚怎样录取,是分数优先,还是志愿优先,对外语的要求,专业之间有无分数级差,调档比例是多少,填报志愿时,第一志愿和二、三志愿间要适当拉开梯次,即使第一志愿不能录取,也能有机会进一所比较满意的学校。由高到低形成一个合理的梯度。不能一味追求热门学校,往年出现过考生对于心仪高校太过执着,整张志愿表只填报了一所高校,造成无法弥补的遗憾。 再个就是尽量服从志愿与专业的调剂,以增加你被目标大学录取的机会。 3、加强与招生学校的联系,在高考填报志愿阶段,一般每个大学都在你的地区设立招生办公室,在高考成绩发布之前,搜集好目标大学在你地区的招生办联系人及联系方式,成绩发布后及时取得联系, 报告 你的高考成绩,特长 爱好 及你的联系方式,招生办的老师会根据咨询情况及时给你反馈信息,对各个招生办老师的给出的意见与建议,认真听取,仔细分析,并把自己的目标和目的与老师及时沟通,这期间一定要保持电话的畅通,这样,才能知己知彼,才能报的好报的巧。有专家曾经建议,对于考生而言,有一个原则:高分考生,奔名校;次高分考生,奔特色;考分中上等考生,兼顾学校和专业;一般成绩考生,奔专业;成绩较低考生,奔实用。 预祝各位考生进入理想的高校,创造你的辉煌,实现你的梦想。 天津卷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2022相关 文章 : ★ 全国新高考1卷数学真题卷及答案详解2022年 ★ 2022年天津高考政治试卷 ★ 2022河南省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未公布) ★ 高考语文诗句默写练习题附答案 ★ 2022天津高考一分一段重磅揭晓 ★ 2022年天津高考作文题目预测 ★ 2022年高考浙江卷政治真题及答案 ★ 2022年天津高考一分一段预览表 ★ 2019天津高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 2022天津高考总成绩一分一段表

天津卷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2022

2,大学美育如何从审美主体审美特征审美意识

¥TEPhHDaLlwYqGkW8¥360文档中心大学美育《大学美育》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授课对象为大学各专业本科生,课程属性为公共必修课。二、课程教学目的本课程为大学本科各专业必修课。讲授美育和美学理论知识是高等学校对学生实施审美教育的基础环节。开设本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学生比较系统地了解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基本原理,以及美育的意义、任务和途径,从而初步树立正确、进步的审美观,培养高尚、健康的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趣,发展对美的事物的感受力、鉴赏力、创造力,提高在审美欣赏活动和审美创造活动中陶冶情操、完善人格、进行自我教育的自觉性。三、教学基本内容及基本要求绪论培养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1、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育人,就是要培养做人的基本素质,使青年一代成为全面发展的人。美育的根本问题是要培养完美的人格,它是人的基本素质教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具有独特功能和重要地位。2、了解教育的根本任务,美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的重要意义。第一章人类美化自身的学科1、高校美育的首要任务,是要教育学生逐步树立马克思主义的审美观。基本任务,是要培养正确的审美理想,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根本任务,是要塑造完美的人格:以美引善,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以美启真,增强学生的智力;以美怡情,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总之要促进大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高校美育的实施,①教学活动(设置美育和文学艺术教育方面的课程,开掘和发挥所有课程的美育因素);②课外活动(组织文艺社团,举办美育方面的讲座演出、展览、参观、比赛等等);③校园环境的美化和文明校园建设等。2、掌握美育的任务,了解美育的实施。第二章美是什么1、美学史上关于美的本质问题的代表性观点:美是理念,美是主观观念,美是事物的属性,美是关系,美是生活。