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洛阳已经开始大手笔的开发孟津了,开发孟津是必须要开发黄河沿岸的旅游业的,借助黄河沿岸的风景可以讲的故事太多了,例如黄河岸边农家乐,黄河湿地公园,黄河岸边动物园等等,这些题材都是讲好黄河故事的优质题材。这样,荅案就明确了,小浪底是中国的,是河南的,其具体位置在黄河南岸的洛阳孟津与北岸济源交界的黄河段。
1、洛阳都有哪些黄河“家底”和景区?怎样才能讲好洛阳黄河故事?
洛阳的北面过去孟津就是震惊中外的小浪底,其宏伟的程度只能用壮观来形容了,多年来吸引了许许多多国内外游客前来参观,这个算不算黄河的“家底”?孟津黄河岸边还有大面积的黄河湿地,一直都处于半开发状态,常年都是处于四季带绿的美景,飞鸟满天飞。着算不算黄河的“家底”?现在洛阳已经开始大手笔的开发孟津了,开发孟津是必须要开发黄河沿岸的旅游业的,借助黄河沿岸的风景可以讲的故事太多了,例如黄河岸边农家乐,黄河湿地公园,黄河岸边动物园等等,这些题材都是讲好黄河故事的优质题材,
2、引黄入洛工程恢复向洛阳市区通水,你怎么看?
洛阳一直以来从南线引陆浑之水入洛。投资2.3亿元的浩大“引黄入洛”工程将完成后,洛阳将实现从北线黄河引水入洛,这项工程的实施,使黄河水自黄河小浪底南岸引水枢纽工程自流而出,向南经过穿越邙山的20公里隧洞,被送至位于西工区红山乡的涧河支流——金水河水库,然后通过水库开闸泄流至涧河,由涧河流入洛河、中州渠;黄河水注入金水河水库后,另一路往东经邙山渠流入瀍河。
这样,使得黄河水从北部入市区,盘活了整个洛河以北城市区的水系,不仅确保近期洛阳城生态用水的需求,长远来看还能解决城区生产、生活用水问题。“引黄入洛”势在必行洛阳市依托穿城而过的伊、洛、瀍、涧4条天然河流和纵横交错、相互贯通的人工渠系,自上世纪90年代就提出并付诸实施洛阳市城市水系工程,经过16年的不懈努力,初步形成了以风景如画的洛浦公园和蜿蜒曲折的新区水系为代表的水系景观,
但从长远看,无论是城市生态用水还是生产生活用水,均隐藏潜在危机。生态用水方面,依托穿城而过的伊、洛、瀍、涧4条河流,目前已建成景观水系长120公里,形成水面900万平方米,蓄水量2300万立方米,按照现有水面面积和蓄水量计算,要维持水体流动、水质良好、保持水位,平均每天通过伊、洛、瀍、涧4条河进入市区水量至少要320万立方米,折合流量约为37立方米/秒,其中满足水体交换27立方米/秒,渗漏及蒸发10立方米/秒。
而实际情况是除主汛期7月、8月外,伊河、洛河来水量平常不足30立方米/秒,有时甚至出现断流,瀍河、涧河基本属季节河,汛期有水,非汛期基本无水。以洛浦公园水面和新区水系为代表的河、渠争水问题已经凸显,在河渠水量分配、调度方面已经出现顾此失彼、捉襟见肘的状况,如不开辟新的补充水源,城区水系势必将成为臭水沟,
在生产、生活用水方面,目前城区日供水能力约为72万吨,实际供水量40万吨左右。看似有所富余,但随着城市规模扩大和人口增加,现在富余的供水能力很快饱和,在72万吨/日供水能力中,采用地下水为60万吨/日,采用陆浑水库地表水为12万吨/日。而市区地下水补给水源主要靠伊河、洛河和天然降水,随着河流上游两岸城乡用水量的不断增加,通过河道进入城区水量在逐年减少,地下水补给量自然也随之下降,
若持续开采,会出现超采现象,采补失衡会形成地下漏斗,引起地陷、地裂等一系列地质灾害和社会问题。陆浑水库地表水源近期也不可能增加供给,一是陆浑水库库容有限,二是作为省管的陆浑水库,还承担着向郑州等其他城市供水的任务。据了解,郑州在着手启动“引陆入郑”工程,从长远来看,要想满足洛阳城生产、生活用水需要,唯一途径就是启用黄河小浪底水库向洛阳市城市供水工程。
3、黄河小浪底是济源的还是洛阳孟津的?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