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振玉甲骨文对联(原片,无任何装裱,品相一流)尺寸:131.5x33cmx2罗振玉(1866~1940),祖籍浙江上虞县,客属江苏淮安县,罗振玉有多篇论文和序跋,已被收入《永丰故里手稿》、《辽聚杂著》、《宋振老人遗稿》等,在甲骨文研究者中,罗振玉占有重要地位。
Some发表于《历史月刊》第158期,后于2001年4月14日至19日被《世界日报》转载。后来,笔者收到一些海外华人读者的来信,希望了解两位国学大师的生活交往细节。为了不辜负读者的期望,作者把罗振玉和王国维在不同历史阶段的交往分为六个时期来描述。罗振玉与王国维的早期交往始于1898年6月,止于1911年11月。在这大约十三年半的时间里,罗帮助和指导王,带着一个既有国学基础知识,又大显才华的有为青年,一步步进入古文字、古文字文献、古文字器物等古文化学术研究的深层领域,为他们的学术发展和深入合作奠定了基础。他们这一时期的交往可以概括为“伯乐情”。
2、 罗振玉甲骨文对联和甲骨文立轴书法罗振玉甲骨文对联(原片,无任何装裱,品相一流)尺寸:131.5 x33 cmx 2罗振玉(1866 ~ 1940),祖籍浙江上虞县,客属江苏淮安县。字初为硬白,后改为舒云、史茹、晏殊,名为唐雪、松翁、宋振老人,又称永丰乡人、丘挺老人,原籍浙江上虞县永丰乡。同治于清五年六月二十八日(1866年八月八日)生于江苏山阳县(今江苏淮安县),一九四○年五月十四日卒于辽宁旅顺,1937年病逝于旅顺。罗振玉有多篇论文和序跋,已被收入《永丰故里手稿》、《辽聚杂著》、《宋振老人遗稿》等,他在语言文字方面的贡献主要体现在甲骨文的搜集和研究、金文的编纂和出版、简牍等古文字资料的搜集和出版等方面。在甲骨文研究者中,罗振玉占有重要地位,是“甲骨文四大殿堂”之一,甲骨文的创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