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四川 > 成都市 > 望丛祠,望丛祠里面只有一个陵墓丛帝和望帝都是安葬在里面的吗

望丛祠,望丛祠里面只有一个陵墓丛帝和望帝都是安葬在里面的吗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9-03 15:40:45 编辑:成都本地生活 手机版

本文目录一览

1,望丛祠里面只有一个陵墓丛帝和望帝都是安葬在里面的吗

就是的哈

望丛祠里面只有一个陵墓丛帝和望帝都是安葬在里面的吗

2,2022年望丛祠文化园动工了吗

没有。目前郫筒街道办事处暂未接到上级相关部门关于20222年天府望丛文化园的相关建设通知,具体等官方通知。望丛文化园项目位于郫都区西南,以纪念古蜀祖先、成都最早的帝王--望帝和丛帝的祀祠(郫都区望丛祠)为中心,总规划面积约4.8平方公里。

2022年望丛祠文化园动工了吗

3,成都郫县望丛祠的一个很长的对联写的是什么图片中只是下联谁知

望丛祠,望丛陵,陵高九仞,柏耸千寻,玉殿喜重辉,二帝丰功传异代杜鹃城,杜鹃鸟,鸟啼三更,声闻四野,金钟欣共唱,万家热火竞春耕

成都郫县望丛祠的一个很长的对联写的是什么图片中只是下联谁知

4,关于郫县望丛祠的历史

望丛祠是为了纪念最早的蜀王望帝杜宇和他的继任人丛帝而修建的祀祠,也是中国西南地区唯一的一祠祭二主、凭吊蜀人先贤的最大的帝王陵冢。祀望帝的“崇德祠”原在灌县二王庙处,南朝齐明帝时(公元494-498年在位)时,刺史刘季连将其自灌口移建于郫。北宋仁宗康定二年(1041年),邑令赵可度将望帝与丛帝合祀,扩建望丛祠,始有今日规模。皇佑四年(1052年)重修。明末清初望丛祠毁于战火,仅存杜宇、鳖灵二陵。明末张献忠起义时,遭受严重破坏。清乾隆十二年(1747年),知县李馨“伐石表道”,“始禁樵采”,保护了二陵。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望丛祠重经修复,并于祠内遍植柏树。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祠东建“听鹃楼”。民国十四年(1925年),一度在祠内建公园,后逐渐荒芜。民国十八年(1929年),四川督军熊克武驻防于郫,曾拨款培修祠宇,并于二帝陵前分别竖“古望帝之陵”、“古丛帝之陵”石碑。1969年碑被拆毁,仅存残块,今碑为复制件。1984年,郫县人民政府将望丛祠由原面积22亩扩建至88亩。扩展资料望丛祠,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西南部,距成都市区23千米。望丛祠坐西向东,建筑风格不同于一般祠庙,原祠是按浙江省绍兴市会稽山禹陵规划而建,因为是一祠祭二主,所以祠门不是单开单向,而是对称地开为南北二门。主要景点1、祠内园林,完全按望帝教民务农、丛帝率民治水之意,安排楼台亭阁、池榭拱桥。2、望帝陵帝陵祠内有望帝陵和丛帝陵对峙。望帝陵,周长200多米,高10多米,是目前西南地区最大的帝王陵墓。墓碑是民国十八年四川督军熊克武出资所立,碑文是懋辛所写。丛帝陵:周长100米,高10米。3、祠中为祀殿,内塑二帝座像;正中有楹联二副:“蜀国破天荒,忆冠裳让后,水土平初,一德君臣三代远;巴人追地载,当花凤来时,杜鹃啼处,千秋风雨二陵多。”节日活动望丛祠还富含丰富的民俗文化内涵,每年清明前后这里都要举行赛歌会。赛歌会规模宏大,人数众多并且都是普通平民,而且这种传统是起源于古代中国“杜鹃啼血”的故事。赛歌会规模宏大,人数众多,参赛者都是普通平民,带着浓烈的乡土气息,场面热烈。 赛歌会上人们专往姑娘媳妇身上丢李子,据说谁挨得多谁就生得多。有的婆婆这一天就拉了媳妇到望丛祠拣李子。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望丛祠

5,望丛祠里面望帝和丛帝的铜塑像中哪个是望帝哪具是丛帝啊 搜

导游没有给你们讲吗。。。 左从右望 “只见右边年轻的望帝手握一柄不知名的器物,左边年迈的丛帝长须飘飘,都是英武执着、精神抖擞的神态”

6,望丛祠怎么样

还不错啦 老公园 门口吃的很多 从茶楼进去不用买票 有当地人拍婚纱 会遇到
我怎么不知道什么鹃城遗址呢,我在郫县都二十多年了····望丛祠是不给门票的哈,早就开放咯······

7,郫县望从祠好耍不

郫县即将更名为“成都市望丛祠区”! 信不信由你,绝对的内部消息。 郫县位于川西平原腹心,地处西南特大中心城市——成都市近郊,距成都市区10公里,交通十分便捷,生态环境优美,市政设施完善,区位优势、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突出,有银郫县之称。全县幅员面积437.5平方公里,辖14个镇(街道),总人口48万人,非农业人口10万人。郫县是四川省成都市下辖的一个县,邮政编码611730。县人民政府驻郫筒镇。采纳哦
很好玩啊,不错,你自己去一次就可以体会之中的乐趣了
文章TAG:望丛祠望丛祠里面只有

最近更新