以上观点对于认识美的本质的意义及局限性。美的本质在于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在于人的本质力量的肯定和确证。所谓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人的本质力量的肯定和确证,是指人在一定的社会关上一页下一页下载文档原格式(Word原格式,共8页)支付 ?下载相关文档(完整版)大学美育感想大学美育论文大学美育的现状分析大学美育复习要点大学美育大学美育教学内容《大学美育》PPT课件大学美育论文大学美育的现状分析大学美育PPT课件大学美育的现状分析大学美育之美与美育大学美育感想大学美育之美与美育PPT课件.ppt大学美育大学美育大学美育考试大学美育考试自然美11大学美育考试自然美11大学美育考试大学美育考试PPT课件大学美育试题及参考答案大学美育考试参考资料理论部分《大学美育(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版)》章节测试题与答案超星尔雅学习通《大学美育(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章节测试答案大学美育课程教学大纲大学美育考试题库最新大学美育期末考试复习资料教学文稿智慧树知到2019大学美育(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版)章节测试答案大学美育考试自然美精品课件大学美育复习参考(全)大学美育概论考试题目超星尔雅学习通《大学美育》章节测试答案最新 大学美育(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版)智慧树知到答案大学美育考试题及答案章节期末答案智慧树知到《大学美育(华南理工大学版)》章节测试答案大学美育试题及答案大学美育教育大学美育论文大学美育大学美育教学计划对我国大学美育的几点思考大学美育观后感3000字大学美育十讲(选修自己整理的)大学美育之美与美育大学美育大学美育学习资料总结大学美育大学美育之美与美育PPT课件大学美育论文新版大学美育教学大纲大学美育总结大学美育论文大学美育高度总结篇大学美育期末考试复习资料大学美育大学美育大学美育论文大学美育实施大学美育论文论大学美育的功能、困境及对策大学美育感想大学美育作业大学美育感想三篇大学美育大学美育之美与美育 ppt课件大学美育之美与美育ppt课件大学美育教学计划大学美育课程2019智慧树知到[大学美育(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版)]章节答案大学美育2019尔雅答案大学美育尔雅答案大学美育-【本科课程PPT】-第二章大学美育-【本科课程PPT】-第五章大学美育问思录-复旦大学精品课程审美教育(大学美育)课件大学美育 本科课程 第十章大学美育-【本科课程PPT】-第十章课程:大学美育:电影艺术鉴赏指南(考核方式)大学美育 本科课程 第四章《大学美育》仇春霖版教学课件大学美育试题《美学与美育》2020期末试题及答案2020届湖南省雅礼中学高三5月质量检测语文试题湖南省2020届高三5月份质量检测语文试题湖南省雅礼中学2020届高三5月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 Word版含解析全国名校2020届高三5月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湖南省2020届高三5月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大学美育复习题湖南省雅礼中学2020届高三5月质量检测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解析)2020届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峡晖中学高三二模语文试题湖南省雅礼中学2020届高三5月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解析)2020智慧树,知到 大学美育(华南理工大学)章节测试题完整答案湖南省2020届高三5月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湖南省2020届高三5月份质量检测语文试题[答案].doc大学美育试题大学美育试卷及答案湖南省雅礼中学2020届高三5月质量检测语文试题湖南省雅礼中学2020届高三5月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清远市高三语文11月选考模拟考试试卷2020届湖南省雅礼中学2017级高三5月质量检测语文试卷及解析2020届湖南省雅礼中学高三5月质量检测语文试题最新文档访问电脑版? 2022 360文档中心 m.360docs.net

