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四川 > 成都市 > 四川大地震,四川为什么会发生大地震几级大地震

四川大地震,四川为什么会发生大地震几级大地震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9-06 20:36:31 编辑:成都本地生活 手机版

本文目录一览

1,四川为什么会发生大地震几级大地震

四川位于板块与板块之间,8
是地壳运动
因地壳板块运动大西洋板块与青藏高原板块相撞导致四川汶川发生8.2级地震

四川为什么会发生大地震几级大地震

2,四川大地震是哪一年哪一月哪日啊

四川大地震是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震级里氏8级的特大地震,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一次地震,涉及四川甘肃陕西重庆等10个省区市,灾区总面积约50万平方公里受灾群众4625万多人。四川大地震的原因由于印度洋板块在以每年约15cm的速度向北移动,使得亚欧板块受到压力,并造成青藏高原快速隆升,又由于受重力影响青藏高原东面沿龙门山在逐渐下沉,且面临着四川盆地的顽强阻挡,造成构造应力能量的长期积累。最终压力在龙门山北川至映秀地区突然释放。造成了逆冲右旋挤压型断层地震,四川特大地震发生在地壳脆韧性转换带,震源深度为10到20千米,与地表近持续时间较长约2分钟,因此破坏性巨大影响强烈。

四川大地震是哪一年哪一月哪日啊

3,四川大地震是什么时候

我是成都的,当天下午我们原定于5.12日下午2:30分开会,当时我已经在会议室坐好,看了一下时间,正好是14:28分,刚打开笔记本。就感觉有点眩晕,旁边一同事喊了一声,“做啥子哦”,可能他看见桌上的显示器在摇晃,以为谁在推桌子。紧接着,一声“地震”!!!会议室人一下子乱了,当时只觉得人一下站起来,椅子被踢开,我站起来时已经摇晃的很厉害了,那感觉好像在船上跑,整栋楼发出那种非常恐怖的“轰轰。。。砰砰。。”的声音,墙面开始裂缝,灰块掉下来,整个楼道霎时灰尘弥漫,好像楼房马上就要垮了。从2楼会议室到楼下,短短的几十级台阶,是那样的漫长啊!当时我的感觉楼层正砸下来,心想我这辈子已经完了。。。。下楼后跑到中央花园,地还在起伏,大楼在摇晃,头是晕的,周围一片尖叫声,还有轰轰。。。的声音,感觉要毁灭了,头脑一片空白。。。。。那几十秒,终身难忘。
5月12日下午14:28分死了21577人
2008年5月12日下午14:28分
5月12日下午14:28分参考网站:http://10404243.2000x.com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
5月12日下午14:28分参考网站:http://10404243.2000x.com

四川大地震是什么时候

4,四川大地震是哪一年

四川汶川大地震是2008年。5·12汶川地震又称“汶川大地震”发生于北京时间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4秒,震中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映秀镇(北纬31.0°、东经103.4°)根据中国地震局修订后的数据,5·12汶川地震的面波震级为8.0级 。根据日本气象厅的数据5·12汶川地震的地震波确认共环绕了地球6圈 。地震波及大半个中国以及亚洲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国国内北至内蒙古,东至上海,西至西藏,南至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等地区均有震感,中国之外的泰国、越南、菲律宾和日本等国均有震感 。5·12汶川地震严重破坏地区约50万平方千米 ,其中,极重灾区共10个县(市),较重灾区共41个县(市),一般灾区共186个县(市) 。截至2008年9月25日,5·12汶川地震共计造成69227人遇难、17923人失踪、374643人不同程度受伤、1993.03万人失去住所,受灾总人口达4625.6万人 。截至2008年9月,5·12汶川地震造成直接经济损失8451.4亿元 。5·12汶川地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灾害损失最重、救灾难度最大的一次地震。

