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河南有三个地方的方言,和中原官话有点差异。过去很多人说河南话太土,那是无知,岂不知,很多土语里包含了古语,是老百姓口传心授下来的古代语言,也叫…雅音,河南的文化,河南的语言绝不是“土”那么简单,河南话有一个元音,普通话里没有,说起河南话,我们会想起很多经典的话语。
1、所有人提到河南话都是:咦!可带劲!这句话在河南说的人还多吗?
咦!可得劲!纠正一下,是得劲,而不是带劲。“得”,在河南话里有舒畅、舒服、快乐等含义,“得劲”,意为:感觉到有股舒服劲。河南人感到高兴时,经常会说:“老得呀!”、“真得!”、“可得!”、“得晕了!”、“得死了!”......有的地方还创造出一个歇后语:得妞娘哭半夜------得死了!河南话有一个元音,普通话里没有,
我自己的操作水平有限,暂且无法打出这个国际音标,它就是把e颠倒过来。汉字“得”、“特”、“勒”、“国”、“隔”、“客”、“嚇”、“伯”、“拍”、“麦”、“则”、“侧”、“塞”、“摘”、“拆”等的读音,都是该元音,咦!可得劲!真得劲!在河南这话很流行。到了外地,一听到有人说这句话,就大致可以肯定是河南人,
2、河南话中有什么有意思的方言吗?为什么说相声的都爱用河南话当梗?
过去很多人说河南话太土,那是无知,岂不知,很多土语里包含了古语,是老百姓口传心授下来的古代语言,也叫…雅音。相声表演需要铺垫,三铺一响是他们都懂的技巧,侯宝林大师先用外地的啰嗦铺垫,后用洛阳话的简约炸响非常符合人们的欣赏思维也符合相声的技巧运用。我近几年在收集洛阳土语,已经发现了流传下来的雅音,河南话不简单,洛阳话很雅致,古代都城,文人墨客聚集之地,来自全国各地的高人,带来了不一样的文化,不一样的土语,洛阳的包容,融合,留下来了不一样的土语雅音,
不懂才会讥讽嘲笑,研究了才深感奥妙,无知的人才会笑他人,这个道理大家都懂,可无人关注深层次的文化。河南的文化,河南的语言绝不是“土”那么简单,最简单的生活用语:夹菜,在洛阳,在河南,在山东就是㧅菜,㧅字不土,反而很雅,来自古语。“地坑院”在洛阳叫“天井窑院”,大家对比一下,那个土,那个雅?天井在南方庭院建筑体现,是不是南方的文化人来洛阳后巧妙的给洛阳地坑院起了…雅号?,
3、河南有几大方言?最难听懂的是哪儿的方言?
欢迎打开历史宝藏。说起河南话,我们会想起很多经典的话语,例如一句有味道叫骂:咦,你个鳖孙。还有河南人都爱说的:中在河南话中,也有一些地域的分别,河南省大部分地区都位于为中原官话区。中原官话,就是我们常听到的河南话的味道,其中河南有三个地方的方言,和中原官话有点差异。最难懂的,就是林州话了,林州、安阳、鹤壁这一豫北区,就是上图红色区域,当地的方言,受晋语影响,再加上这这一片比较封闭,著名的红旗渠的故事,就是在这里。
就在这个区域,保留下来晋语的味道,举个例子就能知道林州话的神奇之处的。除了林州话,河南话中和中原官话有较大区别的,就是信阳话了,信阳地区,因为受荆楚文化的影响,方言也有点湖北话的味道,信阳话不仅语速快,还h,f不分,对于大部分河南人来说,信阳话也是比较特殊的。更多河南历史文化原创内容,欢迎关注@历史宝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