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方言与江西话有割不断的联系,可以说客家话原自于江西话,从某种意义上它是江西话的一个分支,或说它是宋元时期的近代江西话。最大的可能,就是湖北黄冈迁往四川,以前的江西话也还是江西话,或叫古赣语,而客家话只是宋元时期的江西话,去年暑假,到成都学习,同房间安排的是一位来自四川凉山州的校长,姓孙,就说他奶奶说他家祖辈来自湖北麻城。
1、为什么有些陕西人说湖北话?
陕西商洛,柞水,镇安,安康旬阳,白河,岚皋,十堰竹山,竹溪郧西等地有说江淮官话黄孝片,口音极接近黄冈浠英罗,安徽金寨!据黄冈多家族谱记载!元末明初,或明中未期,黄冈浠英罗蕲有大量移民沿汉水北上,至安康,商洛一带繁衍生息!麻城红安新州一带沿汉水长江北上西进,进驻重庆四川一带繁衍生息!是为湖广填四川!云贵川一带语音,黄冈人基本能听懂!。
2、有人说四川方言和湖北黄冈(麻城一带)的方言比较像,为什么?
欢迎打开历史宝藏,(约600字,阅读需2分)方言是历史文化的突出表现,因此方言相似的地方,毫无疑问,在文化上总有千丝万缕的关系。有人注意到四川方言与湖北黄冈地区的方言,不仅很多发音相似,并且有不少的俗语都是通用的,更能说明这两地之间有文化方面你的关联。一个最直接的解释就是,在历史上,两地有过移民往来,
而最大的可能,就是湖北黄冈迁往四川。这就是历史上出名的“湖广迁四川”大规模的“湖广迁四川”在历史上有两次,一次是在元末明初。元代末年,战火四起,元军久攻四川不下,因此每攻下一地,就屠城立威,“军所至,但有发一矢相格者,必尽屠之。”造成四川人口锐减,徐寿辉部下的明玉珍一部攻入四川,并且在四川称雄,明玉珍是湖北随州人,他的部队大部分都是湖北人,等他在四川这块肥沃的土地上称王之后,不少湖北的难民蜂拥而至,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湖北人入川。
正如当时人记:“元季大乱,湖湘之人往往相携入蜀”,第二次“湖广迁四川”的高潮是在明末清初。“张献忠屠蜀”的说法,大家都不陌生,不过这个说法值得慎思,张献忠这个地方一霸,只能尽可能的维护好地方的人口与发展,像刘皇叔一样爱民,才是割据政权正常的表现,屠蜀而令自己成光杆司令,用脚趾头想都不可能。最有可能的是清人污蔑张献忠,掩盖其铁蹄蹂躏蜀中之事,
蜀地经此战乱,又一次人口锐减,清初为了发展农业,鼓励周边省份迁入四川。湖广是最大的人口迁出地,有学者根据《光绪广安州新志》中移民记载而统计出:“湖北黄、麻籍占入广安州人数的26.64%。湖北、湖南合计约占60%,”正是这一次大规模的“湖广迁四川”,使得四川的方言,带上了湖广的味道。这也正是题中所言:四川方言和湖北黄冈(麻城一带)的方言比较像的重要原因,
3、有人说,以前的江西话指的是客家话,是吗?
而客家方言与江西话有割不断的联系,可以说客家话原自于江西话,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江西话的一个分支,或说它是宋元时期的近代江西话,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就有赵元任、李方桂、罗常培等语言学家主张赣、客方言合一,说赣客方言是\
江西话其实就是赣语。客家话与江西话是骨肉亲,它们血脉相连,常言说:骨肉亲、骨肉亲,打断了骨头连着筋,不过题主的话有些颠倒,应该是先有江西话后有客家话,以前的江西话也还是江西话,或叫古赣语,而客家话只是宋元时期的江西话。如果说以前的江西话就是古赣语,那么古赣语的发展脉络如何呢?古赣语大约始于隋唐,定型于宋元,再慢慢发展为近代、现代的赣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