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宋朝定路洛阳,一样会被金国迅速灭亡,不会和历史上的进程有任何不同。没有了开封,江南的漕运将被截断,如果圆明园没有被焚毁,毫不夸张的那么它将取代颐和园的地位,和故宫并列,甚至超过故宫,如果宋人违反历史的发展规律,将首都继续放在洛阳,开封本身距离洛阳就不远,如果金人可以轻松的抵达开封,一样可以顺利的抵达洛阳。
1、如果北宋定都洛阳,还会不会被灭亡?为什么?
如果宋朝定路洛阳,一样会被金国迅速灭亡,不会和历史上的进程有任何不同。历史上,金人南下攻灭北宋时,在军事实力方面已经占据了绝对优势,不仅仅是金人的重骑兵在野战中所向披靡,连他们的步兵和各类工程学武器也在宋人的之上太多。其中大部分是投靠他们的渤海人、契丹人、奚人和幽云汉人提供的,这些人非常反感宋朝,为金人南下出了很多力。
而宋朝一边呢?不仅长期防御辽国的河北军镇都瞬间失守,连黄河的渡口都无力防御,原本是边防重地的太原,在北汉灭国时就拆了防御工事,用象征性的替代品敷衍了事。最后,宋朝的开封守军一样战斗力羸弱,因为无法承受重压,将希望寄托于超自然现象,闹出了北斗天兵的千年大笑话。开封本身距离洛阳就不远,如果金人可以轻松的抵达开封,一样可以顺利的抵达洛阳,
这是不会有根本性不同的。何况从唐末-五代的经济架构来看,开封的重要性已经远远超过了洛阳,曾经是漕运终点站的洛阳,从朱温的后梁开始,就只是一个西都。而走漕运更为便捷的开封,成为了经济上的东都,这是中原地区无法继续供养庞大的公卿官僚队伍,所造成的必然改变。这个政治格局上的变化,在后周建立时,就已经定型了,
如果宋人违反历史的发展规律,将首都继续放在洛阳。那么随着金兵的南下,不是首都的开封,可能以比历史上更快的速度失守,没有了开封,江南的漕运将被截断。人口众多的开封将立即陷入饥馑,而很多人南下江南的快速通道也会被截断。最后只能逃入巴蜀,将江南拱手让给金国或他的附属势力,没有了中原和江南,那么南宋即便是建立起来,也会以最快的速度被消灭。
2、如果我们国家的圆明园没有被八国联军烧毁,完整的保存了下来,现在会怎么样?
正好昨天去了圆明园,我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现在到北京旅游,大概基本上就是故宫、长城、颐和园,天坛、鸟巢、十三陵等等。如果圆明园没有被焚毁,毫不夸张的说,那么它将取代颐和园的地位,和故宫并列,甚至超过故宫,(眀字多一横,表示多看多听)一般都认为故宫是清王朝的统治中心,其实这并不完全正确。清朝统治者为什么历经150多年不断营建圆明园?那是因为圆明园实际上已经替代了紫禁城执政中心的地位,
紫禁城的环境相对闭塞,四面都是高大的宫墙,为了防火,种的树木也很少,一到夏天,就会变得炎热难当,这让东北入关的帝后们非常不适应。而北京西山群峰环绕,湖泊纵横,所以从清朝第二个皇帝康熙起,就开始在西山一带大规模修建园林,康熙就常年在畅春园办公,后来他把畅春园北面的一座园林赐给四子胤禛(雍正),并御书“圆明园”匾额,这就是圆明园的前身,
雍正即位后,把圆明园整修为“避喧听政”场所,最长一年在圆明园上朝361天,此后,后世的皇帝每逢春、夏、秋三季,基本都是在圆明园和避暑山庄之间理政。所以说圆明园作为清帝“夏宫”的存在,实际上已经成为了清朝的统治中心,圆明园当年有上百组大型景观,上千组宫殿,号称“万园之园”,其规模和华丽程度,都比紫禁城要辉煌的多。
3、董卓烧的洛阳是不是现在的洛阳?
董卓烧的洛阳不是现在的洛阳,如果你从洛阳城区坐公交车到白马寺,就会在路上看到一块石碑,上面写着“汉魏故城遗址”,这里才是董卓烧的那个洛阳。现在的洛阳城建立在隋唐洛阳城的遗址之上,该城于隋炀帝大业二年,由杨素、宇文恺等人建造,是为大隋帝国的东都,随着王朝疆域扩展,中央政府需要加强对北齐、南陈故地的控制,长安位置过于偏西,又有三门峡的砥柱之险,不是很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