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工程大学录取率排行榜中江苏5.19%,山东4.44%,河南只有4.15%。山东、河南、江苏都是高考大省,大在哪里呢,总体来河南也不容易,省内重点院校少,其他省份在河南招生人数少,导致河南考生高考难度加大,大家都说江苏高考也是最难的,可以和河南有一拼,估计是说江苏是自主命题,高考试题难度大,在全国各类试卷中都是数一数二的。
1、好多报道说王家坝泄洪上保河南,下保江浙沪?江苏河流网四通八达,泄不泄威胁江苏吗?
不了解王家坝的人,可能认为本次淮河发生洪水,打开王家坝与三峡大坝开闸没什么本质区别,洪水过后正常关闸就可以了。但了解王家坝的人,每看到一次开闸,都会默默地落泪,王家坝在正常气象年景下,是一座名不见经传的“小坝”,很多人应该都没听过“她”的存在,这里不过多描述王家坝的设计参数,单纯讲一下王家坝与正常拦河大坝的区别。
传统印象中,拦河大坝都是建立在河道干流,除了拦截洪峰外,日常也可用于水利发电,持续运行就可以带来巨大收益,但王家坝的背后却不是主干河道,也不是大型蓄水湖泊,而是濛洼蓄洪区,什么意思呢,就是正常情况下这一蓄洪区内与普通村镇没什么区别,可以正常的居住、种植,但当王家坝开闸,则意味着整个濛洼蓄洪区全部淹没,用来暂时存储淮河洪峰,以确保淮河下游流域安全。
整个濛洼蓄洪区面积183平方公里,设计水位27.66米,蓄洪量7.5亿立方米,内有耕地18万亩,四个乡镇,人口10万以上,每一次濛洼蓄洪区蓄洪,都意味着居民要迁移至安全地带,这还不算,最揪心的是春季种下的农作物,将在洪水中毁于一旦。另外,濛洼蓄洪区是上世纪50年代初的产物,当前已经出现了老化,很多建筑物在面临洪水时,顶不住压力,有可能垮塌,
当洪峰过后,回到家园,即便不是一片汪洋泽国,也绝面目全非,这样的场面,彰显着王家坝精神。问题中问:王家坝可以上保河南,下保江浙沪,这样的说法的确有些夸大,但王家坝的存在可以降低淮北、江苏洪灾风险,却是不争的事实,淮河全长近一千公里,总落差却只有200米,以王家坝为基准,上游364公里,落差178米,王家坝往后的640公里河段,落差只有22米。
强降雨时,上游洪水迅速集结王家坝附近,在这里流速开始变缓,影响淮河两岸,且淮河往下的洪泽湖当前已经是“地上湖”,泄洪条件特别差,这样的地势条件,即便江苏的河流网四通八达,也不能有效排洪,排洪不及时就会影响两淮、蚌埠以及江苏东北部。所以王家坝及时开闸,可以减缓这些地区的防洪压力,真正的舍小家保大家,欢迎点击关注,留言一起探讨。
2、有多少江苏人的祖先是河南人,南北迁移有多少河南人呢?
说不少江苏人的祖先是河南人是有历史根据的,在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三次北方人口迁入南方的高潮。分别是晋朝后期的永嘉南渡,安史之乱后的北人南迁和宋朝的衣冠南渡,北人南迁的规模有多大呢?以晋朝的永嘉南渡为例,八王之乱,叠加北方少数民族内迁,造成了黄河流域常年的战乱厮杀,老百姓生为了规避战乱,被迫南迁,它的数量要占到黄河流域和附近地区原有人口数的6/10到7/10,这是一个相当恐怖的规模。
永嘉南渡之后,在建兴五年,就是公元317年,难逃的皇族司马睿,在建康建立了东晋政权,大家知道建康就是现在江苏的南京,所以说江苏流入了大量的河南人口,这是没有疑义的,根据历史的记载,永嘉南渡的移民来源遍及北方的河南,山东,山西,河北,甘肃,陕西和安徽的一些北部。这次人口南迁的特点是时间长,阶层广,人口多,
首先时间长,移民的高潮经历了一百多年,整个一个波长,达到300年。第二个就是规模非常的大,大约要占到南方总人口的1/6以上,第三是阶层广泛,从皇室贵族到普通的士农工商,几乎囊括了当时整个社会的各个阶层,那么移民的路线是什么呢?整体来说,可以把移民的路线共分为东西两个地区,东区包括淮河流域和长江下游,以接受黄河流域下游以及山东河北和河南东部的移民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