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曹操南下追击刘备,有数十万百姓跟随,荆州大部分士人也跟随刘备来看,刘备是很得人心的,虽然手下只有数千军队,但刘备的仁义在荆州收买了很多人,支持者都有十几万人,可以武装多少军队啊,这就是刘备成功夺取荆州的资本啊,有了这个资本刘备都不知道用,真是可惜被浪费。
1、刘备在取荆州问题上,为什么不听诸葛亮的意见?
诸葛亮劝刘备“攻琮取荆”这件事在史书上确有记载,应该说不是空穴来风。《三国志·先主传》:“曹公南征表,会表卒,子琮代立,遣使请降,先主屯樊,不知曹公卒至,至宛,乃闻之,遂将其众去。过襄阳,诸葛亮说先主攻琮,荆州可有,先主曰:‘吾不忍也。’”按照《先主传》的说法,刘备是因为“不忍”,所以才没有进攻刘琮,
然而我们仔细考察,首先就会发现这个建议十分荒唐,历来都有人对这个建议出自诸葛亮之口表示过怀疑。清代学者王懋竑就曾经提出过质疑“夫跨有荆益,乃隆中之本计,而以当日事势揆之,恐诸葛公未必出此,”王懋竑是根据“当日事势”做出的判断,刘备没有“攻琮取荆”并不是因为他的仁义而“不忍”,而是因为以当时的情况,刘备是无法实施这个“攻琮取荆”的方案的。
那么,当时的情况到底是怎么样的呢?一、刘备没有足够的时间和实力来攻取襄阳这件事的大背景是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南征刘表,曹操的大军还没到荆州,刘表就病死了,刘表的儿子刘琮成为新的荆州之主,面对曹操南下的大军,荆州的君臣关于是战是降,曾经有过一番讨论。《三国志·刘表传》:“琮曰:“今与诸君据全楚之地,守先君之业,以观天下,何为不可乎?”巽对曰:“逆顺有大体,强弱有定势,
以人臣而拒人主,逆也;以新造之楚而御国家,其势弗当也;以刘备而敌曹公,又弗当也。三者皆短,欲以抗王兵之锋,必亡之道也,将军自料何与刘备?”琮曰:“吾不若也。”巽曰:“诚以刘备不足御曹公乎,则虽保楚之地,不足以自存也;诚以刘备足御曹公乎,则备不为将军下也,原将军勿疑。””刘琮其实也想保全家族的基业,但是蒯越、韩嵩、傅巽等人都劝说刘琮投降曹操,并且分析了不能利用刘备来抵抗曹操的原因,
于是刘琮决定投降曹操。刘琮君臣的这番商议应该是秘密进行的,所以直到曹操的军队已经抵达宛城的时候,刘备才知道刘琮已经投降了,这个时候曹军距离襄阳只有三百多里了,朝夕可到襄阳。刘备在这个时候再仓促进攻襄阳,已经没有足够的时间留给他攻城了,况且襄阳本是一座坚城,经过刘表十几年的经营,城防极其坚固,又有汉江作为天然的屏障。
以刘备当时的实力,想要在短时间内攻下襄阳城,几乎是一个不可能的任务,二、刘备就算侥幸夺取了襄阳,也无法守住襄阳还是前面我们提到的王懋竑的意见,“是时曹操已在宛,军势甚盛。先主以羁旅之众,乘隙以攻人之国,纵琮可取,操其可御乎?”这里很清楚的指出了刘备就算侥幸夺取了襄阳,也无法抵御后面曹军的进攻,首先刘备“乘隙攻琮”,恐怕在道义上完全站不住脚。
刘琮再怎么说也是刘表的儿子,是荆州的合法继承人,刘备强行攻打襄阳,必然会激起荆州士民的反感,况且主政荆州的实际是当地的豪强蒯氏和蔡氏,这些人素来就敌视刘备,到时候和曹操里应外合,刘备的情况恐怕会十分危险。应该说刘备对上述情况有着清醒的认识,在曹操大军压境的情况下,面对坚城襄阳,刘备既没有时间,也没有实力来夺取荆州,
2、刘备取川后,将荆州交给东吴,关羽从汉中北伐,取长安有戏吗?
大家好!我是一名历史爱好者,喜欢讨论历史问题的朋友可以关注我的头条号:我的17。我们有空一起探讨历史问题吧!首先非常高兴能回答这个问题,对这个问题我确实非常感兴趣,对于这个问题,我是这样想的:就算刘备还了荆州给孙权,把蜀国精锐交给关羽攻打长安,也是不可能成功的!忠义无双——关羽为什么会这样说呢?我在下面说说我的理由:一、蜀国的军事实力根本不是魏国的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