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从民国说起,南阳就是河南为数不多的大市,当时南阳是河南十一个行政区之一,共下辖13各县市,分别是南阳县、南召、唐河、镇平、方城、泌阳、新野、桐柏、淅川、邓县、内乡、西峡、南阳市。在东汉一朝,因刘秀起兵老家南阳,是为南阳历史最为辉煌的时期,号称“洛阳帝都,南阳帝乡”。
1、南阳为什么简称是宛?
谢邀,这个问题对我来说问的很好,因为我就是南阳人。关于“宛”这个地名,我还是想分享点自己的看法,宛这个字,作为地名,是比较罕见的,在古代,作为城邑之名,就指南阳盆地的宛邑。做为国名,有西域大宛国,豫、陕区域原始社会遗址图南阳盆地这个地方很早就有原始人类居住,上图显示有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屈家岭文化等原始文化遗存。
秦时期的南阳郡早在周代,南阳境内就封建有吕、申国,战国时期,楚国北进占领此区域,设宛邑。宛之名由此而来,在汉代,宛都声名远播,为汉朝重要城镇,与洛阳、长安、成都、临淄,并称为全国五大城镇。在东汉一朝,因刘秀起兵老家南阳,是为南阳历史最为辉煌的时期,号称“洛阳帝都,南阳帝乡”,南阳出土的大量汉画像石,便是汉代南阳辉煌历史的记载。
现在很多的南阳人都知道南阳古称宛,却没有留意这个字在古代的读音,和现在是不一样的,《辞海》中宛字注释:yuān,用于古地名,如宛县。在同字下词条中关于“宛县”的解释如下:古县名,战国楚邑,秦昭襄王置县。治今河南南阳市,北周改名上宛县,战国时为楚著名铁产地。秦以后历为南阳郡治所,汉在此置工官、铁官。王莽时设五均官,为“五都”之一,
《词源》一书中记载:宛:yuān,地名,汉南阳郡有宛县,地在今河南南阳县。如果说《辞海》、《词源》为近人所记,不足为信,那么,我们来找一下更早的正史记载。班固在《汉书》中记载:秦四年六月,与南阳守齮战犨东,破之,略南阳郡,南阳守走,保城守宛。颜师古注曰:“宛,南阳之县也,音于元反,”“音于元反”就是取于的声母,加上元的韵母,就是yuan的音。
司马迁在《史记》记载高祖记三年,“汉王从其计,出军宛、叶间,”《史记正义》曰:“宛,于元反。”“于元反”也正是发音yuan,在隋唐时期为《史记》、《汉书》做注的史学家,均知“宛”的发音为yuan。由此可知,宛(yuān)才是南阳的正确古称,既然是楚国攻占南阳盆地,并改名为宛,因此想要探究宛作为南阳古称的原因,还是要从当时的言语入手。
南阳市西依秦岭,北枕伏牛,南蹬汉江水糸,东持桐柏山脉,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一一南阳盆地,南阳盆地位于河南省西南部,古称宛。因居伏牛山以南,汉水之北而得名,更因其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人才荟萃,山川秀丽,气候宜人,物产丰富,战略地位突出而闻名,是中州大地上一颗明珠,四五十万年以前,“南召猿人”为其祖先,春秋战国时期是全国闻名的冶铁中心,现有汉冶村为证,东汉时期是开国皇帝刘秀的故乡和根据地,被后人称为\
2、河南南阳是一个怎样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