大学美育如何从审美主体审美特征审美意识

3,高三二模语文和文数答案有么

先奉上语文答案!1-8 DADCBBBC9.9【断句与翻译】(10分) (1)克之之日/广农积谷/观衅伺隙/上可以倾覆寇敌/尊奖王室/中可以蚕食雍凉/广拓境土/下可以固守要害/为持久之计[4分。每错、漏2个断句处扣1分,扣完为止。若断为“中可以蚕食雍/凉”亦可。](2)①这以后依仗益州的丰富资源,凭藉天府的险要地形,用这成就帝王大业,就像翻一下手掌那么容易了。 [3分。大意1分,“资”1分,“冯”1分。] ②刘备听说后非常忌讳(担心)此事,去向法正询问对策。 [3分。大意2分,“恶”1分。]参考译文: 法正字孝直,是扶风郡人。建安初年,法正到蜀郡投靠刘璋,不受重用,很不得志。益州别驾(州刺史助理)张松和法正交往甚好,他们揣度着,觉得不值得与刘璋共图大业,常常暗自叹息。张松到荆州拜见曹操后返回益州,劝说刘璋与曹操断绝关系,去结交刘备。刘璋问:“谁可以当使者?”张松就推荐了法正,法正推辞,但在刘璋的坚持下,他不得已去了。法正回来后,对张松称说刘备有雄才大略,他们秘密谋划,想一起拥戴事奉刘备,却一直没有机会。后来,因刘璋听说曹操要派遣将领征伐张鲁而心中害怕,张松就乘机劝说刘璋应当迎请刘备,让刘备去征讨张鲁。于是刘璋再次让法正领命出使。法正向刘备转达了刘璋的意图后,便暗地里向刘备献计说:“凭将军您的英雄才略,趁着现在刘璋懦弱无能,张松是州中的重要官员,可在内部接应,然后依仗益州的丰富资源,凭藉天府的险要地形,用这成就帝王大业,就像翻一下手掌那么容易了。”刘备认为他说得很对,就逆长江西上,和刘璋在涪地相会。刘备向北到葭萌去讨伐张鲁,后来回军向南攻打刘璋。 郑度劝刘璋说:“左将军刘备孤军深入来袭击我们,部下士兵不到一万人,军民还没有归附他,他只能用田野中的庄稼作为军粮,军队缺少必要的物资。对付他的最好办法,是把巴西和梓潼的百姓全部驱赶到涪水以西,将仓库中的粮食和田野的庄稼全都烧掉,增高壁垒,深挖战壕,按兵不动,等待他们到来。他们到这里,熬不过一百天,就一定会自行逃离。这时我们追击,就一定能抓获刘备。”刘备听说后很忌讳此事,向法正询问对策。法正说:“刘璋最终不会采纳郑度的计策,你不必忧虑。”刘璋果然像法正所说的那样,罢免了郑度,不采用他的计谋。建安二十二年,法正劝刘备说:“曹操一出兵就降服了张鲁,平定了汉中,没有趁着这个形势夺取巴、蜀,却留下夏侯渊、张邻驻守汉中。如今估量夏侯渊、张邻的才智谋略,比不上我们的将领,发兵前往征讨,就一定能战胜他们。在战胜他们之时,我们就发展农业,积蓄粮食,寻找时机,上可以消灭敌寇,尊奉王室,中可以逐步占取雍州、凉州,拓展疆域,下可以坚守险要之地,作长久的打算。这大概是上天把良机赐给我们,时机不能错过啊。”刘备认同他的计策,就率领众将领进军汉中,法正也随同前往。刘备从阳平关向南渡过沔水,沿着山势逐渐向前推进,在定军山一带扎营。夏侯渊率兵来争夺此地。法正说:“可以攻击他了。”刘备命令黄忠率兵登上高处擂鼓呐喊进攻,大败夏侯渊的军队,夏侯渊等人被杀。曹操西征,听说了法正的计策,说:“我本来知道刘玄德不具备这样的谋略,一定是被人教授的。”10.【古诗鉴赏】(7分) 诗句从远望的角度写罗浮山飞瀑,“四百层”、“三千丈”,运用夸张的手法写出飞泉之多、之高;“翠飞”则是用比喻形容瀑布倾泻如翠玉飞溅,写出了瀑布的色彩之美。两句绘形绘色,多角度表现了罗浮瀑布的美丽与壮观。 [7分。每一划线处1分。]11.【名篇名句】(6分) (1)蹴尔而与之 乞人不屑也 (2)逝者如斯 盈虚者如彼 (3)信誓旦旦 不思其反 (4)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烟 [6分。每一横线1分,凡错、漏、多的,该横线不得分。任选3题,多选则按前3题计分。]12.【信息整合】(5分) C D(C.造成中医和西医“水火不容”的原因,是两者的“思想体系”与“科学方法”不同,而不是“因历史的巨大差距”。D.原文并没有说中医“受着民族传统和地域文化的影响,无需采用目前西方现代医学的科学方法”。)[5分。答对一项给2分,答对两项给5分,答案超过两项,本题不给分。]13.【思路分析】(3分) B(西药理论运用的是“科学依据”,四环素的发明自然需要运用“科学依据”。A.运用的是技术——“经验依据”积累的技术。C.根据“经验依据”作出判断。D.通过“历史依据”作判断。)14.【要点归纳】(4分) 凭借经验依据和历史依据就可以判断其是否合理,并不需要所谓的(西医的)“科学依据”。[4分。“凭借经验依据和历史依据……”3分,“不需要科学依据”1分。]15.【内容分析】(4分) ①在我们的大众语境中,所谓“科学的”东西,是“正确的”“高明的”“有效的”“经过了证实的”东西。中医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已经过了正确、高明、有效、证实的检验,因此,从宽泛的意义上说,中医已经具有科学依据。②在某种意义上说,中医理论与西医理论是水火不相容的,仅以西医理论作为科学依据来判断中医是不恰当的,因此,从狭义的意义上说,中医不需要科学依据。 [4分。答对一点得2分,答对两点得4分。意思对即可。]16.【内容分析】(4分) 因为“有些人”触动了“我”的灵魂,给与“我”真善美的启迪,对“我”的精神成长起着重要作用。[4分。答对一划线处给2分,答对两处给满分。意思对即可。]17.【手法分析】(6分) 示例:面对急需求助的中年人,“我”如众人一样冷漠;而当“我”彷徨无助时,数学老师给“我”无私的帮助,作品通过这一“冷”一“热”的对比,表达了强烈的褒贬爱憎,凸显出人应行善的思想。[6分。其中“分析”各得2分,“作用”2分。]18.【人文探究】(5分) 示例:本文从女教师、米店老板和数学老师等普通人常见的行为中,发掘出真诚、敬畏与无私助人等可贵品质,又从“我”对待衣衫褴褛路人的患得患失心理活动中,洞悉到人本心的迷失,作者在对凡人小事的褒扬与叩问中,表达出对真善美的执着追求,从而使她的作品具有一种催人反思、促人猛醒和导人向善的力量。 [5分。写出熟悉生活2分,发掘出深意3分。若从某一事例发掘出深意,亦可得满分。]19.【信息整合】(4分) ①缺乏一种对推进素质教育起积极导向作用的高考制度; ②学校缺乏实施素质教育的管理制度和相应的激励机制; ③校外教育和社会实践缺乏相应的保障制度。[4分。答对一点得1分,答对两点得3分,答对三点得4分。]20.【结构把握】(6分) 因为高考制度改革,不但要涉及社会诚信观念和制度建设,还要涉及相关配套的措施和管理手段,所以它不是单纯的教育改革。 建立能保障推进素质教育的评价制度的条件是在高考制度改革的同时,必须要建立和完善与之相匹配的社会各项机制。[6分。两个“涉及”各2分,“条件”2分。]21.【问题探究】(5分) 不能。因为素质教育不同于传统教育,它是更加社会化和开放性的教育模式,需要全社会其他制度的全力支持与配合,而目前素质教育所面临的种种问题,实际上是受到社会其他体制的制约所致,所以,如果相关的制度建设不完善,而仅仅依靠进一步深化传统教育领域改革,也还是不能解决素质教育所面临的障碍。[5分。“不能”1分,“社会化和开放性”2分,“受到社会其他体制的制约”2分。意思对即可。]22.【简明得体】(6分) 删去④;将①改为“贵校是一所闻名遐迩的文科重点大学”或“贵校是一所著名的文科重点大学”;将⑥的“令对手暗然失色,自惭形秽”改为“令对手自愧不如”;将⑦改为:“如果贵校能录取我,那将是我终身的荣幸”。[6分。找对两处得1分,找对四处得2分;删改正确一处得1分。]23.【语段压缩】(6分) ①旅行费用相宜;②身体符合条件;③旅途安全可靠;④生活设施便利。 [6分。答对两点2分,答对三点4分,答对四点满分;只答一点不得分。]

高三二模语文和文数答案有么

4,高三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

  语文是学习知识的基本手段。下面是我分享的高三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欢迎大家练习!    语文Ⅰ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M370失联成了无法破解的谜。在一些人看来,239人的生命遭到了马航的 。及时公布细节真相本来是马航的责任,但 的是,马航并没有这么做。而另一方面,多个国家主动参与到搜救活动中。各国动用了从太空、空中到海上、水下等多个领域的高科技设备,展开了一场 的国际大搜索。   A.忽视 事与愿违 震古烁今 B.漠视 事与愿违 史无前例   C.忽视 出人意料 震古烁今 D.漠视 出人意料 史无前例   2.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涌现的互联网精英以其崭新的理念和独特的方式,诠释着时代的大趋势。   B.为减少细颗粒物(PM2.5)浓度,北京将进一步淘汰不符合首都功能的污染企业,以世界上最严格的标准治理北京市工业污染。   C.不知从何时起,我们的祖父一辈被我们忽略了,他们离我们如此遥远,以至于不知道他们有着怎样的孤独和悲伤。   D.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市委市政府不仅表现出了应有的责任感和担当意识,媒体也显示出了难得的宽容和真诚。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一个人立志从事精神探索和文化创造的事业,应该是出于自身最内在的精神需要。 __________ 所以,立足于自救的人,他面对外部世界时的心态是平静的。   ①在精神生活与世俗生活之间,他的价值取向是明确的,不会有任何实质性的困惑。   ②他在精神生活的范围内几乎一定有很重大的困惑。   ③他自己是在做着他今生今世最想做、不能不做的一件事,只要环境还允许他做下去,何失落之有?   ④所以对于他来说,不管世道如何,他都非自救不可,惟自救才有生路。   ⑤张三弃文经商,成了大款,李四媚俗哗众,成了大腕,这一切与他何干?   A.①④②⑤③ B.①②⑤③④ C.②④①⑤③ D.③⑤②①④   4.