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不可能成为一线城市(全球一线城市),也根本就没有想成为一线城市,只有一些给了一点阳光就灿烂的人才会需要一个一线城市的目标来激烈。22亚运后杭州不但是中国标准一线城市.也将是世界标准一线城市,一线城市可以在很长时间里都是一线,而新一线根本就不可能跟一线城市相提并论,而且新一线之间的竞争也会愈演愈烈,最终还会有成员增加进来,可一线城市却是向着更高级的全球城市迈进,相互之间不是越来越近,而是距离越拉越远。
1、杭州离一线城市还有多少年?
杭州的城市建设发展已经是令别的一线城市刮目相看了,自从富阳临安划给杭州以后整个杭州的土地面积已经大大的超过了上海,想必杭州的野心并不一定是单单的想做一些城市那么简单,或许想做直辖市也说不定,然后把省会搬到宁波都有可能的,最近我还看到一篇文章说杭州要进行行政区域大调整,为的是让城市发展经济建设更好的发展而进行重新规划,所以个人觉得杭州的野心不止是一线城市这个称号那么简单,加油杭州。
2、为什么杭州还不是一线城市?
一线、二线都是商家炒作出来的,根本不具备城市分级的资格,前不久曝光的某媒体已经被5广大网友“铭记于心”并深深职责。原因则是完全出于商业利益,划入一线的上海、北京、广州、深圳无可厚非,从新一线城市这个阶级就能看出不公正待遇,正是因为天津、苏州等市都排在成都后面,所以才引起争议,鉴于此,杭州市何必还要对“一线城市”充满向往呢!本市向来是以风景秀丽、人文底蕴深厚为著称,我认为杭州应追求是城市宜居程度。
3、杭州现在算一线城市了吗?
以杭州为省会的浙江省在经济规模达到了五万六千多亿人民币,再加上杭州城内还有阿里巴巴这样的互联网巨头存在,智慧城市更是建设的如火如荼,几乎让人产生一种错觉,这座城市迟早有一日能够跻身为一线城市,但事实上,凭着东南殊胜形势而崛起的杭州,也同样因为这殊胜地势永远也只能成为强二线城市。北有上海、苏州截其伸张之势,而南有泉福阻其南延之劲,
杭州能够在东南诸省之中崛起,而不似南京那样沦为江苏中流,还被称之为“徽京”,实是因为杭州既受益于上海,同时又独成一格。从地缘上来看,杭州距离上海的距离不似南京那样太远,又不似嘉兴、湖州那样太近,二百公里不到的车程乘坐沪杭线一个小时就能抵达,这就使得杭州既可以凭借距离抵抗来自上海的虹吸效应,同时又能使当地制造业能在对沪交易上,具备物流成本优势,继而提高竞争力。
不过这也就意味着从杭州北去到上海的浙省诸县市势必难以在经济上跟省会形成紧密关系,而在事实上嘉湖地区一直以来也都被上海视作后花园,是泛沪都市圈的一环,对于杭州而言,自古以来就是鱼米之乡的嘉湖二城既然难为己有,浙西浙南又多是山丘之地,事实上杭州在省内能够依靠形成共振经济圈的只有宁波一城——温州本身的意义并不大,重大是温州人带来的资本,而台州又太远。
由此可见,杭州本就输上海一筹,而宁波单比嘉湖二城都有优势,但若后二者合璧加上苏州,则又远不能匹敌,相较于上海坐拥广阔且中国最为富庶的十一省市经济腹地(含上海),囊括GDP高达38万亿人民币,辐射人口达数亿之多,杭州在此面前无疑黯然失色。如果杭州能够囊括与辐射的经济规模跟人口能有上海的一半,甚至三分之一都有可能成为第五座一线城市,至少与深圳并驾齐驱,
但可惜的是,钱塘江太短,仅仅只能联系浙江、江西二省而已,而且钱塘江下游与太湖交错的精华地带嘉湖苏等城还被上海囊括,杭州难以染指。而如今杭州港的前途更可谓挫折,作为煌煌名城,杭州港2017年吞吐量才一亿吨,而上海港的规模是其七倍有余,就连江苏的地市级口岸连云港都在2017年达到了1.5亿吨,这是因为杭州无论对日韩还是美洲国家,相对苏沪诸港都无距离或者市场优势可言,若非本身制造业规模发达,再加上阿里巴巴的淘宝经济加持,恐怕杭州港连这点吞吐量都没有。
而南下也并不容乐观,中国大陆对东南亚以及欧亚国家的线路几乎都被省港深垄断,而在对台贸易上,福建泉州距离优势之大,再加台湾市场规模有限,泉州可谓揽尽机遇,所以杭州虽然有海港,具备在全球化经济下成为“超级都会”的必要条件,但由于区位不够良好,这一条件其实很难充分发挥。所以对于杭州而言,可谓成也长三角,败也长三江,凭借着钱塘江跟杭州湾能成为领袖浙江诸城的领袖,可在无论经济腹地、交通区位、人口规模都稍减一筹的情况下,杭州真的很难成为一线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