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口正式移名为堡名后,居民扩大,人口增多,张家口扩大了范围,成为广大城镇接受的地名。到了明朝宣德四年(1429年),史料有了“张家口”的记载,张家口名称的由来也和这里有密切的关系,因该堡城为指挥张文所筑,故名张家口堡,后改称张家口,宣德四年(1429年),张文修筑城堡,以张家口作为堡的专称,命名为“张家口堡”。
1、中国重名的地名有多少?
对于这个问题,地理答啦从以下几个方面简要回答:一、县级以上政区(不含市辖区),同一级政区之间没有重名的现象。具体来说,就是省区与省区之间、地市盟州与地市盟州之间、县市旗与县市旗是没有重名现象的,即使以前有,后来也进行了调整,目的是为了避免混淆不同的地点和政区,避免人民生活和行政管理上不便,有个特殊的例子是江西省的东乡县与甘肃省的东乡族自治县,虽然都是叫“东乡”,但严格来说并不重名。
二、省、地市、县三级政区之间有重名的情况,但数量很少,例如吉林省与吉林市,河南省与青海省河南县,海南省与青海省海南州。三、设区市的市辖区之间重名的很多,例如临沂市河东区与天津市河东区,长春市朝阳区与北京市朝阳区等等,四、乡镇一级政区及以下的村,重名的现象非常多,比如山东省就有好几个叫玉皇庙、兴隆、李家、胡集、清凉店的地方。
2、张家口为什么叫张家口?
张家口的发源地是现位于桥西区的堡(bǔ)子里一带,这里的发展是整个张家口逐步繁荣的历史见证,而张家口名称的由来也和这里有密切的关系。堡子里(亦称下堡),明代时属京师宣府镇(现宣化区(县)),为万全右卫地,宣德四年(公元1429年),指挥使张文始筑城堡,名张家堡。张家堡高三丈三尺,方四里十三步,东南各开一门,东曰“永镇门”,南曰“承恩门”,
3、张家口这个地名是怎么来的?
张家口这个地名是怎么来的?主要两种说法:第一种:张家口之名始于明代。张家口在明代原属万全右卫,宣德四年(1429年)始筑堡城,为与蒙古通商互市之要镇,因该堡城为指挥张文所筑,故名张家口堡,后改称张家口。第二种:张家口的“口”最初是指东西太平山之间的山口,元朝时,因为内外统一,这个山口只是交通要道,没有什么特殊意义。
到了明代,明成祖虽进行几次北征,但未完全征服蒙古,蒙古贵族不断南侵,这个太平山口就变得尤为重要了,山口就变成了具有军事价值的“隘口”,明朝初年叫这个山口为“隘口关”。到了明朝宣德四年(1429年),史料有了“张家口”的记载,从明初到宣德四年,张家口迁来不少移民,据《宣府镇志》记载,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这一带因民户不足,调山西的余丁来补充。
其中张姓人家迁至隘口附近定居,村名定为张家庄,久而久之,隘口被冠以张家二字,称为“张家隘口”,后来又简化为“张家口”。宣德四年(1429年),张文修筑城堡,以张家口作为堡的专称,命名为“张家口堡”,张家口得名在洪武末年到永乐年间,官方正式命名在宣德四年,张家口正式移名为堡名后,居民扩大,人口增多,张家口扩大了范围,成为广大城镇接受的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