下列诗句与“细水浮花归别涧”对仗工整的一项是(3分)   A.碧天如水倚红楼 B. 断云含雨入孤村   C.冷红泣露娇啼色 D. 雁迷寒雨下空壕   5.下列诗文引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青少年的安全教育应及早进行,而不能等险情出现后再补课,这一点已成为人们的共识。   B.当下有些人看不到事物的发展进步,一味地抱怨、不满,对此,我们要善意地提醒一句:“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   C.竹林七贤之一的刘伶才华横溢而又狂放不羁,宣传道家思想,蔑视世俗礼法,正所谓“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D.“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转载这篇介绍德国企业发展经验的文章,是希望国内企业更加重视管理细节,提高产品质量。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孙 武   苏洵   ①天下之士与之言兵,而曰我不能者几人?求之于言而不穷者几人?言不穷矣,求之于用而不穷者几人?呜呼!至于用而不穷者,吾未之见也。   ②《孙武十三篇》,兵家举以为师。然以吾评之,其言兵之雄乎!其书论奇权密机,出入神鬼,自古以兵著书者罕所及。以是而揣其为人,必谓有应敌无穷之才。不知武用兵乃不能必克,与书所言远甚。   ③吴王阖庐之入郢也,武为将军。及秦楚交败其兵,越王入践其国,外祸内患,一旦迭发,吴王奔走,自救不暇。武殊无一谋以弭斯乱。若按武之书以责武之失,凡有三焉。《九地》曰:“威加于敌,则交不得合。”而武使秦得听包胥之言,出兵救楚,无忌吴之心,斯不威之甚。其失一也。《作战》曰: “久暴师则钝兵挫锐,诸侯乘其弊而起。”且武以九年冬伐楚,至十年秋始还,可谓久暴矣。越人能无乘间入国乎!其失二也。又曰: “杀敌者,怒也。”今武纵子胥、伯嚭鞭平王尸,复一夫之私忿以激怒敌,此司马戍、子西、子期所以必死仇吴也。勾践不颓旧冢①而吴服,田单谲燕掘墓而齐奋,知谋与武远矣。武不达此,其失三也。   ④然则始吴能以入郢,乃因胥、嚭、唐、蔡之怒,及乘楚之不仁,武之功盖亦鲜耳。夫以武自为书,尚不能自用以取败北。况区区祖其故智余论者而能将乎!   ⑤且吴起与武,一体之人也,皆著书言兵,世称之曰“孙吴”。然而吴起之言兵也,轻法制,草略无所统纪,不若武之书词约而意尽,天下之兵说皆归其中。   ⑥然吴起始用于鲁,破齐;及入魏,又能制秦兵;入楚,楚复霸。而武之所为反如是,书之不足信也,固矣。   (选自《权书》,有删改)   【注】旧冢:这里指吴王的祖坟。   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武殊无一谋以弭斯乱 弭:消除   B.威加于敌,则交不得合 交:交战   C.况区区祖其故智余论者而能将乎 祖:效法   D.草略无所统纪 略:简略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求之于用而不穷者几人 B.兵家举以为师   勾践不颓旧冢而吴服 若按武之书以责武之失   C.其失一也 D.至于用而不穷者,吾未之见也   杀敌者,怒也 书之不足信也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久暴师则钝兵挫锐,诸侯乘其弊而起。(4分)   (2)夫以武自为书,尚不能自用以取败北。(4分)   9.第③段中,苏洵分条列出孙武的“三失”,表明了他对孙武怎样的看法?请用一句话概括。(4分)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10.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念 奴 娇①   [南宋] 叶梦得   云峰横起,障吴关三面,真成尤物。倒卷回潮,目尽处、秋水粘天无壁。绿鬓人归,如今虽在,空有千茎雪。追寻如梦,漫馀诗句犹杰。   闻道尊酒登临,孙郎②终古恨,长歌时发。万里云屯,瓜步晚、落日旌旗明灭。鼓吹风高,画船遥想,一笑吞穷发。当时曾照,更谁重问山月。   【注】①这首词是作者兼知建康府(今南京)时,登镇江北固山有感而作。②孙郎,即孙策,曾经常携酒登临此山游宴。   (1)“绿鬓人归,如今虽在,空有千茎雪”运用了哪两种手法?(2分)   (2)词的下阕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请具体分析。(5分)   (3)全词抒发了诗人哪些情感?(4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8分)   (1)蟹六跪而二螯,___________________,用心躁也。 (荀子《劝学》)   (2)________________,举匏尊以相属。 (苏轼《赤壁赋》)   (3)_________________,往往取酒还独倾。 (白居易《琵琶行》)   (4)总角之宴,言笑晏晏。___________,不思其反。 (《诗经卫风氓》)   (5)前者呼,后者应,_________,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6)_________________,五十弦翻塞外声。 (辛弃疾《破阵子》)   (7)孔子登东山而小鲁,________________。 (《孟子尽心上》)   (8)余霞散成绮,______________。 (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五、现代文阅读(一)(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题。   西敏大寺(节选)   [美]华盛顿欧文   ①时方晚秋,气象肃穆,略带忧郁,早晨的阴影和黄昏的阴影,几乎连接在一起,不可分别。岁云将暮,终日昏暗,我就在这么一天,到西敏大寺去散步了几个钟头。古寺巍巍,森森然似有鬼气,和阴沉沉的季候正好调和;我跨进大门,觉得自己已经置身远古,相忘于古人的鬼影之中了。   ②我是从西敏学校的内庭走进去的,先走过一条弧顶的矮矮的长廊,墙壁很厚,墙上有圆孔,略有光线透入,廊中幽暗,似在地底行走。黑廊尽头,我远远地可以看见里面的拱廊。我从当年僧院遗址那条路进入古寺,景象分外凄凉,我心也更适宜于往凄凉方面冥想了。拱廊仍旧保留几分当年的幽静出世之慨。灰色的墙壁受霉气所蒸,已经显得斑斑驳驳,年代已久,颓坏之象,也很明显。墙上长了一层白苍苍的苔藓,非但上面的碑文不可读,连骷髅像以及别种丧用标志都模糊不清了。弧顶上布满雕刻花纹,可是斧钻的痕迹,也已模糊;拱心石上面雕有玫瑰花,可是当年枝叶茂美之状,已经不可复见。每样东西都可以看出年久衰败之象,可是即使处在颓朽之中,依然不乏动心悦目之处。   ③一道带有秋意的黄色阳光,正从拱廊的方场上空倾泻下来,照耀着场中央一块稀疏的草圃,同时把拱廊的一角抹上一层阴郁的光辉。从拱廊之间,向上望去,可以瞥见一抹蓝天,或一朵游云,还有那镀着阳光、伸向碧空的寺顶尖塔,也巍然在目。   ④我踯躅于拱廊之间,时而默想着这幅辉煌和颓败的景象,时而竭力去辨认那些刻在墓石上的碑文。我脚下的铺道都是墓石砌成,墓石上有三个浮雕像吸引我的注意,雕工很粗陋,经过好几代人的践踏,差不多已磨损殆尽。这是早先三位寺院住持的遗像,他们的墓志铭都已磨光,只剩下三个名字,这三个名字也无疑是后来重刻的。我停留了一会儿,对着古人这些残缺不全的遗迹,不禁幽然沉思。它们就像几艘烂船,被时间的洪流冲到了遥远的此岸:它们并不告诉你什么故事,只表示这几个人曾经活过,现在已经不在。假如它们含有什么道德方面的教训,那只讽示那种希望死后还能受人尊敬,能借着墓志铭长存下去的骄傲心理,是如何的空虚。再过些时候,连这些残存的记录都会消失,纪念碑也将不成其为一件纪念物了。我正俯视着这几块墓石,耳旁突然传来大寺的钟声,回荡墙壁之间,整个拱廊都响起了回声。墓地里传来的钟声,听起来真叫人有悚然之感,它警告你又是一个钟头过去,时光的消逝,就像一个大浪,在不停地把我们卷向坟墓。我继续前进,来到一扇通往大寺内院的拱门之前。我跨步入内,里面的建筑在拱廊的衬托之下,益显其宏伟,给人深刻的印象。游客抬头一望,看见一根根庞大的圆柱,圆柱上面架着高不可攀的.拱梁,不由心惊肉跳;这些建筑也是人类手工所造,但是人在廊柱下面漫游,好像缩小得微不足道了。这座大寺空旷幽暗,使人生出一种深刻而神秘的敬畏之感。   ⑤现在这些伟人只是横七竖八地挤在泥土之中。他们在世之时,堂堂英国都不足以供他们的驰骋,如今在遵照经济的原则下,他们只分得那么小的一块土地,那么贫瘠而黑暗的一个角落。他们曾企图使自己的英名占有世世代代人的思想,获得人人的敬羡,如今他们的坟墓上,却千方百计地雕出种种装饰,只为了吸引游客偶然的一顾,免得在短短的几年之中,就把他们的名字忘怀。看了这些,想到人生的虚空,我又几乎忍不住要惨然一笑了。   (夏济安译)   12.第一段用语典雅、情景交融,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6分)   13.第三段写了西敏大寺周围色彩明丽的秋景,请分析其作用。(4分)   14.解释第四段划线句子的含义。(4分)   15.探究作者游览西敏大寺时对历史和人生的感想。(6分)    六、现代文阅读(二)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6~18题(18分)   中国绘画里所表现的最深心灵究竟是什么?答曰,它既不是以世界为有限的圆满的现实而崇拜模仿,也不是向一无尽的世界作无尽的追求,烦闷苦恼,彷徨不安。它所表现的精神是一种“深沉静默地与这无限的自然,无限的太空浑然融化,体合为一”。它所启示的境界是静的,因为顺着自然法则运行的宇宙是虽动而静的,与自然精神合一的人生也是虽动而静的。它所描写的对象,山川、人物、花鸟、虫鱼,都充满着生命的动——气韵生动。