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台湾 > 南投县 > 广东这么多祠堂是怎么来的,祠堂是什么作用的

广东这么多祠堂是怎么来的,祠堂是什么作用的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7-22 18:33:01 编辑:上海头条 手机版

人们通过外应来显示自己的宗该兴旺发达,修建祠堂是其中的一种表现,把自己的祠堂建设的宏大,能显示出一个家族的兴旺发达,子孙荣昌。准确的为什么没有广东和福建的多,祠堂是承担祭祀的功能,同时祠堂也家族各项重要活动的场所,实际上,不管是从祠堂祭祀文化,还是从祠堂的家族文化上来看,北方都是祠堂的发源地,且祠堂鼎盛时期,北方祠堂数量要多于南方。

1、祠堂是什么作用的?

祠堂是什么作用的

我国民间有着浓重的宗族文化,而祠堂在其中就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祠堂不仅是祭祀祖先或先贤的场所,还可以作为子孙办理婚、丧、寿、喜等的场所,还是族亲商议族内的重要事务的场所,如最近热播的《破冰行动》里面就经常出现祠堂和宗族等文化。不同地区对祠堂的建设各不相同,有的以村级姓氏为单位,有的以天下姓氏为单位,形式多样,大都修建的非常肃穆与恢宏,

2、南方的宗族祠堂是否比北方多?为什么?

我在祖国大陆的最南端,我可以肯定的说,南方的宗族祠堂肯定比北方多。不信请到我们湛江来,带你去农村看看,除了各种大宗小宗,还有各种公祠。有的显赫的祖先,从湛江开始开枝散叶,子孙后代总人数高达20多万人,宗祠更是分布在广东、海南、广西各地,甚至在东南亚也有,其实广东这边的宗祠,最早也是源自中原。就像我的祖先,虽然族谱上记载着是南宋末年从福建莆田迁移而来,

但福建莆田也是个中转站而已,最早大家应该是在山西和河南一带。我的母语雷州话属于闽南语系,而闽南语又被称为河洛话,意思是黄河洛水一带的语言,所以宗祠这样的传统文化,总的来说,是源自于中原的古汉族文化。那么为什么现在北方的宗祠没有南方的多呢?准确的说,为什么没有广东和福建的多?我觉得有四个原因,一是北方是古代和近现代战场的主要地点,宗祠建筑被破坏的比较多。

二是北方人的性格比较开放,对传统的东西看的开,对外来的文化接受快,三是在一些运动中,北方的宗祠毁坏得更严重一些。四是北方人的流动性较大,到外地定居之后,将家乡的传统习俗看的比较淡,其实我认为,宗祠在某种意义上是有积极的作用,比如让同宗同族的人凝聚力更强,资源更加互惠。但也有一些副作用,比如以强欺弱、重男轻女,或是以姓氏来划分小团体等,不利于整个区域的和谐团结,

3、广东老家修祠堂要求我家出1万,却不让我唯一的女儿进族谱合理吗?

广东老家修祠堂要求你家出1万元,却不让你唯一的女儿进族谱,当然不合理了。女儿不能进族谱,你就没必要出1万元修祠堂了,你出1万元,老家族人却排除你女儿,这对你来说肯定不公平了。老家族人不接纳你女儿,可能是你没有传宗接代的儿子,一般在村里,儿子份量很重,女儿是泼出去的水,想到这敏感问题,老家族人就不愿让你女儿入族谱了。

既然老家族人不打破这常规,不破例让你女儿入族谱,商量的余地成了僵局,你也不用积极拿出1万元给老家族人修祠堂,老家族人应该看在你单亲家庭份上挽开一面,没必要固执把你女儿拦在外面,老家族人对你不体谅,你就不用拿1万元顺老家族人的心。规则是人定的,死守族谱只会让人反感!家里只有一个女儿,入族谱的条件是儿子,

4、为什么感觉在南方祠堂较多、也有族谱,而北方却很少见到祠堂呢?

当前南方祠堂数量比北方多是事实,且南方祠堂大多比较完整,这一点与北方祠堂、族谱少见的对比非常鲜明。可能很多人会有误解,认为祠堂文化起源于南方,因为像徽派建筑、八闽建筑、岭南建筑等,多少都与祠堂有点类似,但其实祠堂建造并没有统一的规格,各地祠堂仅从外观上看,基本都融合了当地民居的特征,只不过因为南方祠堂数量较多,所以给人造成了祠堂起源于南方的假象,

实际上,不管是从祠堂祭祀文化,还是从祠堂的家族文化上来看,北方都是祠堂的发源地,且祠堂鼎盛时期,北方祠堂数量要多于南方。首先说说祠堂的祭祀文化,印象中祠堂不但是家族议事的场所,更是祖先去世后祭祀的场所,像电视剧中所演的那样,祠堂正中摆放着大量祖先牌位都是真实的,而祭祀文化起源于儒家中的孝道,历史上儒家文化起源于鲁国,并逐步在中原地区发扬光大,而历史上的中原主要指今天的河南、山东河北一带,故而完全有理由认为祠堂起源于北方。

文章TAG:祠堂广东广东这么多祠堂是怎么来的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