5,什么导致四川大地震

专家表示,全球7级以上地震每年18次,8级以上1-2次。我国受印度板块和太平洋板块推挤,地震活动比较频繁。张国民说,从大的方面来说,汶川地震处于我国一个大地震带--南北地震带上,中部地区的中轴地震带位于经度100度到105度之间,涉及地区包括从宁夏经甘肃东部、四川西部、直至云南,属于我国的地震密集带。从小的方面说,汶川又在四川的龙门山地震带上。因此,这里发生地震的几率较高。 据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研究员张国民介绍,这次汶川发生地震是我国大陆内部地震,属于浅源地震,其破坏力度较大。张国民说,地震可按照震源深度分为浅源地震、中源地震和深源地震。浅源地震大多发生在地表以下30公里深度以上的范围内,而深源地震最深的可以达到650公里左右。其中,浅源地震的发震频率高,占地震总数的70%以上,所释放的地震能占总释放能量的85%,是地震灾害的主要制造者,对人类影响最大 印度板块向亚洲板块俯冲,造成青藏高原快速隆升。高原物质向东缓慢流动,在高原东缘沿龙门山构造带向东挤压,遇到四川盆地之下刚性地块的顽强阻挡,造成构造应力能量的长期积累,最终在龙门山北川——映秀地区突然释放。 逆冲、右旋、挤压型断层地震。发震构造是龙门山构造带中央断裂带,在挤压应力作用下,由南西向北东逆冲运动;这次地震属于单向破裂地震,由南西向北东迁移,致使余震向北东方向扩张;挤压型逆冲断层地震在主震之后,应力传播和释放过程比较缓慢,可能导致余震强度较大,持续时间较长。 是浅源地震。汶川地震不属于深板块边界的效应,发生在地壳脆——韧性转换带,震源深度为10千米——20千米,因此破坏性巨大。

6,四川大地震是哪一年

四川大地震是2008年5月12日。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4秒,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境内发生里氏8.0级地震,震中位于四川省汶川县映秀镇西南方(地理坐标为北纬31.0度,东经103.4度),地震最大烈度11度,地震影响波及大半个中国,全国25个省(区、市)有明显震感。汶川特大地震的发震断裂位于青藏高原东缘龙门山断裂带。地震影响范围涉及全国10个省(区、市)的417个县(市、区),其中四川、宁夏、陕西、甘肃及重庆5个省(区、市)受灾最为严重,共有4467个乡(镇)的48810个村庄,灾区总面积达50万平方千米。地震特点1、强度大,波及面广,破坏力强。5·12汶川地震是我国大陆内部地震,属于浅源地震,破坏力度较大。除吉林、黑龙江、新疆无震感报告外,其他省区市均有不同程度震感。2、震中位于地震高发区。有地震记载以来,5·12汶川地震震中附近200公里范围内发生过8次7级以上地震。3、灾区建筑抗震能力较弱。震中汶川县羌族人口2.9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26.69%,是我国四个羌族聚居县之一。羌族房屋结构为石砌墙体或夯土板筑墙体,防震性能差。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5·12汶川地震

7,四川大地震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印度板块向亚洲板块俯冲,造成青藏高原快速隆升。高原物质向东缓慢流动,在高原东缘沿龙门山构造带向东挤压,遇到四川盆地之下刚性地块的顽强阻挡,造成构造应力能量的长期积累,最终在龙门山北川——映秀地区突然释放。 逆冲、右旋、挤压型断层地震。发震构造是龙门山构造带中央断裂带,在挤压应力作用下,由南西向北东逆冲运动;这次地震属于单向破裂地震,由南西向北东迁移,致使余震向北东方向扩张;挤压型逆冲断层地震在主震之后,应力传播和释放过程比较缓慢,可能导致余震强度较大,持续时间较长。 是浅源地震。汶川地震不属于深板块边界的效应,发生在地壳脆——韧性转换带,震源深度为10千米——20千米,因此破坏性巨大。 专家表示,全球7级以上地震每年18次,8级以上1-2次。我国受印度板块和太平洋板块推挤,地震活动比较频繁。张国民说,从大的方面来说,汶川地震处于我国一个大地震带--南北地震带上,中部地区的中轴地震带位于经度100度到105度之间,涉及地区包括从宁夏经甘肃东部、四川西部、直至云南,属于我国的地震密集带。从小的方面说,汶川又在四川的龙门山地震带上。因此,这里发生地震的几率较高 据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研究员张国民介绍,这次汶川发生地震是我国大陆内部地震,属于浅源地震,其破坏力度较大。张国民说,地震可按照震源深度分为浅源地震、中源地震和深源地震。浅源地震大多发生在地表以下30公里深度以上的范围内,而深源地震最深的可以达到650公里左右。其中,浅源地震的发震频率高,占地震总数的70%以上,所释放的地震能占总释放能量的85%,是地震灾害的主要制造者,对人类影响最大