但因为自然是顺法则的,画家是默契自然的,所以画幅中潜存着一层深深的静寂。就是尺幅里的花鸟、虫鱼,也都像是沉落遗忘于宇宙悠渺的太空中,意境旷邈幽深。它表现着无限的寂静,也同时表示着是自然最深最后的结构。有如柏拉图的观念,纵然天地毁灭,此山此水的观念是毁灭不动的。   中国人感到这宇宙的深处是无形无色的虚空,而这虚空却是万物的源泉,万动的根本,生生不已的创造力。老、庄名之为“道”、为“自然”、为“虚无”,儒家名之为“天”。万象皆从空虚中来,向空虚中去。所以纸上的空白是中国画真正的画底。西洋油画先用颜色全部涂抹画底,然后在上面依据远近法幻现出目可睹手可捉摸的真景。它的境界是世界中有限的具体的一域。中国画则在一片空白上随意布放几个人物,不知是人物在空间,还是空间因人物而显。人与空间,溶成一片,俱是无尽的气韵生动。我们觉得在这无边的世界里,只有这几个人,并不嫌其少。而这几个人在这空白的环境里,并不觉得没有世界。因为中国画底的空白在画的整个意境上并不是真空,乃正是宇宙灵气往来,生命流动之处。笪重光说:“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这无画处的空白正是老、庄宇宙观中的“虚无”。   中国山水画是最客观的,超脱了小己主观地位的远近法以写大自然千里山川。或是登高远眺云山烟景、无垠的太空、浑茫的大气,整个的无边宇宙是这一片云山的背景。中国画家不是以一区域具体的自然景物为“模特儿”,对坐而描摹之,使画境与观者、作者相对立。中国画的山水往往是一片荒寒,恍如原始的天地,不见人迹,没有作者,亦没有观者,纯然一块自然本体、自然生命。所以虽然也有阴阳明暗,远近大小,但却不是站立在一固定的观点所看见的形色阴影如西洋油画。西画、中画观照宇宙的立场与出发点根本不同。一是具体可捉摸的空间,由线条与光线表现。一是浑茫的太空无边的宇宙,此中景物有明暗而无阴影。有人欲融合中、西画法于一张画面,结果无不失败,因为没有注意这宇宙立场的不同。中国画中不是没有作家个性的表现,他的心灵特性是早已全部化在笔墨里面。有时亦或寄托于一二人物,浑然坐忘于山水中间,如树如石如水如云,是大自然的一体。   (节选自宗白华《美学散步》,有删改)   16.结合文章第一段谈谈你对中国绘画中“静”的理解。(6分)   17.简要分析第二段的论述层次。(6分)   18.西洋画和中国画的差别主要有哪些?(6分)    七、作文(70分)   19.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   围棋界也有说法:“二十岁不成国手,终生无望。”   著名画家齐白石在五十七岁时,画作仍然不被人所赏识。    高三语文期末试卷参考答案   1.D(忽视:不注意,不重视;漠视:冷淡的看待,不注意。出人意料:事物的好坏、情况的变化、数量的大小等出于人们的意料;在人们的意料之外。事与愿违:事实与愿望相反,指原来打算做的事没能做到。史无前例: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事,指前所未有。震古烁今:震动古代,显耀当世,形容事业或功绩非常伟大。)   2.A (B动宾搭配不当,“减少……危害”或“降低……浓度”;C成份残缺,在“以至于”后面添加“我们”;D关联词位置不当,“不仅”移到“市委市政府”前面)   3.C   4.B(语出韩偓《春尽》A“水”字重复且意境不合;C“娇啼色”“归别涧”不对仗且平仄不合;D“雁迷寒雨”和“细水浮花”不对仗)   5.C(指的是做大事的人不拘泥于小节,有大礼节的人不责备小的过错。)   6.B(交:结交)   7.C(A.表转折,却/表因果,因而 B.介词,把/连词,来 C.均表判断 D.代词,这种情况/主谓之间,无意义)   8.(1)长久出兵在外,就会使军力受损(译为“使兵器破败”亦可),使锐气受挫(如果将“钝兵挫锐”当互文意译为“使得士气大减”亦可),别国就会乘你疲惫时而起兵进攻你。(“暴师”“钝兵”“挫锐”“弊”各1分)   (2)凭借孙武自己写兵书(的能力),尚且不能自己(熟练)运用因而遭到失败。(前一个“以”、“为”、“自用”、“败北”各1分)   9.孙武理论与实践相脱离(或“纸上谈兵”)。(单方面强调“理论出色”或“用兵不力”,给2分)   【参考译文】   同天下的士人谈论用兵的事,说“我不会用兵”的人有几个?(在这些人中)向他提出理论上的问题而难不倒他的,又有几个?在理论上难不倒他,用他来领兵打仗而能够难不倒他的,又有几个?哎!至于说领兵打仗而能始终难不倒他的人,我从来没有见过哩!   孙武写了《孙武十三篇》,军事家都把他当作老师。然而依照我的看法,孙武是谈论兵法的杰出人物!他的书论述奇特、权变、秘密、机智这些用兵的技巧,神出鬼没,自古以来那些谈论用兵的著作,极少能比得上的。从这一点来揣测他这个人,一定具有应付敌人的无穷才能。(却)不知道他领兵打仗竟不能每战必胜,而且和他在书中谈的相距甚远。   当吴王阖庐攻入郢都的时候,孙武为统帅。等到秦国和楚国联合打败吴国的军队,越王勾践率大军进入践踏了他的国家,外祸内患一朝接踵而来,吴王奔逃,来不及自救。