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深圳发展到天花板了,土地资源难以为继,发展就到了不可逾越的瓶颈。深圳在这三十多年里一直不断地填海,截止2018年预计在80平方公里之内,总共也不到深圳土地面积的4%,填海造地规模十分有限,深圳是我国设立的第一个经济特区,改革开放40多年来,深圳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一跃成为全国四个一线城市之一,深圳对人才、资金、技术的吸引力无与伦比,当然它也会遇到瓶颈,个人认为主要有二。
1、深圳发展的瓶颈是什么?
深圳是我国设立的第一个经济特区,改革开放40多年来,深圳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一跃成为全国四个一线城市之一,深圳对人才、资金、技术的吸引力无与伦比,当然它也会遇到瓶颈,个人认为主要有二:第一,发展空间不足。深圳虽然是我国的一下城市,但它的面积不足2000平方公里,只有上海的1/3,广州的1/4,北京的1/8,
经过这些年的开发,深圳的开发强度已经非常大,后备开发土地不足。而且深圳人口吸引力强,目前常住人口已经超过1300万,每年还以几十万的速度增长,人口密度越来越大,因此近年来深圳需要“扩容”,当然,深圳想兼并周边城市部分地区可能性不大,但近年来它开始发展“飞地”经济,比如深汕合作区。第二,高房价,深圳经济发达,房价高是自然,但深圳近年来房价实在升的太快了,目前已经成为全国平均房价最高的城市。
2、武汉与深圳哪个发展潜力大?你怎么看?
论潜力,武汉的潜力当然远超深圳!深圳最没法和武汉比的就是未来,就是潜力,众所周知,深圳作为一夜城、暴发户,从一座小县城四十年就取得翻天覆地的成就,确实是人间奇迹。但是随着深圳发展到天花板了,土地资源难以为继,发展就到了不可逾越的瓶颈,加上深圳只是个试验田的性质,随时要做失败的准备。所以,国家根本没有在深圳布局大规模有竞争力的产业项目,
深圳的产业,基本还是充斥着轻工业、互联网、电子、服装等船小好掉头的小打小闹的产业,虽然灵活和生机勃勃,但是确实不成气候。而作为国家心脏的武汉,牵一发而动全身,历来都是国之重心,中国最有实力各行各业的国之重器都布局在武汉。无论是工业,武钢东风等,还是大学,还是企业都是如此,所以,作为没有短板的城市,武汉工业发达,城市规模全球第一、科教实力全球领先,流通物流辐射全球。
3、深圳土地不足,是应该整合惠州大亚湾还是应该填海造地?
深圳在这三十多年里一直不断地填海,截止2018年预计在80平方公里之内,总共也不到深圳土地面积的4%,填海造地规模十分有限!即便是寸土寸金的香港,在这些年里填海造地的面积也是有限的,而且不仅会影响环境、打乱原有的海底固有结构,更是让房地产上不停地推出一线海景房,又淹没了以前的海景区域。至于广东更要制止深圳填海造地,尤其是在珠江出海口处的改造,不仅影响了珠江口的海航出行宽度,更是影响大自然的原生态,
深圳管辖区内的土地面积不大,只有2000平方公里,不到一线城市北京的1/8或广州、上海的1/3。但临近的东莞和惠州,以及珠江西岸的南沙和中山,有着大把的未开辟的处女地,完全可以承载深圳的产业溢出,尤其是临深地区,大亚湾是惠州地区的摇钱树,也是广东省的一个重要的财政金矿,不可能会纳入不归广东财政的深圳地盘。
更何况从目前国家的城市发展战略转换分析,以后通过行政区域兼并的方式会越来越少,趋势是都市圈的跨行政区域模式,更何况广东具有一票否决权。因此,深圳不可能把大亚湾纳入自己的行政管辖权之内,深汕特别合作区模式才是未来的可行策略,但合作区模式也不会是临深地区的大亚湾、中山、东莞等地,而是粤港澳大湾区之外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