8,这次四川大地震到底什么原因

专家分析汶川大地震产生原因这次地震具体的发生机制一开始主要是挤压,到地震快结束时可能还有走滑的能量释放.四川地区很长时间内没有发生强烈地震了,用业内的话说叫缺震,就是强震缺失,按照历史的经验,缺的时间越长,将来发生(强震)的可能性越大。虽然龙门山地区看上去构造活动不强,但是可能是处在应力的蓄积过程中,蓄积到了一定程度,地壳就会破裂,从而发生地震。
家分析汶川大地震产生原因 这次地震具体的发生机制一开始主要是挤压,到地震快结束时可能还有走滑的能量释放. 四川地区很长时间内没有发生强烈地震了,用业内的话说叫缺震,就是强震缺失,按照历史的经验,缺的时间越长,将来发生(强震)的可能性越大。 虽然龙门山地区看上去构造活动不强,但是可能是处在应力的蓄积过程中,蓄积到了一定程度,地壳就会破裂,从而发生地震。 公众普遍关心的是,汶川这个地方为什么会发生这样大的地震? 从大的方面来说,汶川处于中国一个大地震带——南北地震带上。 中国地震局的专家认为,因为中国东部和西部的地质分布、地壳厚度、地壳运动速度差别很大,而这次地震发生在东部和西部变化差别最大的这个带上,即南北地震带——包括从宁夏经甘肃东部、四川西部直至云南,都为地震密集带。 宏观的解释是,“印度洋板块由南向北碰撞欧亚板块,碰撞的地区拱起青藏高原。”中国科技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院倪四道教授对南方周末记者分析说,“青藏高原在隆升的同时,也同时向东北方向移动,挤压四川盆地向东北走滑,而汶川地震就发生在青藏高原的东南上。” 倪四道说,这次地震具体的发生机制是挤压,“一开始主要是挤压,到地震快结束时可能还有走滑的能量释放。”倪四道说,这次汶川地震发生在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川西龙门山的中心,位于汶川-茂汶大断裂带上。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二七说,四川盆地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地块。从历史记录来看,尽管龙门山主体没有发生过大地震,但它北边的松潘在上个世纪初曾经发生过强震。因此,虽然龙门山地区看上去构造活动性不强,但是可能是处在应力的蓄积过程中,蓄积到了一定程度,地壳就会破裂,从而发生地震。 不过王二七也说,目前我们对这一地震发生的机制还不清楚,不知道是由地壳的挤压、伸展还是水平走滑造成的。 而从小的方面说,汶川又在四川龙门山地震带上。龙门山是新的西藏隆起板块和原来的老的云南、四川板块交错的地方,从这个角度讲,这个地方是个地震多发区。 根据1999年9月中国地震局监测预报司预报管理处整编的《中国强地震目录》,四川地区共有18次7级以上地震,其中1800年以来发生过8次7级以上地震。1973在四川的炉霍发生了7.6级地震,之后三年发生了四川松潘——平武7.2级地震。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陈学忠研究员曾在2002年对四川省7级以上地震危险性做过分析:“四川地区很长时间内没有发生强烈地震了,用业内的话说叫缺震,就是强震缺失,按照历史的经验,缺的时间越长,将来发生(强震)的可能性越大。这是一种定性的估计”。 这种背景下,陈学忠研究了四川地区的地震危险性,发现从历史经验性上看,以前四川地区7级以上强震发生之前几年,周围都有一个接近8级左右的大震发生,根据这种现象,然后往后推,昆仑山2001年已经发生了8.1级地震,如果这种规律延续的话,几年之后四川地区就会发生这种地震

