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县人首选徐州,其次淮北,无奈宿州。况且直到上世纪50年代初期,萧县还是徐州在管辖,1955年2月,萧县才由江苏省徐州专区划入安徽省宿县专区,余年前,萧县还是徐州在管辖,现在虽地缘相近,但毕竟还有行政阻隔,要平衡地区经济,就必须审时度势,就萧县区域,由宿州来管,似不太合适,所以网上有国家尽快筹划萧县回归徐州的呼声。
1、安徽省宿州市萧县,五六线的小县城房价会涨还是降,大家怎么看?
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处,自名书画之乡,穷比地方,主要经济来源打工、防腐,消费不高。安徽省政府重点发展皖南,皖北没人管,徐州想要,安徽不给,靠近河南,民俗恶劣,满口山东口音,出门打工,别人问哪人啊,山东的吧?一个破比地方房子从2010年以后打了鸡血一路狂飙,其中炒作成分很大,没有大型工厂,没有高额收入,没有体面工作,全县没有几个公厕,以前拉屎2毛3毛收费。
道路环境差差差,说是安徽,倒不如说是河南。小吃有地锅鸡,烤全羊,狗肉烧饼,羊肉汤,,民风彪悍,人好斗,农村盗抢事件较多,概括几个字:穷山恶水,泼妇刁民。别问我知道这么多,10年前在哪里呆过3年,对那里最爱的几个:国画大爱,狗肉醇香,羊汤鲜美,圣泉清冽,作为一个外人,建议安徽放手给江苏省,10年内绝对有大发展!!!不喜勿喷!!!得罪之处请海涵!!!。
2、萧县为何亲近徐州?
萧县,尽管位于安徽省最北部,但却紧靠江苏徐州,素有“徐州后花园”之称,市区距徐州仅15公里,距宿州却有75千米,因为地理位置较近的原因,就决定了萧县和徐州,在历史上就有了密切往来,因此萧县和徐州的发展是一脉相承的,徐州的发展徐能直接辐射到萧县。况且直到上世纪50年代初期,萧县还是徐州在管辖,1955年2月,萧县才由江苏省徐州专区划入安徽省宿县专区,
安徽省内,萧县不属重点发展地区,城市建设很一般,但不能说其很破烂,但将其与江浙同样的县城比较,读者心中都会得出结论,但这几年萧县发展势头较快,但由于政策等方面的原因,跟徐州管辖县差距不小。自改开以来,很多萧县人要么跑到江浙沪发展,要么跑到较近的徐州去发展,有的就生长在了徐州,其实已经是徐州人了,除了户口不一样外,眷恋故乡的同时,大都也都爱上了徐州,徐州就成了他们的第二故乡,
所以,无论在地理上、心理上、文化认同上,包括说话语气上,萧县和徐州都是最近的,萧县人也爱往徐州跑,除了铜山,安徽还没有那个县,能和徐州如此亲近。实际上,自秦汉以来,萧县就一直是徐州在管辖,这是历史的源缘,是无法用行政区域划分而割裂的,萧县人,却很少去宿州,因为距离比较远,距徐州才15公里,除非走亲戚,谁愿意大老远跑去75公里外的宿州呢?宿州和徐州比,那是要差远了,这是客观事实,并没抵毁宿州之意,何况开车去宿州,还要缴纳过路费。
看宿州的地图,萧县与宿州在地缘上完全割裂,这种地理上的割裂,其实就是文化与习俗的割裂,这势必造成宿州发展是以宿州市周边为主,萧县却无人理的尴尬境遇,这也是萧县是贫困县的原因之一吧,60余年前,萧县还是徐州在管辖,现在虽地缘相近,但毕竟还有行政阻隔,要平衡地区经济,就必须审时度势,就萧县区域,由宿州来管,似不太合适,所以网上有国家尽快筹划萧县回归徐州的呼声。
萧县,与徐州唇齿相连,文化互相认同,对徐淮地区发展都有利,行政壁垒是一堵墙,行政区域似乎该调整了,重回当年徐州老八县,符合萧县的历史文化传承、地理区位的便利,有利于地区经济的发展,有意思的是,曾有萧县网民发起过民意测试,得出的结论是:萧县人首选徐州,其次淮北,无奈宿州。本人在网上搜到一条信息,萧县政府曾经开过一个会,主题是“萧县融入徐州发展工作第一次调度会议”,萧县本属于宿州管辖,但却要融入徐州发展,说明县政府已经看到了问题之所在,故而对全县经济发展作出了适度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