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对比地图难发现,三国时期的许昌属于豫州。三国时期的许昌位于今河南省许昌市,又被称为莲城,三国时期,常年战争,经济凋敝,是历史上一个人口的低谷期,三国时期许昌位于现在许昌市东南十五公里左右,位于河南省的中部地区,三国时期的许昌属于当时的哪个州,笔者认为,当属于豫州。
1、三国时期的许昌有多少人口?
三国时期,常年战争,经济凋敝,是历史上一个人口的低谷期!据史料推断,总人口应该在1800至2200万之间。魏国是三国中最强大的国家,占有东汉13个州中的9个州,所以人口也是最多的,大约1000万左右,而作为魏国政治中心的都城许昌,城内与郊区人口合计不超过10万!,
2、三国时期到底有多少人口?
有人说三国人口只有500万,也有人说是1000万,甚至不少人说2000万~3000万之间。那么到底三国时代有多少人口?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的户门数字并无正式的记载,散见于史书的原始史料大致有如下数条,其一,《三国志》卷33《后主传》注引王隐《蜀记》:“(刘禅)又遣尚书郎李虎送士民簿,领户二十八万,男女口九十四万,带甲将士十万二千,吏四万人。
”时蜀汉炎兴元年,即公元263年,其二,《三国志》卷48《孙皓传》注引《晋阳秋》:“(王)浚收其图籍,领州四,郡四十三,县三百一十三,户五十二万三千,吏三万二千,兵二十三万,男女门二百三十万后宫五千余人。”时吴天纪四年,即公元280年,其三,《后汉书》志第十九《郡国志》注引《帝王世纪》:“及魏武皇帝克平天下,文帝受禅,人众之损,万有一存。
景元四年,与蜀通计,民产九十四万三千四百二十三,门五百三十七万二千八百九十一人,又案正始五年,扬威将军朱照日所上吴之所领兵户凡十三万二千,推其民数,不能多蜀矣。”时吴赤乌七年,即公元244年,其四,《晋书》卷14《地理志》:“刘备章武元年(221年),亦以郡国封建诸王,或遥采嘉名,不由检土地所出。其户二十万,男女口九十万,
”其五,《晋书》卷14《地理志》:“孙权赤乌五年(242年),亦取中州嘉号封建诸王。其户五十二万三千,男女口二百四十万,”其六,《通典》卷7《食货·历代盛衰产门·丁中》:“三国鼎立,战争不息。刘备章武元年,有户二十万,男女口九十万,及平蜀,得户二十八万,口九十四万,带甲将士十万二千,吏四万,通计户九十四万三千四百二十三。
口五百三十七万二千八百八十一,除平蜀所得,时魏氏唯有户六十六万三千四百二十三,门有四百四十三万二千八百八十一。孙权赤乌五年,有户五十二万,男女口二百三十万,”梁启超在《中国史上人门之统计》中指出:“东汉初视西汉全盛得三之一,三国视东汉全盛得七之一,唐初视隋全盛得三之一,宋初视唐全盛得四之一,清初视明全盛得三之一,此其大较也。
”医疗条件低下流行性瘟疫无法医治、战乱让万里田园无法耕种、战争屠杀本质、人民为求苟活逃难他乡——加上诸侯们历来以逐鹿中原(黄河流域地区)为傲:这是北方人口少吴扬、荆楚的根本原因,王育民的结论是:“综上所述,三国时期从政府分割出来的部曲、佃客、奴婢等世家豪族的私家户口,国家典农机构管辖下的屯田上的生产者屯户,郡县编户之外另立户籍的兵户、吏户以及仍保持其原有部落形式的少数民族的牧户等不属于郡县管辖下的人户,已远远超过封建国家的编户齐民。
再加上郡县编户中广大自耕农因逃避赋役而流亡的逃户、漏户,封建国家地方行政机构郡县所能直接控制的人户仅仅是整个户口数的一小部分而已,”按照对这四类未被纳入编户人门的分析,王育民将其相加,再加上原有的州县编户787万,得出了三国末期实际人口的估计数有近3800万(3798.8万)人,而三国初期(公元220年)入门约475.2万户、2653.9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