9,四川为什么这么多地震

是印度板块向亚洲板块俯冲,造成青藏高原快速隆升导致地震。高原物质向东缓慢流动,在高原东缘沿龙门山构造带向东挤压,遇到四川盆地之下刚性地块的顽强阻挡,造成构造应力能量的长期积累,最终在龙门山北川—映秀地区突然释放。 二是逆冲、右旋、挤压型断层地震。第一,发震构造是龙门山构造带中央断裂带,在挤压应力作用下,由南西向北东逆冲运动。第二,这次地震属于单向破裂地震,由南西向北东迁移,致使余震向北东方向扩张。第三,挤压型逆冲断层地震在主震之后,应力传播和释放过程比较缓慢,可能导致余震强度较大,持续时间较长。 三是浅源地震。四川特大地震发生在地壳脆—韧性转换带,震源深度为10千米—20千米,持续时间较长,因此破坏性巨大。
神仙打架
权威解释 汶川地震引发川滇地应力调整 调整区范围:北纬21度—34度 东经97度—107度 攀—会地震、盈江地震均由地应力调整所致 省地震局研究员程万正介绍,本次地震不属于汶川地震余震,是一次新震,对成都没有影响。 此次地震是最大一次新震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预报部主任刘杰表示,30日攀枝花-会理6.1级地震系汶川8.0级地震引发的较大区域内地应力场调整所致。他说,此次地震与8月20日和21日云南盈江发生的5.0级和5.9级地震表明,汶川地震引发了川滇地区的地应力调整活动,调整区域范围大致为北纬21度到北纬34度,东经97度到东经107度。 省地震局研究员程万正说:“汶川地震、前段时间的盈江地震、还有这次的攀枝花-会理地震,这三次地震属于一个很大范围的中国南北地震带上。”中国南北地震带是一条纵贯我国南北的地质构造带,这条带上集中了我国有历史记录以来一半的8级以上大地震。 “这个地震带在历史上曾经有过地震联动的情况,例如1976年5月滇西发生7级地震,8月松潘发生7.2级地震。”程万正介绍,汶川大地震后,汶川地区的地壳应力水平很高,因此余震持续时间较长,目前已经发生了8次6级以上余震,同时在它周围很大的范围内,地壳应力状态分布发生了变化,就可能出现一些比较明显的地震。目前,攀枝花-会理是四川、云南、甘肃发生的最大一次新震,“这是地壳应力调整的自然现象。” 该地震与汶川属两个断裂带 “从地图上收集情况,震中地区不属于人口密集镇上。”程万正说,本次地震震中位于红格元谋南北向断裂带上,不是主断裂带的块体边界,它位于断裂带的块体内部。1955年9月23日,就在相同的断裂带上,位于本次震中的北面的鱼鲊发生过6.7级地震。 程万正解释,本次地震的震中同汶川地震处于不同的地质构造断裂带上,不属于“5?12”汶川大地震的余震,也没有直接的关系,对成都没有影响。 该地区发生一次前震两次余震 另外,记者从四川省地震局了解到,这次6.1级地震发生之前的当日14时14分,同一地点曾发生3.0级地震;16时49分和17时41分,同一地点先后发生3.1级和3.3级余震。“3级地震是6.1级地震的前震,但3级地震人体基本没有感觉,这次前震无法判定即将发生大震。”程万正说。 印度板块向亚洲板块俯冲,造成青藏高原快速隆升。高原物质向东缓慢流动,在高原东缘沿龙门山构造带向东挤压,遇到四川盆地之下刚性地块的顽强阻挡,造成构造应力能量的长期积累,最终在龙门山北川——映秀地区突然释放。 逆冲、右旋、挤压型断层地震。发震构造是龙门山构造带中央断裂带,在挤压应力作用下,由南西向北东逆冲运动;这次地震属于单向破裂地震,由南西向北东迁移,致使余震向北东方向扩张;挤压型逆冲断层地震在主震之后,应力传播和释放过程比较缓慢,可能导致余震强度较大,持续时间较长。 是浅源地震。汶川地震不属于深板块边界的效应,发生在地壳脆——韧性转换带,震源深度为10千米——20千米,因此破坏性巨大。
在地震带上
地震多发区

