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如果是主任级别,月薪3万应该有的。广州月薪1万5,我就了解教师和医生两个职业,人不是机器,就是机器也要有个保养期,首先,这个问题没有固定的薪资说多少工资在广州适合生活,根据前几年收入增速比例来看,深圳月薪万元的占比大约在25%左右,前天看到一则报道,有不少工厂老板手里拿着布料招不到工人,而一些说话算话的企业门口反而有很多人在那里等着,希望去里面工作,反差太大。
1、大家觉得北上广深,4个城市月薪过万的人有几成?
北上广深月入万元的人数很多,但是比例并不算很高。看起来多是因为一线城市城区人口基数庞大,比如说深圳有200万人口月入上万,这几乎相当于一个中等规模城市全市人口数量,但是200万人口只相当于全市人口的六分之一。由于未能查阅到近两年一线城市月薪万元人口占比数据,暂且参考2017年的数据来看,一线当中收入最低的广州市月薪不足6000元的占比约70%,深圳约60%,
根据前几年收入增速比例来看,深圳月薪万元的占比大约在25%左右。一线城市之所以平均工资高,是因为这里高精尖人才汇集,很多大企业的总部在此,那么企业内最高收入者也都云集于此,比如一个公司50人,老总月薪20万,副总15万,主管8万,副主管5万,主任5万,副主任3万,资深职员2万,普通职员1万,短合约和初级工作内容岗位五六千,那么一平均这公司人均月薪接近3万。
但是这和基层员工有什么关系?很多人往往会被大城市的所谓求职薪资吓一跳,这里科普一下求职薪资的含义,求职薪资往往会比实际工资高出20%-30%,那么假如你求职工资1万,实际薪资大约8000左右,而且这是税前,且包括公司缴纳五险一金的部分,所以求职月薪万元的,实际到手也就五千多,然后加上奖金、绩效、全勤之类的,大概还是超不过7000。
因此,现在就连新一线城市求职薪资都动辄上万,实际不算奖金之类的话,到手工资都得打7折甚至6折,一般没什么名气的高校招聘会,你会看到一些低薪行业专业的学生也动不动要求七八千工资,然后入职后到手只有三四千的很普遍。深圳市2018年企业人均薪资大约八千,这意味着至少超过一半的有收入人口达不到月薪八千,而且这月薪是税前数据,并且包括保险和公积金,那么大概一算也就知道大概到手是多少,纯工资部分到手可能六千都不到,加上其他各种奖金补贴类的,平均七千都算多的,所以纵使这样的高收入城市年薪百万的都数以万计,也改变不了目前还有50%人口实际到手收入不足七千的事实。
2、广州制衣村“月薪上万招不到人”,高薪背后有何不为人知的内幕?
感谢邀请,哎呦嘿,服装厂的钱可不好赚,恐怕要没白没黑的干,牺牲健康来赚钱,招不到人,只能是企业自身造成的,我认为,这是“诚信的缺失”与“过度压榨”工人所造成的恶果。一、过度压榨问题我不知道我学习过的“资本家榨取工人的剩余价值”的理论现在还成不成立,但是,我看到的是一大堆私企强迫或者变相强迫工人延长劳动时间的报道,如果不看时间,还真以为是上学时候在政治课上看到的以前的情景,纳了闷了,简直颠覆了认识,
人不是机器,就是机器也要有个保养期。每天十几个小时的高强度劳动,呵呵,真的不如一台机器,我不知道,在某些私企老板眼睛里,劳动者究竟算个什么,反正就是没有看到“珍惜”两个字。有时间,你闷声发大财也就罢了,可是,偏偏有那么一些所谓的企业家,比如某某强,某某云,居然在公众场合当着媒体,大张旗鼓地说,什么“我把你当兄弟,所以”才让你“九九六”,还有更甚者,提出了“七一五”!马某更说过“年轻的时候你不‘九九六’,什么时候‘九九六’?”,
很明显,这是不把国家的《劳动法》当回事啊,我们一直在说“五一”劳动节是怎么来的,劳动者为了争取“八小时工作制”付出代价是什么,可是,现在的所谓的企业家,简直颠覆了我的认知。谁敢说他们不懂法律?他们的律师团队可以把法律条文当成吃饭的工具,他们不知道“八小时工作制”?他们只是把法律当成废纸!因为,他们觉得他们可以凌驾在法律之上,这个世界都要宠着他们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