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班从来基本上每一届都是全员参加中考。第一学期学校总平均分低于市平均,而最后中考则列市前茅,比如,某些民校初三有三百多人就读,而最后中考只有一百人,一开始,初三全市就读的学生的确八万多人,这个数据是官方的,到差不多下学期的中考前,纠正为参加中考人数为不到六万人。
1、网传东莞教育局召开中考备考会,称8万人竞争3万个普高学位,官方:没开过全市备考会,也没发过类似数据。你怎么看?
我是初三班主任老师,说实话,我没参加过全市全学科备考会,我学科的似乎有交流会,算不上很准确的政策解读备考会吧,只是交流一下学科的备考方向而已,因此,教育局的辟谣有正确的成份。但是,请注意看清楚我后面说的,网络上的言论往往有断章取义和夸大的成份。一开始,初三全市就读的学生的确八万多人,这个数据是官方的,
但是,到差不多下学期的中考前,纠正为参加中考人数为不到六万人。官方描述这些人都回乡报考了,的确,有点这个成份。我班就有一个学生第一学生末回乡就读,其实,每一年都会有几万人回乡报考。但是,我个人觉得这个几万个学生回乡报考有点多了,根据以上数据,网上说的八万考生争三万高中学位是很不准确的。(原来有八万,扣除回乡报考的那么就没有八万了)我多年带初三,我了解到的情况基本上每年都是如此,
但是,我也是要说说这个回乡报考其实也不是十分准确。至少,有部分可被操作的成份,作为公办学校的我们,基本上极少回乡报考的学生,而民校就非常普遍。--甚至某些公校也会弄得非常多学生回乡报考,不知道是否真实,今年教育局要求全体学校公开回乡报考的人数,对比一下让我们大吃一惊。你们可以让教育局向公众公开,大家届时就明白什么情况了,
比如,某些民校初三有三百多人就读,而最后中考只有一百人。第一学期学校总平均分低于市平均,而最后中考则列市前茅,这其中有没有什么操作我真不懂,你们自己想。举个例子,我家保姆,全家在莞务工,大儿子今年刚好在一所民校就读初三,成绩不好,结果被劝退了,至少不是所谓的回乡报考,直接流落工厂,据说孩子自己不愿意去学校了,听说有什么错落班主任手上。
听保姆说,班里同时被劝退的还有另外七个同学,因此,这个个案我也只能想象~为啥老师会劝退?为啥孩子错到恐惧上学?作为公办学校公办老师,我从来坚守有教无类的教育基本原则,我不会威逼利诱我的学生离校。因此,从来都是家长主动跟我商量要回乡报考,因此,我班从来基本上每一届都是全员参加中考。成绩一般都只能保持中游,有时候觉得对不起我的科任老师们~~我没有努力让班级平均分提升,至少有我的原因吧,
2、东莞东华中学在全国排名如何?
全国排前五吧,广东当然是第一。原因如下:1.人数多,高中一万,初中一万五,2.北清总数,单个学校经常广东第一。高考文理广东前200位同学总数量,长期占据广东单个学校第一名,校长优秀,不是一般的优秀,教育理念领先,思维活跃,敢想敢干,管理严格。5.老板堆哥优秀,勤勉,又能放权,多届政协,建立东华集团,堪称经营大神,
6.老师们全国海选而来,责任心强,做事踏实认真,执行力强,行动高效。普通公办学校是比不了的,7.最后讲讲学生,高中生其中八成是自己初中培养的,如果不是教育局和社会其他家长强烈要求,高中的名额其实不想开放给其他学校的学生,自己初中毕业生都不够名额呢,学校常设有近百个社团,课外活动内容非常多,这样的学校有没有缺点?肯定有啊,对学生管理严格,在校不许带手机,喜欢玩的同学就觉得没自由啊没机会游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