10,四川大地震是什么弄的

四川大地震是这么弄的: 中国地质调查局初步监测和评价认定,汶川地震是印度板块向亚洲板块俯冲,造成青藏高原快速隆升导致的,震源深度为10千米—20千米,持续时间较长,因此破坏性巨大。记者18日从国土资源部获悉,15日以来,中国地质调查局召开汶川地震及其诱发的次生地质灾害情况分析会,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中国地质科学院,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所、地质力学所等单位专家根据调查监测和评价研究结果,对灾情进行“会诊”初步形成三个结论。 一是印度板块向亚洲板块俯冲,造成青藏高原快速隆升。高原物质向东缓慢流动,在高原东缘沿龙门山构造带向东挤压,遇到四川盆地之下刚性地块的顽强阻挡,造成构造应力能量的长期积累,最终在龙门山北川——映秀地区突然释放。 二是逆冲、右旋、挤压型断层地震。发震构造是龙门山构造带中央断裂带,在挤压应力作用下,由南西向北东逆冲运动;这次地震属于单向破裂地震,由南西向北东迁移,致使余震向北东方向扩张;挤压型逆冲断层地震在主震之后,应力传播和释放过程比较缓慢,可能导致余震强度较大,持续时间较长。 三是浅源地震。汶川地震不属于深板块边界的效应,发生在地壳脆——韧性转换带,震源深度为10千米——20千米,因此破坏性巨大。
专家表示,全球7级以上地震每年18次,8级以上1-2次。我国受印度板块和太平洋板块推挤,地震活动比较频繁。张国民说,从大的方面来说,汶川地震处于我国一个大地震带--南北地震带上,中部地区的中轴地震带位于经度100度到105度之间,涉及地区包括从宁夏经甘肃东部、四川西部、直至云南,属于我国的地震密集带。从小的方面说,汶川又在四川的龙门山地震带上。因此,这里发生地震的几率较高。 据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研究员张国民介绍,这次汶川发生地震是我国大陆内部地震,属于浅源地震,其破坏力度较大。张国民说,地震可按照震源深度分为浅源地震、中源地震和深源地震。浅源地震大多发生在地表以下30公里深度以上的范围内,而深源地震最深的可以达到650公里左右。其中,浅源地震的发震频率高,占地震总数的70%以上,所释放的地震能占总释放能量的85%,是地震灾害的主要制造者,对人类影响最大 印度板块向亚洲板块俯冲,造成青藏高原快速隆升。高原物质向东缓慢流动,在高原东缘沿龙门山构造带向东挤压,遇到四川盆地之下刚性地块的顽强阻挡,造成构造应力能量的长期积累,最终在龙门山北川——映秀地区突然释放。 逆冲、右旋、挤压型断层地震。发震构造是龙门山构造带中央断裂带,在挤压应力作用下,由南西向北东逆冲运动;这次地震属于单向破裂地震,由南西向北东迁移,致使余震向北东方向扩张;挤压型逆冲断层地震在主震之后,应力传播和释放过程比较缓慢,可能导致余震强度较大,持续时间较长。 是浅源地震。汶川地震不属于深板块边界的效应,发生在地壳脆——韧性转换带,震源深度为10千米——20千米,因此破坏性巨大。
5月18日,经过对地震参数的详细测定,中国地震局将四川特大地震震级从里氏7.8级修订为里氏8.0级。中国地震局有关专家解释说,修订地震震级是国际惯例,是一项十分严肃和科学的工作,关键是要靠数据说话。 5月12日,四川特大地震发生后,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利用国家地震台网的实时观测数据,速报的震级为里氏7.8级。根据国际惯例,地震专家利用包括全球地震台网在内的更多台站资料,对这次地震的参数进行了详细测定,据此将震级修订为里氏8.0级。 专家表示,修订地震震级有过不少先例。例如,2005年印度洋发生海啸,最初确定的震级是里氏8.5级,后经过连续两次修订,确定为9级以上。 据初步调查统计,此次地震最大烈度达11度,破坏特别严重的地区超过10万平方公里。受灾最严重的地区是四川省北川、什邡、绵竹、汶川、彭州等地,灾区涉及四川、甘肃、陕西、重庆、云南等地。 另据介绍,几年前,发生在我国昆仑山地区的地震震级曾达到里氏8.1级。 四川特大地震 原因有初步结论 5月15日以来,中国地质调查局召集国内权威专家,对四川特大地震进行“会诊”,初步形成三个结论。 一是印度板块向亚洲板块俯冲,造成青藏高原快速隆升导致地震。高原物质向东缓慢流动,在高原东缘沿龙门山构造带向东挤压,遇到四川盆地之下刚性地块的顽强阻挡,造成构造应力能量的长期积累,最终在龙门山北川—映秀地区突然释放。 二是逆冲、右旋、挤压型断层地震。第一,发震构造是龙门山构造带中央断裂带,在挤压应力作用下,由南西向北东逆冲运动。第二,这次地震属于单向破裂地震,由南西向北东迁移,致使余震向北东方向扩张。第三,挤压型逆冲断层地震在主震之后,应力传播和释放过程比较缓慢,可能导致余震强度较大,持续时间较长。 三是浅源地震。四川特大地震发生在地壳脆—韧性转换带,震源深度为10千米—20千米,持续时间较长,因此破坏性巨大。
印度板块向亚洲板块俯冲,造成青藏高原快速隆升。高原物质向东缓慢流动,在高原东缘沿龙门山构造带向东挤压,遇到四川盆地之下刚性地块的顽强阻挡,造成构造应力能量的长期积累,最终在龙门山北川——映秀地区突然释放。 逆冲、右旋、挤压型断层地震。发震构造是龙门山构造带中央断裂带,在挤压应力作用下,由南西向北东逆冲运动;这次地震属于单向破裂地震,由南西向北东迁移,致使余震向北东方向扩张;挤压型逆冲断层地震在主震之后,应力传播和释放过程比较缓慢,可能导致余震强度较大,持续时间较长。 是浅源地震。汶川地震不属于深板块边界的效应,发生在地壳脆——韧性转换带,震源深度为10千米——20千米,因此破坏性巨大。
文章TAG:四川大地震四川四川大地震大地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