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四川 > 成都市 > 川西高原,川西高原有多高

川西高原,川西高原有多高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9-08 23:33:27 编辑:成都本地生活 手机版

本文目录一览

1,川西高原有多高

川西高原为青藏高原东南缘和横断山脉的一部分,地面海拔4000-4500米,分为川西北高原和川西山地两部分。川西高原与成都平原的分界线便是今雅安的邛崃山脉,山脉以西便是川西高原。

川西高原有多高

2,川西高原是什么气候类型

川西高原是高原山地气候.川西高原为青藏高原东南缘和横断山脉的一部分,地面海拔4000-4500米,分为川西北高原和川西山地两部分.川西高原与成都平原的分界线便是今雅安的邛崃山脉,山脉以西便是川西高原.是高原山地气候.

川西高原是什么气候类型

3,川西高原森林覆盖面积是多少

西高原总面积23.6万平方公里,其中高山草地占了一半多。这里的草地物种丰富,堪称整个青藏高原上最好的牧场。在川西高原上,生活着三种牧民。北部从石渠、德格到松潘、若尔盖一带地势较为开阔,气候寒冷,那里的牧民只放牧,不农耕,日常生活与青海三江源地区相似。中部、南部的大多数地方也是高山草地,气候比北部稍温暖一些,牧民就在冬草场附近开辟一些耕地,种些自用的饲草、粮食,但仍是以放牧为主。这里属于四川省西部与青海、西藏交界的高海拔区,被称为“川西高原”。它其实是青藏高原东南方的延伸区域。在这片土地上,雀儿山、大雪山、邛崃山等山脉此起彼伏,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等河流纵穿而过,形成了山高谷深的奇景。格莱才文所在的电达村,就在金沙江上游的通天河谷地中。[1]

川西高原森林覆盖面积是多少

4,川西的川西高原

地区简介本区为青藏高原东南缘和横断山脉的一部分,地面海拔4000-4500米,分为川西北高原和川西山地两部分。川西北高原地势由西向东倾斜,分为丘状高原和高平原。丘谷相间,谷宽丘圆,排列稀疏,广布沼泽。分布在若尔盖、红原与阿坝一带的高原沼泽是我国南方地区最大的沼泽带。川西山地西北高、东南低。根据切割深浅可分为高山原和高山峡谷区。主要山脉在岷山、巴颜喀拉山、牟尼芒起山、大雪山、雀儿山、沙鲁里山。大雪山主峰贡嘎山海拔7556米,它不仅是四川第一高峰,也是世界著名高峰。阿坝州、甘孜州、凉山州西部都属于川西高原,他们的气候特点如下:阿坝气温自东南向西北并随海拔由低到高而相应降低。西北部的丘状高原冬季严寒漫长,夏季凉寒湿润,年平均气温0.8℃~4.3℃。山原地带夏季温凉,冬春寒冷,干湿季明显,年平均气温5.6℃~8.9℃。高山峡谷地带,随着海拔高度变化,气候从亚热带到温带、寒温带、寒带,呈明显的垂直性差异。甘孜州气候属高原型季风气候,复杂多样,地域差异显著。南北跨六个纬度,随着纬度的自南向北增加,气温逐渐降低,在六个纬距范围内,年均气温相差达17℃以上。在高山峡谷地区,山脚和山顶高差悬殊,气候也随着高度变化,相差20℃-30℃。各县城所在地年均气温15.4℃-1.6℃之间。从海拔1321米的泸定县城到海拔4200米的石渠县城,海拔高度差2879米。纬距相隔约3度,年均气温和差达17℃。年均气温多数地区在8℃以下,最高气温(丘状高原地区和中部高山原地区)在30℃以下,最低气温(大部分地区)在-14℃以下,其中北部大部分地区及南部理塘、稻城等高海拔地区低于-20℃以下,石渠低达-37.7℃,常年降水量在325-920毫米。常年日照时数1900-2600小时,年总辐射量一般120-160千卡/平方厘米。历年平均霜日为18-228天。无绝对无霜期。凉山州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大部份地区四季不分明,但干湿季明显,冬暖夏凉,干季日照长,年平均气温14℃~17℃,日照时数2000~2400小时,年日照辐射总量达120~150千卡/平方厘米;年降雨量1000~1100毫米;无霜期230~306天。注意事项川西自驾游越来越热门,但去川西自驾的人一定要注意高原反应的预防,建议带上速效的抗高原反应产品,一方面能预防高原反应,另一方面可以快速缓解高原反应的症状。