孙武完全没有一点办法消除这些祸乱。假如依据孙武自己的书来指责他的过失,总共有三条。《九地》中说:“把威势加在敌人头上,就要使他不能同别国结交。”然而孙武却使秦国能够听到申包胥(楚国大夫。吴兵入郢都,申包胥至秦求救,哭于秦廷七日七夜,秦终于出兵救楚,大败吴军)的话,出兵援救楚国,对吴国没有忌惧之心,这就太没有威势了。这是孙武的第一条过失。《作战》中说:“长久出兵在外,就会使军力受损,使锐气受挫,别国就会乘你疲惫时而起兵(进攻你)。”孙武在吴王阖庐九年冬季攻打楚国,到十年秋季才返回,可以说是长久出兵在外了。越国人怎能不乘虚攻入吴国呢?这是孙武的第二条过失。《作战》又说:“战士奋勇杀敌,是由于愤怒。”孙武纵容伍子胥(春秋时楚国人,后奔吴,为大夫,终因直谏而死)、伯嚭(也是楚国人,后奔吴夫差为太宰。越灭吴,杀伯嚭)鞭打楚平王(姓毕,熊氏,初名叶疾,即位后改名居,在位十三年)的尸体,发泄一个人的私忿,来激怒敌人;这就是司马戍(即沈尹戌,楚国左司马)、子西(楚平王子,名申,时为令尹)、子期(亦楚平王子,子西之弟,名结,时为大司马)誓死向吴国报仇的原因。勾践(攻占吴国后)不去毁坏吴王的祖坟,因而吴国人民顺从他,田单(战国时齐国人。燕军攻齐,占领七十余城,仅莒、即墨二城未破。即墨守将战死,城中人民推田单为将军,田单用计大破燕军,收复所有被占城市,因功封安平君)欺诈燕军,使他们掘了齐人的坟墓,因而齐国人民奋起作战。他们的智谋远在孙武之上。孙武不能通晓这个道理,这是他的第三条过失。   既然这样,那么,当初吴军能够攻入郢都,是借用了伍子胥、伯嚭、唐国(春秋时诸侯国,都城在今湖北省随县西北唐城镇)、蔡国(春秋时诸候国,都城在今河南省新蔡县,唐、蔡二国国君均曾被楚囚禁受辱)的愤怒,以及乘楚国不仁的时机,孙武的功绩大概也是很少的了。凭孙武自己写兵书(的能力),尚且不能自己(熟练)运用而遭到失败。更何况几个只知学习孙武旧有的计谋和理论的人,怎么可以用他们来领兵打仗呢!   吴起(战国时卫国人,著名军事家:著有《吴子》一书,属兵家)与孙武是一样的人,都著书谈论兵法,世人并称他们叫做“孙吴”。然而吴起谈论用兵,不注重法令制度,文字粗糙简略,没有统领全书的纲纪,不及孙武的书语言精练而意思详尽,天下所有的用兵理论都归于其中。   但是,吴起开始被鲁国任用,就大破齐军;等到了魏国,又能制服秦国军队;到了楚国后,使楚国再次称霸诸侯。可是孙武的所作所为,反而造成了这种(失败的)结局,(可见)书上的理论不值得(完全)信赖,本来就是这样啊。   10.(1)对比,比喻。(每点1分)   (2)虚写:三国孙策游宴高歌;未来谈笑收复失地(2分)。实写:瓜步暮云、落日旌旗、鼓声风声(2分)。虚实相生,拓展了词的意境(1分)。   (3)对眼前大好山河的赞美;对自己年岁日增的慨叹;对历史英雄(孙策)壮志未酬的感怀;对北定中原收复失地的期盼(爱国情怀)。(每点1分)   11.(1)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2)驾一叶之扁舟   (3)春江花朝秋月夜 (4)信誓旦旦   (5)伛偻提携 (6)八百里分麾下炙   (7)登泰山而小天下 (8)澄江静如练   12.用语典雅:化用文言词汇(时方晚秋、岁云将暮)(1分),四字短语凝练紧凑(气象肃穆,略带忧郁)(1分),叠词音韵铿锵(巍巍、森森)(1分);情景交融:借晚秋的阴沉肃穆和西敏大寺的森森鬼气(1分),表达自己内心的惝恍迷离和深沉的历史感(2分)。【如写“骈散结合的句式”或“对称的句式”亦可得分;内心感受如写“凄凉”“凄楚”“悲惨”亦可得1分】   13.描绘了西敏寺的外部环境(1分);以明丽的色彩凸显了西敏寺内部的颓朽(或阴沉昏暗,写形成对比亦可)(1分);写秋景,与文章开头交待的时令呼应(1分),为下文的议论作铺垫(1分)。   14.运用比喻(1分)说明遗迹已经破烂不堪(1分),历经时光的淘洗留存到现在(1分),本身没有什么价值(1分)。   15.昔日的辉煌,终将变作今日的颓败;历史遗迹的记录功能有限并终将消失;生前辉煌也难免死后被人遗忘;时光无情,人本渺小(或人生苦短);人生最终归于虚空。(写出3点得6分)   16.①超越了模仿和追求后深沉静默地与自然太空融化为一。② “静”并不是绝对的,它蕴含着生命的动。③ “静”是无限和永恒的。(每点2分)   17.首先指出中国画以空白为画底的原因;接着通过与西洋油画的对比,说明中国画人与空间一体;最后强调中国画空白的实质是宇宙往来、生命流动,而这正是中国画的妙境所在。(每点2分)   18. ①画法不同:西洋画以颜色为画底,摹写真景;中国画以空白为画底,虚实相生。(2分)②观照宇宙的立场与出发点不同:西洋画将画境与观者、作者对立,所以观照具体可捉摸的空间,用线条与光线来表现(2分);中国画将作者与画境完全融合,忽略了作者和观者,所以中国画观照浑茫无边的宇宙,笔下景物有明暗而无阴影(2分)。
文章TAG:2020年天津市高三二模语文2020年天津天津市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