5,川西高原的概述

川西地区自然风景优美迷人,分布在若尔盖、红原与阿坝一带的高原沼泽是中国南方地区最大的沼泽带。川西山地西北高、东南低。根据切割深浅可分为高山原和高山峡谷区。主要山脉在岷山、巴颜喀拉山、牟尼芒起山、大雪山、雀儿山、沙鲁里山。大雪山主峰贡嘎山海拔7556米,它不仅是四川第一高峰,也是世界著名高峰。九寨沟、黄龙、卧龙自然保护区、四姑娘山、米亚罗红叶风景区、九曲黄河十八弯等风景名胜都位于川西地区。是旅游和户外的理想去处!川西过去多指成都、绵阳一带。多指四川阿坝州甘孜州等地区。位于青藏高原东部的横断山区,俗称“康”,亦称康巴地区或康区,境内有金沙江、大渡河、雅砻江等大川切割出来的高山峡谷,形成了河谷亚热带、山地寒温带、高山寒带等几种气候垂直分布带,植被和自然景观亦呈垂直分布。 川西高原地区有确切证据的地质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4-5亿年前的奥陶纪,其后青藏地区各部分曾有过不同资料的地壳升降,或为海水淹没,或为陆地。川西大地构造属于青藏板块东南缘,巴颜喀拉褶皱系,甘孜阿坝中生代褶皱带、阿坝黑水槽向斜的西南缘。第四纪以来,随川西高原迅速抬升,形成海拔4000m的高原。出露地层主要为三叠系,第三系,第四系,构造较简单。县内发育的火成岩岩体,主要为燕山期中酸性花岗岩,分布于上阿坝区的大石头山、柯河的小石头山和茸安乡等地的石头山。到2.8亿年前(地质年代的早二叠世),青藏高原是波涛汹涌的辽阔海洋。当时特提斯海地区的气候温暖,成为海洋动、植物发育繁盛的地域。其南北两侧是已被分裂开的原始古陆(也称泛大陆),南边称冈瓦纳大陆。2.4亿年前,由于板块运动,分离出来的印度板块以较快的速度向北移动、挤压,其北部发生了强烈的褶皱断裂和抬升,约在2.1亿年前,特提斯海北部再次进入构造活跃期,横断山脉脱离了海浸;到了距今8000万前,高原的地貌格局基本形成。地质学上把这段高原崛起的构造运动称为喜马拉雅运动。 结果表明,杂谷脑河理县段共发育八级阶地,各级阶地拔河高度分别为7、17、37、60、102、210、262和312m,T2、T3、T4、T5和T6阶地的形成年代分别为54、125、248、313和481ka;大渡河泸定段共发育七级阶地,各级阶地拔河高度分别为10、50、100、770、820、880和950m,T1-T7阶地的形成年代分别为9.34、32.18、104.05、680、756、842和1130ka;鲜水河炉霍段共发育十二级阶地。野外地质地貌调查和对川西高原DEM的分析结果表明,川西高原存在两级夷平面和一级剥蚀面。较高的一级海拔5100m左右,分布在山脉的顶部,称山顶面;较低的一级海拔4500-4300m左右,分布广泛,成都盆地西缘大邑砾岩、炉霍盆地砾岩和松潘盆地文家祠组砾岩反映此夷平面的解体,时代约在3.6Ma前后。剥蚀面作为宽谷分布在现代水系谷地外围,成为谷肩,在宽谷面以下发育深切峡谷。这些峡谷中发育有一系列的河流阶地。经过野外调查,我们查明了川西高原主要河流(岷江、大渡河、青衣江、鲜水河等)在特定河段的阶地序列,并主要应用ESR(电子自旋共振)法测定了河流阶地的形成年代。
文章TAG:川西高原川西高原高原原有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